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富豪定律》:康拉德.希爾頓——世界飯店王國的國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72年,馬克斯.岡瑟(Max Gunther)邀請讀者與他一起穿越美國最著名超級富豪的長廊。這裡的居民絕不只是普通的富豪,而是最少擁有價值相當今日7億美元資產的超級有錢人。這部經典作品出版至今已有50年歷史,但其價值經久不衰,因為通往財富之路的關鍵,並不會隨著時間改變。
文:馬克斯.岡瑟(Max Gunther)
康拉德.希爾頓:世界飯店王國的國王
大約二十年前, 一個名為湯瑪士.伊文.丹比尼(Thomas Ewing Dabney)的作家,完成一本飯店業巨擘康拉德.希爾頓的傳記。由於當時希爾頓已經60歲了,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推測,這已經是希爾頓個人故事的尾聲。
錯了。丹比尼原本為希爾頓傳記選的書名是《買下廣場飯店的人》(The Man Who Bought the Plaza),內容與紐約市曼哈頓的著名地標廣場飯店(Plaza Hotel)有關,它是全世界上流社會人士經常會去的地方。當這本書已經要交付印刷廠,希爾頓卻又成功的完成另一項更大、出乎意料的行動;這可以說是他生涯歷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成就:他買下紐約市的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飯店(Waldorf-Astoria Hotel)。
如果說廣場飯店是飯店業的女王,那華爾道夫飯店堪稱是飯店業的皇后。丹比尼與他的出版社,倉促的從印刷廠將要刊印的書撤下,在加入全新的章節後,將書名改為《買下華爾道夫飯店的人》(The Man Who Bought the Waldorf)。
在書籍出版不久之後,康拉德.希爾頓又再次淘汰他那本折磨別人的傳記。這次他支付1.1億美元,買下整個史塔特拉連鎖飯店(Statler)。這是有史以來,成交金額最大的單筆不動產交易案件。
康拉德.希爾頓,今天已經年過80歲了,他好像還沒準備好要退休的樣子。只不過他很可能會像對待丹比尼那樣,也將我們淘汰。
很明顯的,希爾頓非常熱愛工作。就跟其他富豪一樣,他並沒有被好好享受、無所事事的想法吸引。很早以前,他就已經累積遠遠超過他能花用的許多財富。早在1940年代他就可以退休,過著像國王般的舒適生活。
他參與的賽局是不動產——具體的說,是飯店。他買飯店,蓋飯店,經營飯店,修繕飯店,轉手把飯店賣掉,好像巧妙的玩弄巨型西洋棋一樣。他都是利用別人的錢從事這些活動。
康拉德.尼可森(「康尼」).希爾頓在1887年聖誕節,出生於新墨西哥州。他的父親在州內的小鎮上經營各種生意,這些生意,都有它們各自的景氣好、壞循環,當希爾頓的父親去世時,正好都處於下坡階段,年輕的希爾頓得到的遺產是幾千美元。他把繼承得到的錢與存下來的一小疊現金放在一起,名下總共大約有5,000美元;正值年輕希爾頓,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追求他的財富。
他對小鎮上的銀行很感興趣,他和他的父親都曾經是一家小銀行的股東,這家銀行由他們兩人成立。由於對金融業有徹底了解,因此他開始尋找,想要買下小型的銀行。但結果他並沒有買銀行,而是買了飯店。
接下來是希爾頓接受《國內企業》(Nation’s Business)雜誌採訪時,用帶有和善的語氣回憶他職業生涯的文章。
康拉德.希爾頓:1億美元
時間回到1940年代,當美屬波多黎各政府寫信給五、六個飯店業的高階主管,詢問他們是否有興趣在當地的首府聖胡安興建飯店時,康拉德.希爾頓便開始寫信回覆:「我親愛的朋友。」他用滿滿的熱情,以當地使用的語言文字,概略敘述他的條件。
用西班文寫適當的介紹信,正好打動波多黎各的政府機關,對於讓他在當地經營飯店,也變得很有說服力。他同時制定一些明智的營運條件,設立管理模式,這些制度後來都變成現今報酬豐富的國際飯店關係網的典型模範。
康拉德.希爾頓是一個夢想家,而且實現了他的夢想。1919年,他買下他的第一間飯店。
今天,希爾頓先生是希爾頓飯店公司(Hilton Hotels Corporation)的董事長,同時也是希爾頓國際公司(Hilton International Company)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從加勒比海的千里達,到以色列的台拉維夫,大約有67間飯店飄揚著希爾頓的旗幟。他在美國以外擁有的飯店,比國內還要多。去年美國國內的營業收入總額是1.87億美元,其中希爾頓國際公司的營收挹注了9,400萬美元。
康拉德.希爾頓為人所熟知的,是他買下華爾道夫飯店——它是飯店業者最高境界的終極象徵。接著,在1954年一筆很耀眼的不動產交易中,他又買下史塔特拉飯店,成交金額是路易斯安那購地案(Louisiana Purchase;譯註:美國政府於19 世紀初期,向法國政府購買當時的法屬路易斯安那)的七倍。
這個高大、挺直,和藹親切的飯店老闆,在他位於比佛利山莊的辦公室裡,接受《國內企業》雜誌訪談,回顧他那卓越非凡的成功事蹟。以下是他的故事:
- 你從事飯店事業的最早經驗,可以回溯到你父親在新墨西哥領地那時候,擁有的那一棟公寓式飯店,是嗎?
那個經驗能學習到的非常有限。我們家有八個孩子,當家裡的成員陸續增加時,我的父親就會增加房間數目。後來,我們相繼上學,房間就空出來,所以他把它改成飯店。不過我自己擁有的第一間飯店,是位在德州的思科——摩比利飯店(The Mobley Hotel)。
我的父親是新墨西哥州,聖安東尼奧一個小鎮的先驅開拓者。我想他是一個很勤勞的人,他用他賺到的錢,提供那些挖煤礦的人物質、資金上的援助。
就這樣,他後來也擁有煤礦場,漸漸的,在那個小型的社區裡,我的父親差不多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工作。他買下農夫的農產品,他也有一間店面、郵局,後來我們還擁有一間小銀行,跟這間小型的飯店。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