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動員令迎來俄國逃亡潮:拒絕「為國當兵」,你有哪些道德合法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月底,基於俄國在烏克蘭戰場上的連連失利,普亭開始發動局部動員令,要求召集30萬人繼續投入戰場,引發國內一片混亂。許多不願上戰場的人開始逃離邊境、破壞徵兵單位。但良心可以作為拒絕徵兵的理由嗎?歷史上曾出現過的「良心拒服兵役者」嗎?
文: 杳三
俄烏戰爭爆發已逾200日,烏軍在西方國家的軍援下奮戰,戰事未如俄軍所料速戰速決,反而更如泥牛入海,成為曠日持續的消耗戰。據聯合國難民公署統計,自俄軍入侵後已有多達1300萬烏克蘭人逃往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鄰國,但逃亡潮不單在被入侵的國家上演,近日就連入侵國也有相同現象。
俄羅斯總統普亭在9月21日宣佈軍事動員令,並徵召30萬人服役後,不少國民為逃避徵兵令,紛紛離開家園暫避風頭。
有人選擇以陸路方式逃往格魯吉亞、愛沙尼亞和芬蘭等鄰國,邊境附近的公路可見長達數里的車龍,有人則以空路逃到塞爾維亞與阿拉伯地區。同時,俄羅斯各大城市亦見反徵兵的遊行示威,更有人在西伯利亞的徵兵處向官員開槍,以及縱火燒燬徵兵辦公室。
不論俄人千方百計逃避兵役的因由何來,他們逃亡該有反問自己為何國家「送頭」,上陣支援和殺敵。畢竟,自我保全乃是所有動物的最大本能。
馬克思曾形容「暴力是歷史的助產士」,儘管歷史看似是線性發展,戰爭形式隨着社會組織和科技發展如今已不日而語,然而戰爭又在歷史循環地爆發,只要哪裏有戰爭,那裏就有需要徵兵。
逃避兵役是古今中外屢見不鮮的現象。在政治文化層面上,雖然服兵役已被定義為象徵愛國主義的行為,但我們又能不能以良心作為依據,拒絕為國家上陣殺敵呢?
徵兵如何成為現代國家的要求
徵兵的定義,是一政權強制要求其國民在武裝部隊登記和服役。這種保衞家園的手段是古今中外不同政體少數的共有制度。
雖然古代的徵兵制度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世紀的古埃及王國,但除非是全面戰爭時期,否則徵兵的對象都附有特定年齡、身體條件,甚或社會階層,以作為篩選準則,而且軍隊的組織目的亦不限於作戰,部分亦涉及經濟生產活動。
例如,在中華地區唐朝前期的「府兵制」中,朝廷規定20至60歲者需納入徵兵人口,府兵亦獲官府授田耕種,在非戰爭時期需要學習戰陣之餘,亦要負起務農自足的責任。
不過,法國大革命催生出現代民族國家的雛形後,徵兵方式亦越發平等和專門化。雅各賓派於1793年掌權後頒佈徵兵令(levée en masse),將所有年紀18至25的未婚男子納入名單之內,而拿破崙在1803年稱帝后,亦借鏡於此,推出第一個全國性的徵兵制度。
1807年至1813年間,普魯士受拿破崙戰爭的威脅,根據「普遍服務原則」(principle of universal service)制定徵兵制度,最終成為現代國家的制度典範。
普遍徵兵制度的最大缺點,是其帶來的沉重財政壓力:國家難以長久地負擔大批不用從事經濟生產活動的人口,而軍隊亦無法吸收所有合資格的國民。
但普魯士在後拿破崙時期堅持沿用此係統,並在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時,藉着龐大的兵源,擊敗以小型常規專業軍隊為主的法國,建立起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某程度上亦是播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強制徵兵制度的普及,與上述現代民族國家的崛起、成為各地仿效的主流社會組織形式的過程,有密切的關係。
首先,法國大革命打破了傳統以神職人員、貴族和平民的階級結構和藩籬,即使當時仍有富人靠支付税項逃避兵役,但在人人平等的理念下,保衞國家的政治責任亦漸見平均地分配到每個國民的肩膀上。
其次,民族國家作為整合分散封建、地方力量的組織,其掌控的領土愈大,軍事上便需要數量更龐大的軍隊守護國土,還需要更中央集權化的統一指揮鏈,確保命令由上以下貫切始終,部隊應變迅速。
「良心拒服兵役者」作為一種現代公民運動
俗語説「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當代所稱的「良心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其實不止是當代的現象。
良心拒服兵役者,意指反對攜帶武器,或反對任何類型的軍事訓練和兵役的人,故此他們會拒絕接受任何強制徵兵程序。儘管所有反對者都是本著「良心」之名,但信仰理據則有不同的宗教、哲學或政治原因。
自基督教時代開展,出於良心拒服兵役就一直存在,而且大多都因為宗教派系的經文解讀。當中帶有濃烈和平主義色彩的教派,有如16世紀歐洲各地的門諾派(Mennonites)、17世紀英國的貴格會(Quakers),以及18世紀俄羅斯的弟兄教會(Brethren)和杜霍堡人(Doukhobors)等。
縱觀歷史,當權者通常對良心拒服兵役者不表同情,反而更視之為違法行為處置,但亦有少數特例,如普魯士在19世紀曾豁免門諾派教徒的兵役,容許他們以支付軍税,作為補償。
20世紀迎來了人類發動戰爭的狂潮,但也是個體從權威和集體解放的年代。
1917年4月,美國向同盟國宣戰後,國會頒佈法例要求所有21至30歲的男子必須登記徵兵冊,並授權行政部門決定具體徵召條件。很快,良心拒服兵役者成為爭議之一,反對者基於憲法上訴。
在統稱為"Arver v. United States"的案件中,最高法院的法官一致裁定上訴人敗訴,而首席大法官懷特(Edward White)在判決書寫道,美國憲法第一條授權國會「召集和支持軍隊的權力」,因此新法並無違憲。
然而判決只能止住一時的反對聲音,未能為拒服兵役的爭議畫上句號,反而半世紀後的越戰時期成為公民抗命的主要手段。1960至70年代,美國因越戰陷入泥淖,戰爭越發惹來反感,大量國民反對戰爭,並以良心的名義抵制兵役,迫使政府提出不少訴訟。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