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習近平報告: 提出全新政治語碼「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習近平稱,中國在對抗COVID-19疫情方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還強調了中國在扶貧、國防和外交方面的成就,並稱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在報告中,習近平還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說法,並進行闡釋。
10月16日上午10點,中國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開幕式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代表19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總結過去五年成就並闡述未來的路線。
習近平稱,中國在對抗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方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還強調了中國在扶貧、國防和外交方面的成就,並稱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
在報告中,習近平還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說法,並進行闡釋。
超過2300名代表及黨外列席人士,齊聚人民大會堂,會場內懸掛有「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巨幅紅色標語。
在習近平講話時,會場內的所有代表幾乎都戴著口罩聆聽報告,而黨代會第一排就坐的主席團常委並未戴口罩。
習近平的報告時長一小時50分鐘左右,相比於十九大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報告,時間上大幅縮短。
但在2020年COVID-19疫情後,中國政府大型會議的報告時長都有縮短,比如李克強在兩會上的工作報告僅為一小時左右,顯著短於往年。但會後發給代表的是篇幅更長的完整版。
本次情況也類似,會後記者得到的報告文字本為72頁,應該是長於「口頭版」的全本。
中共“二十大”开幕会在北京召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报告中称,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16, 2022
他强调了扶贫、国防和外交方面的成就,并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前领导人江泽民和朱镕基未现身会议,而胡锦涛和最年长的前政治局常委、105岁的宋平出席了会议。 pic.twitter.com/vS4JkgU1qn
議程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本次大會為期一周,議程包括五項:
- 聽取和審查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 審查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
- 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
- 選舉二十屆中央委員會;
- 選舉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星期日(10月16日)進行的是第一項議程。大會至10月22日上午閉幕後,預計將會召開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簡稱「一中全會」),並選出25名中央政治局委員,7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中共總書記。
外界預期,本次大會將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繼續留任,進入歷史性的第三任期,成為自毛澤東以來任期最長的中共最高領導人。
星期日上午,部分中外媒體記者被允許進入人民大會堂二層拍攝會議,但需要提前在指定酒店住宿一晚進行隔離,並進行核酸檢測。
誰出席?

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開幕式開始後,在主席團第一排就坐的二十大主席團常委會成員們步入會場。習近平率先入場,他的前任胡錦濤緊隨其後,並緊挨習近平左側就坐,但他相比五年前出席十九大時已經滿頭白髮。
另一位中共元老江澤民並未出席開幕式。2017年十九大開幕時,江澤民緊隨習近平入場,但需要兩位工作人員攙扶;2019年10月1日,江澤民出席建國70週年慶典,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公開活動中。
不過,今年96歲的江澤民依然出現在46人的二十大主席團常委會名單中,與江澤民一樣名列其中但未出席的還有前總理朱鎔基,以及現任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後者或許是因為10月13日剛出訪哈薩克回國,需要隔離,因而缺席。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另外值得注意的兩位坐在主席台第一排的人物是:
- 105歲的宋平是在世的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最年長者,他曾在抗戰期間任周恩來的政治秘書,「六四事件」後中共高層人士大調整,宋平與江澤民一起進入政治局常委,升格「正國級」,不過三年後即退休。
- 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張高麗,他在2012年「十八大」時躋身政治局常委之列,任副總理;2017年「十九大」時卸任退休。不過2021年11月2日,中國網球明星彭帥在微博發文稱曾與退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兼中國副總理張高麗發生性關係,輿論嘩然。
哪些亮點?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習近平把總結過去的時間尺度拉到10年,即從他擔任中共總書記起,他在報告中提到,10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
- 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COVID-19疫情
COVID-19疫情則是上屆黨代會沒有的全新挑戰,習近平在報告中稱,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
國際關係
在國際關係上,相比往屆,今年增加的提法是,「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維護國際關係基本凖則」。該提法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逐漸形成的提法,在官方層面反復出現,外界解讀為中國試圖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找到中間點和平衡點,避免被視為偏向俄羅斯。
香港問題
香港問題被作為過去5年主要政績之一,篇幅顯著多於上一屆報告。習近平表示,面對香港局勢動蕩變化,我們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
台灣問題
台灣問題上措辭也有變化。十九大報告中並未提「武力」二字,只提要「挫敗」台獨,以及「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
但在周日的報告中,措辭大幅變化——「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絶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不過在72頁完整版報告中依然提到「九二共識」。
當天,台灣的陸委會回應,「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是兩岸的共同責任......堅定捍衛國家主權不退讓、守護民主自由不妥協,而兵戎相見絶非兩岸選項。」陸委會還表示,「中共面對國際情勢劇烈變動及內部社會經濟挑戰之際,其對台政策始終沒有新的思路與正確的判斷。」
經濟
在經濟方面,習近平在報告沒有提「房住不炒」;相比5年前的報告,當時他在報告中稱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並獲得熱烈的掌聲。
過去兩年,中國樓市在持續打壓下,面臨大批房企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以及「停貸潮」帶來的危機。今年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不少地方也已開始放開部分限制,以期促進樓市回升。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 2022-10-19 習近平主政10年間性別落差擴大:Metoo運動被壓制,女性政治菁英僅擔任象徵性職務
- 2022-10-19 中國民眾如何看待中共二十大?小學生正襟危坐看習爺爺報告,更多人選擇冷漠以對
- 2022-10-19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報告: 提出全新政治語碼「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
- 2022-10-18 中共二十大開幕,海外媒體如何評價習近平及其台灣問題講話
- 2022-10-18 習近平二十大報告涉台議題比重雖不高,但中共對台政策勢必會強硬、更趨於保守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