面對用戶流失Netflix不忍了:正式推出「廣告方案」以更低價格吸引觀眾,並向廣告商招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Netflix宣佈推出「Netflix Basic With Ads」方案,也就代表Netflix正式啟動廣告置入,而此方案的廣告時長為15或30秒(西班牙為20秒),預計每個小時的節目都會伴隨4到5分鐘的廣告,定價為每月6.99美元,預計從11月於數十個國家開始實施。
向來反對在串流平台中出現「廣告」的Netflix,歷經串流軍備競賽、用戶流失導致喪失金流的壓力之後,此前鬆口,表示未來對於廣告方案抱持開放態度。聯合執行長里德哈斯汀(Reed Hastings)也認為,推出置入廣告的低價方案「相當合理」,對串流服務加入廣告也「非常開放」。
而Netflix就在今(14)日宣佈, 正式推出「Netflix Basic With Ads」,此方案的訂戶,需要提供出生日期和性別才能註冊,因為Netflix最終將根據該人口統計數據來投放廣告。而此方案的廣告時長為15或30秒(西班牙為20秒),預計每個小時的節目都會伴隨4到5分鐘的廣告,定價為每月6.99美元,比原先的Basic方案便宜3美元,不過,此方案並不具備高清畫質。
Netflix Basic With Ads方案將於11月1日率先在加拿大和墨西哥推出,美國則是定於11月3日上午9點,此外,包含澳洲、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墨西哥、韓國、西班牙、英國也將推行此方案。

哈斯汀表示:「關注Netflix的人都知道,我一直反對廣告的複雜性,且非常喜歡訂閱服務的精簡化,但是,雖然我很喜歡這一點,但我更喜歡消費者能夠有所選擇,某些消費者希望訂閱價格降低,且也能夠容忍廣告,而讓這群消費者獲得他們想要的服務,是有意義的事。」
當然,推出廣告服務的變動並非一蹴可幾,Netflix預計將在一、兩年內確定廣告服務的政策,未來將願意提供低價方案,且含有廣告的訂閱套餐。而其實,Netflix在串流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Disney+,也早已宣布確立廣告訂閱方案,將於2022年底在美國首次推出,每月收費為7.99美金,價格也低於無廣告的方案。

而面對即將來臨的串流廣告大戰,根據美國權威娛樂媒體《綜藝報》指出,Netflix營運長格雷格彼得(Greg Peters)表示,由於許可限制,使用廣告方案的用戶,部分的電影和節目將無法播放,隨著時間的推移,Netflix將努力減少這種情況。此狀況也會因為國家/地區的不同,無法提供大約5%到10%的節目。此外,廣告方案的客戶,將無法下載節目使用離線功能。
格雷格彼得繼續說明:「新的廣告方案為廣告商提供一個激動人心的機會——有機會在這樣的體驗中,接觸到多樣化的受眾,包括越來越不愛看有線電視的年輕觀眾。」
而當被問及Netflix會員從價格較高的無廣告方案,退至較便宜方案的風險時,格雷格彼得表示,Netflix是正面看待從廣告方案而來的總收入。「從Netflix的角度來看,並不是試圖引導人們採用另一個方案。」
而根據業內消息人士稱,Netflix一直要求廣告代理商每年至少承諾1000萬美元的廣告投放,並試圖在9月30日之前鎖定初始廣告購買量。Netflix告訴廣告買家,到2022年底,全球預計將有大約440萬用戶訂閱廣告計劃。
Netflix推出的廣告方案,也受到華爾街分析師看好其長期前景。不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Ben Swinburne在給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雖然我們將Netflix的廣告方案視為有利於市場的擴張,但尚不清楚它是否會帶來『超出預期且有意義』的上升空間』。」
而在廣告定位方面,廣告商將能夠針對Netflix在每個地區的前10名節目以及動作、戲劇、愛情和科幻等內容類型進行購買。不過,在廣告方案推出的第一階段,Netflix將無法根據地理位置(按國家/地區除外)、年齡、性別、觀看行為或一天中的時間等參數投放廣告。
最後,格雷格彼得表示,廣告買家可以指定廣告不會出現在包含性、裸露或暴力畫面的節目中。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串流媒體新戰場:廣告利潤之爭白熱化,Netflix與Disney+誰將勝出?
- 全球科技巨頭拚營收:Netflix、Disney+播廣告,Meta、Twitter推訂閱,用戶買單嗎?
- Netflix推「低價版」含廣告訂閱方案,專家:恐加速有線電視剪線潮、打破YouTube壟斷局面
- 【隨點隨看串流+】Netflix與法國影視產業多年攻防戰暫時落幕,簽署協議後將帶來哪些影響?
- 【隨點隨看串流+】Netflix串流神話已死?以《紙牌屋》起家的串流巨人,商業模式也是名副其實的紙牌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