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之後趙興亡史(中):從儒皇之路走向佛帝之道的「石虎」

魏晉風雲之後趙興亡史(中):從儒皇之路走向佛帝之道的「石虎」
石虎是中國人最早「的貓主子」,也是後趙第三個國主的名字|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石虎是一個暴虐無道的胡蠻。但離開戰場之後,石虎做為北方第一大國的君主,15年的執政期間,自然也有另一番風貌。其中最關鍵的《晉書》評語,就是「季龍雖昏虐無道,而頗慕經學。」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光景呢?

文:阿前

根據考古研究顯示,石虎,是中國地區第一種被人類馴化的貓科動物。用「貓」的角度來敘述,意思就是石虎是中國人最早的貓主子。中國貓的三皇是也。然而,隨著炎黃大戰的展開,中國人的貓主子,也逐漸的轉變成原生於外地的「非洲野貓」種。

後趙的第三個國主,名字也叫石虎。由於李世民的阿公叫李虎,所以唐代所著的《晉書》為了避諱,只稱他為石季龍。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石虎是一個暴虐無道的胡蠻。石虎加劉聰,大概就囊括了五胡亂華期間60%的胡人罪行,那是戰爭。不是要說戰爭的罪惡不算罪惡,而是離開戰場之後,石虎做為北方第一大國的君主,15年的執政期間,自然也有另一番風貌。其中最關鍵的《晉書》評語,就是「季龍雖昏虐無道,而頗慕經學。」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光景呢?

卻說,後趙建立者石勒終其一生,只以趙王身分自居,等待著合適的真命天子出現。石虎雖是篡位得立,黨羽們也紛紛要他登上皇帝寶座,他還是退了一步。

朕聞道合乾坤者稱皇,德協人神者稱帝,皇帝之號非所敢聞,且可稱居攝趙天王。

用戲劇性一點的方式來說,就是石虎雖然奪了大位,但也落入了石勒的算計當中。
石虎,被制約了。石勒更留下讖文:「天子當從東北來。」這讓石虎不能不防備隨時可能出現的真天子。

石虎自稱趙天王時,東晉的第三位皇帝:晉成帝也正在進行元服典禮。時為西元335年,李蜀的雄哥也剛好過世,子姪們同樣發起了奪權大戰。一切都是這麼樣的巧,而石虎最早安頓反應過來。

其實,換一個方式詮釋就可以了。對於中原、東晉各國來說,石虎就是「從東北來」。正義的北伐,統一的南征。趙天王欲為天子,只有南征一途。

shutterstock_1368293933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今日的江南水鄉

南征江東的路線很多,目前最成功的有兩種。西晉的長江沿線全掌握,從三峽出發順流而下。可西蜀有李氏王朝,石虎對於荊州的掌握也有限,後趙所持有的,主要是汝南地區。祖逖已經死了好多年,他北伐所奪回的小小領地也早已散失。

是以,石虎選擇了小霸王下江東路線:歷陽。東晉這邊,則以三朝宰相王導為指揮官,領兵迎擊。要比起征戰經驗,10個王導也比不上石虎,東晉根本沒料到,石虎的招數是「將軍抽車」。

當東晉集結兵團來防衛南京建康的同時,石虎轉頭襲擊了荊州。這一手絕妙好棋,下錯了。因為東晉不是一個國家——荊州屬於另一個軍閥「陶侃」所掌控。啊這樣講大中華派會生氣,我們換個角度,叫做「朝廷有朝廷的兵」,「荊州有荊州的兵」。

石虎自以為「將軍抽車」,其實兩個都是「車」。

兩個多月的進攻,最終仍是無功而返。事實上,石虎也沒搞什麼親征,他都在北方玩耍,把政務交給兒子。據說,只有刑罰仍是石虎自己在掌控。

然而,石勒的詛咒還沒被解除。南征不成,石虎就需要其他的手段來證明自己是天子。負責製作王府器具的學者解飛也很給力,居然做出了「司南車」,軒轅黃帝的發明。司南車的成功,讓石虎決定投入更多的資源與經費來打造「天子規格」……所以說錢到底是石虎在管還是他兒子在管?

應該是沒人在管。石虎大張旗鼓的興兵作戰,賞賜臣民,建造天子器具與建築,全部都是增加忠誠度,向心力,讓國家更強大的措施無誤。可是經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但如果真的能這樣玩,那就表示當時已經有類似銀行的機制存在了。

又要得罪經濟學系,不好。換個角度:北方出現新的世族商人與政府關係。

晉商是中國源遠流長,具有歷史的大商人系列。在南北朝的終點時,他們已經具有足以動搖天下的財力,並且推動了李唐的天下一統。晉就是并州,并州就是石勒的出身地。石勒少年的兩大恩人,也都是經商世族,再加上石勒一開始起家,做的是搶奪官馬販賣的生意。慢慢才發展出二十八騎的石勒團隊,找中間人販賣,比自己去找軍閥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這是全推測的。我在說的是,後趙是一個由商人支撐起來的國度。跟過去主要武力跟封爵來迫使地方豪族提供資源不同,石勒很可能跟豪族所建立的,一開始就是一種交易關係。在兩漢的邊疆史料中,遊牧民族跟漢人的和平相處,本身也是透過這樣的交易關係來成立。

vfv2nyhdamekq9nkzfsgm014n41oft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反觀李蜀或者匈奴漢國、東晉,仍是以傳統的世族提供資金,同時掌握著國家軍政大權的形式在經營。

這造成什麼不同呢?不同的地方在於,抽銀根不一定要政變了。

後趙的國境內,米糧的價格開始狂飆。石虎只好要求地方單位自己去捕魚採果打獵……很正常的游獵民族解決糧食問題思維。但豪族們仍是出來,強調土地與產物所有權。他們不是要讓後趙百姓都餓死,事實上,富人們也開倉賑災,但一應由世族進行管理。

政變沒有發生,但地方治權正在轉移。石虎只能繼續求助於學者,於是,稱帝。這叫做儒學者協助蠻族政府,對抗奸商。

大家對儒學應該都略懂略懂。第一步,稱帝亮招牌,百鳥朝凰,天下歸心。當然失效,飯都沒得吃了,皇帝算個鳥蛋?那第二步是什麼?檢討朝政,清君側,除奸相。奸相是誰?是石虎的兒子石邃,稱帝的時候還加封了太子。

於是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石邃荒酒淫色,驕恣無道,強姦殺人,亦食人肉,大逆不道,欲學冒頓。石虎表示,殺了,同黨一並抄了。

按儒學思想,大奸臣已死,朝政要翻轉啦。還是沒轉。所以我一開始就說了,問題不是單純在朝廷,而是地方失控。

只好出第三招:征服四夷。目標:遼西鮮卑段氏。這個石虎專門科的,想盡辦法弄了3萬兵,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大勝仗。慕容鮮卑看這個局勢,自請加入趙軍聯盟。石虎覺得爽,覺得這一招要生效了。但實際作戰時,慕容氏卻未來參與,儒家自然認為,宣揚天子威能,必須嚴懲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