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學者解讀中共二十大報告:「東升西降」太浮誇,中國國際觀轉趨保守

各國學者解讀中共二十大報告:「東升西降」太浮誇,中國國際觀轉趨保守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2年,「東升西降」是中國官場乃至國際政治學界津津樂道的主題,也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世界變化方向的判斷。然而,就算中國的自信在增加,但國際形勢這幾年已有相當大的變化。在表述未來5年的國際外交路線時,中共二十大報告顯示出更為謹慎的表述。

東升西降太浮誇,學者:中國國際觀趨保守

(中央社)中共二十大報告16日發布,學者分析,相較於5年前對世局的躊躇滿志,中國如今更為保守、求穩。報告並在不點名美國的情況下強化與美國的抗衡,中國明顯將更向發展中國家靠攏。

過去2年,「東升西降」是中國官場乃至國際政治學界津津樂道的主題,也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世界變化方向的判斷。然而,就算中國的自信在增加,但國際形勢這幾年已有相當大的變化。在表述未來5年的國際外交路線時,中共二十大報告顯示出更為謹慎的表述。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次二十大報告中,在國際外交上呈現出幾個值得關注的變化。

首先,中共黨代會已連續多屆都會提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但這次並沒有這麼說。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世界之變、歷史之變、時代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其次,中共的外交3主軸以往依序會重視與已開發國家關係、與周邊國家關係、與發展中國家關係。但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並更為重視與發展中國家關係。

報告說,「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並強調要擴大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發展組織的影響力,「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張登及指出,當前,已開發國家如北約、美國、澳洲等和中國關係都不好,在此時代之變下,中共外交更加向發展中國家靠攏。而周邊國家除了親美的日韓外,也都被納入了「發展中國家」的概念。

此外,有別於中共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都提到的「中國是負責任大國」這個重要概念,這次只有在提到過去5年成就時有相關表述:「我們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全球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全面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習近平的口頭版報告甚至省略不提。

張登及說,比起當個「負責任大國」,二十大報告更強調中國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反對霸權主義、反對雙重標準等,顯然對現有全球秩序採取更加批判的態度。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盧業中同樣指出,十九大時還強調「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當時提到全方位外交布局,並認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成功的。到了二十大,「習近平的世界觀相較於5年前,已經趨於保守」。

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剛上台,他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月才通話、4月兩人在海湖俱樂部(Mar-a-Lago)見面。盧業中說,當時的習近平認為中國是躊躇滿志,跟美國關係相對穩定。

爾後美中歷經貿易戰、科技戰等,關係持續走低。盧業中指出,從這次二十大報告,看得出中美關係是習近平思考的重點,但他覺得前景並不明朗,包括疫情、俄烏戰爭、美中關係等都是如此,報告反映出來相對保守或求穩的態度。

不過,即使對時局保守,並不意味著中國強硬的「戰狼外交」會消失。他分析,戰狼外交訴求對象可能是國內的民眾,短期仍可能持續。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說,二十大報告是一份「通篇不提美國,但很多地方都涉及或針對美國」的報告。從對國際形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定性、強調涉外領域立法,到國家安全、國防強軍、兩岸關係等方面的表述,無一不涉及美國。

譬如,在兩岸關係中提到,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在國防方面提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在國際外交方面提到,「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冷戰思維,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搞雙重標準」,這些都是針對美國。

不過,王信賢也指出,中共二十大報告主要還是訴諸內部的團結、穩定、強調只有共產黨有能力領導中國。這份報告最主要還是關於自身的努力及掌握自身發展的進程,對外關係主要是防禦性的,再爭取一些國際話語權。「整體看來,就是求穩定、做好自身發展,再看下一步」。

習近平二十大報告,各國學者反應一次看

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16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政治報告,前後約2小時。以下是路透社整理學者對於習近平報告的一些初步反應。

  • 韓國首爾延世大學國際學研究所中國研究教授魯樂漢(John Delury)

「習近平雖顯得理直氣壯,但這次講話給人的印象仍不若5年前那樣滔滔不絕(而且幸好短得多)。不像(5年前)自信步入他肯定擁有的第2任期,習近平在這次大會將走進未知領域,一種沒有時限、至高無上的統治。」

「基於當局堅守日益不受歡迎的COVID清零政策所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壓力,對許多中國公民來說,習近平的講話可能聽起來是在辯護,堅稱黨謹記他們的最佳利益。這段講話的核心概念看起來是『安全』,習近平以多種方式運用這個詞彙,證明他的對外政策、經濟、公共衛生作法正當。」

「毛澤東向人民承諾變革,鄧小平承諾富裕,習近平則承諾讓他們安全。」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

「習近平最關注的顯然是安全。據他所述,中國面臨許多危險,國家好比處在戰爭狀態,而他是救世主。藉由這種論述,他能讓人們團結圍繞著他。」

「過去中國領導人把他們的合法性建立在提供經濟成長的能力之上,現在經濟放緩,習近平試圖把合法性的基礎從經濟成長轉為安全,而他可以是拯救和保護中國的那個人。」

  •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