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流感疫苗五大迷思:感冒的人不能打?去年打過今年就不需要再打?

破解流感疫苗五大迷思:感冒的人不能打?去年打過今年就不需要再打?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關流感疫苗的施打必要性以及副作用,讓許多人保持觀望及懷疑態度,而衍生出如:「打完流感真的就不會感冒嗎?」或「去年接種過流感疫苗,所以今年不用接種」等疑問。《Hello醫師》統整出接種流感疫苗的常見5大迷思,為你一一解惑,幫助您在疫苗打與不打之間,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判斷。

文:連珮妤
資料查核:Hello 醫師

台灣流感高峰期約從每年12月開始,直至隔年3月才開始下降,而一旦罹患流感,全身無力、頭痛發燒等症狀往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通常需花1至數星期才能痊癒,因此有些人會選擇定期接種流感疫苗

儘管如此,有關流感疫苗的施打必要性以及副作用,仍讓許多人保持觀望及懷疑態度,而衍生出如:「打完流感真的就不會感冒嗎?」或「去年接種過流感疫苗,所以今年不用接種」等疑問。《Hello醫師》統整出接種流感疫苗的常見5大迷思,為你一一解惑,幫助您在疫苗打與不打之間,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判斷。

迷思1:打流感疫苗就不會感冒?

許多人認為流感與感冒症狀相似,若施打流感疫苗後,就可避免感冒。不過,一般感冒的致病原其實是來自數百種不同的病毒和細菌,而流感的致病原則是流感病毒,兩者不盡相同。

因此,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的保護效果亦有個別差異,故少數人也有可能在自身保護力不足的情形下,罹患感冒或其他流感病毒。此外,在完成接種流感疫苗後,至少需於兩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而非接種後立刻見效。

迷思2:去年打過流感疫苗,今年就不需要打了?

由於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而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亦會稍有不同,前次施打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並不具免疫力,且保護效果也會隨之降低。

即使流感病毒未發生變異,且疫苗成分相同,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也可能因此下降,通常保護力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

迷思3:很少生病就可以不用接種流感疫苗?

所有人皆可能罹患流感,僅有患病風險高低之差異,所以對抗流感最佳方法之一,便是每年施打1劑流感疫苗。

根據國外文獻指出,流感疫苗之保護力會隨著年齡或身體狀況而有所差異,對於18歲以上成人因確診流感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入住加護病房的流感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

儘管多數感染流感的人皆為輕症,約1週即可痊癒,但由於老年人、幼兒及慢性病病患等流感高危險族群罹患流感後易引起併發症,出現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症狀,甚至導致死亡,所以這類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並且建議於指定時間接種流感疫苗,才可預防流感所致之併發症。

迷思4:感冒就不能打流感疫苗?

由於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即「疫苗中的病毒是沒有活性的病毒」,因此即便是感冒、腹瀉過敏等輕微疾病,都不會影響民眾接種疫苗。但若在打疫苗前,出現以下幾種問題,建議先暫緩接種,待症狀痊癒或病情穩定後,再交由醫師評估能否能接種疫苗:

  • 發燒
  • 本身有嚴重疾病(例如癌症
  • 免疫力缺損或是長期服用抑制免疫力的藥物(如類固醇或抗癌藥物)
  • 對疫苗成份過敏
  • 曾對流感疫苗產生嚴重副作用

迷思5:流感疫苗不能和其他疫苗一起打?

流感疫苗不會與其他不活化疫苗互相干擾,可以同時接種在相異部位,或間隔一段時間再來接種,如肺炎鏈球菌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等常見的兒童疫苗,建議民眾無論接種任何疫苗前,皆應先告知醫師近期有無接種其他疫苗,以利醫師評估。

由於正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流行期間,民眾除了會考慮施打流感疫苗外,也會接種COVID-19疫苗,以防止疫情蔓延。而為了避免副作用發生,目前衛福部疾管局建議,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接種時間應間隔七天以上。

  •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本文經hello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