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憂確診者不能投票恐導致「不通報」黑數增加,立委提日韓分流作法保障投票權

專家憂確診者不能投票恐導致「不通報」黑數增加,立委提日韓分流作法保障投票權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委認為,台灣透過防疫泡泡、分時分流等投票模式,無須修改現有選舉法規,就能讓確診者投票;中選會與指揮中心不應互踢皮球,不該以一句「於法無據」就剝奪人民投票權。

確診隔離天數即將再放寬,原本11月7日起,確診隔離天數就要改為7+0,而指揮中心又透露,本週將會討論下階段的鬆綁方案,隔離時間改為5天可能性最高。不過確診者目前依然不能出門投票;有學者專家憂心,假如到時候確診者不能出門,投票,恐怕會導致「不通報」的黑數增加,而這些黑數還是出門就會提高染疫風險。

在野黨包括時代力量、民眾團都呼籲中選會和指揮中心盡快訂定確診者的投票辦法,不要剝奪確診者的公民權,並提出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分流投票、郵寄投票等方法供參考,但是中選會則認為目前台灣「不在籍投票」未有相關法規,要讓確診者投票「於法無據」。

專家學者:確診者不能投票可能增加黑數風險更高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療整合醫主治醫師姜冠宇日前就曾就表示,確診者不能出門就不能去投票,這種做法等於是告訴大家,在選舉的前一週就不要驗,免得自己失去投票權,「你在投票蓋章的過程都會觸摸各種物品,所以屆時可能會出現因為觸摸導致確診再度爬升的情況。」

《聯合報》報導,何美鄉分析,國內已有700多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但真正感染人數,她認為應是現有確診者的兩倍,也就是有1000萬至1400萬人染疫,尤其確診者幾乎都是感染Omicron變異株,而現在全球出現新變異株也都是從Omicron演變而來,即便有新變異株進入國內,也沒有造成疫情大爆發,可見在這樣的狀態下,一般民眾對於新冠病毒的防護力是滿好的。

每個人對此議題看法不同看法,就個人而言,她可以承擔一定風險,即便開放確診者外出投票,只要指揮中心制定防疫措施,就能把傳染風險降至最低,如此一來開放也是安全的,但指揮中心最後要如何做,她完全尊重。

《自由時報》報導,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若不提供確診者隔離期間投票的方式,預估選舉日前5天,確診數會大幅減少,但不是事實,只是大家不敢驗,以免影響投票,結果這群實際感染的人也出門投票,選務人員不曉得正在接觸確診者,政府沒有任何強化規範,反而傳播風險更高。

他建議可推行「選舉泡泡」,以特殊狀況適用「例外條款」,指揮中心訂出確診者出門投票裝備,例如要戴雙層口罩、N95口罩,以及要求外出時間,像1小時或2小時,交通、路徑等也規定,就可降低傳染風險。當然,染疫住院者是否能出門仍要由醫師評估。至於像北漂族工作、戶籍地不同的情形;針對願意返鄉投票的人,可提供搭乘防疫計程車或其他交通方式到戶籍地繼續隔離,等到投票時間到,再出門投票。

時代力量、民眾黨提韓國作法呼籲讓確診者投票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日前就曾指出,以韓國及日本為例,疫情經過2年多,許多國家早已有保障隔離者投票的措施。例如韓國,採用延長投票時間與分流投票的做法,將法定選舉時間從傍晚6點延長到晚上7點半。在延長的一個半小時內,隔離者能到一般投票所投票。

日本則是活用不在籍投票制度,隔離者可以郵寄投票,只要在投票日4天前向地方選務機關申請,選務人員就會把選票和回郵信封寄給選民,選民再回寄選票。

邱顯智指出,反觀台灣,雖然早在2021年四大公投案時,就在討論如何兼顧防疫與公民權,甚至中選會在6個月前也提到可以研究韓國經驗,但6個月過去也沒有進展;因此為了避免政府防疫無限上綱,將提臨時提案希望中選會、防疫中心提出方式捍衛投票權;另外為因應疫情常態化,將提案修法讓台灣跟上腳步保障投票權,更不排除聲請釋憲。

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天也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2020年11月總統大選,規定民眾戴好口罩、保持1.8公尺距離即可投票;韓國今年3月總統大選,延長投票時間開放最後一個半小時,讓確診與隔離者自駕或搭防疫計程車前往投票;日本今年7月參議員選舉,6月時就通過法案,允許確診和隔離者郵遞選票,還設立確診者專屬投票所。

邱臣遠指出,由此可見,台灣透過防疫泡泡、分時分流等投票模式,無須修改現有選舉法規,就能讓確診者投票;中選會與指揮中心不應互踢皮球,不該以一句「於法無據」就剝奪人民投票權。

中選會副主任委員陳朝建日前對於各界呼時曾表示,日本、韓國採行通訊投票、特設投票所有法律依據,但依據《選罷法》規定,選舉人應於戶籍地投票所投票,國內法律對於不在籍投票制度,目前仍然缺乏規範。

對於大考中心可以設置特別考場,保障確診考生考試權益,為何中選會不特設確診者投票所讓確診者執行投票權?陳朝建當時的回應是,不論是選舉或修憲複決,選舉人需在戶籍地投票所投票,並未有特設投票所制度,換句話說,不在籍投票及特設投票於法無據。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