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年薪864萬利誘英國退役飛行員協訓解放軍,澳洲也傳有退役飛官遭吸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正在試圖吸收擁有駕駛西方戰機經驗的飛行員,英國政府表示,目前約有30名前英國飛行員前往中國為解放軍訓練軍人,我國國防部表示,因為自由市場,我方飛行員仍有到中國民航任職,但目前未聽聞中國招募我國離退飛官協助訓練解放軍的計畫。
英國國防部週二(18日)表示,中國正以金錢利誘英國退役飛行員將專業知識傳授給解放軍,據了解有多達30名英國退役飛行員為中國政府訓練軍人,且數量正在激增。澳洲國防部也緊急啟動調查,澳洲飛行員是否被中國利誘吸收,教解放軍如何擊落西方飛機。
英國《BBC》報導,中國正試圖招募外國飛行員,被吸收的退役軍官能獲得高達27萬美元(約新台幣864萬元)的薪水。目前約有30名前英國飛行員前往中國為解放軍訓練軍人,且近期招聘人數正在增加。
報導指出,英國於2019年首度發現有少數退役飛行員被招募的案例,此後因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減緩,因為當時幾乎不可能前往中國,但如今又開始增加,導致英國國防部提出警報。
受聘者包括前皇家空軍和其他軍種,其他盟國的飛行員也成為招募目標。官員表示,這些人是透過仲介被招募,還提到一家位於南非的飛行學院涉及此事。
Ex-UK pilots lured to help Chinese military, says Ministry of Defence https://t.co/UzXsgIYOcW
— BBC News (UK) (@BBCNews) October 18, 2022
英國武裝部隊部長哈佩(James Heappey)表示,英國必須修法以確保飛行員們不會將情報傳給中國。英國國防部則表示,正立即採取措施以阻止並懲罰這樣的行為,包括正檢視國防部內機密合約和保密協議的使用情況。
中國政府為何需要吸收西方退役飛行員?
《天空新聞》指出,中國正在尋找擁有駕駛英國和其他北約戰機經驗的飛行員,包括曾駕駛歐洲颱風戰機(Typhoons)、旋風式戰鬥機(Tornados)和獵鷹式攻擊機(Harriers)等航母艦載機型,也包括英國軍用直升機(Wildcat)和梅林(Merlin)。
官員指出,中國不是利用退役飛行官來訓練解放軍駕駛西方戰機,而是利用這些經驗豐富的西方飛行員來幫助中國研擬空軍戰術和能力,「日後,若中國軍隊遇到這些類型的軍機,中國軍方對於最新一代機型的戰術、作戰方式和能力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中國也曾試圖招募受過美國主導的第五代F35戰機的前飛行員,F-35戰機具備匿蹤性能,其高度敏感技術,一直是間諜的主要目標。報導指出,據了解中國至今沒有成功招募到具備這種戰機經驗的飛行員。
國防專家杜沙(Francis Tusa)告訴《天空新聞》:「老實說,中國是敵人。已經有英國人為了自身利益,教導我們的敵人如何打敗我們,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可怕。」
根據英國法律,訓練和招募飛行員並不違法,但這種做法存在情報風險,英國議會正審理新的《國家安全法》,提供更多的辦法來應對當前的國安挑戰。
不只英國,澳洲也傳有飛官被吸收
在英國傳出有退役飛行員替中國培訓軍人後,澳洲國防部也緊急啟動調查,是否有澳洲飛行員被中國利誘,教他們如何擊落西方飛機。《CNBC》報導,一名澳洲退役飛官透露,他以每年近100萬美元(近新台幣3200萬元)的報酬為中國軍隊工作。
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表示:「如果聽到有人被外國的薪水利誘而不替自己的國家效勞,我將深感震驚與不安。」
The Defence Department is investigating reports China has been luring former 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 pilots with lucrative payments to pass on their experience to the Chinese military. #9News https://t.co/3BUMtX6mow
— 9News Melbourne (@9NewsMelb) October 19, 2022
台灣國防部:有退役國軍到中國民航任職,尚未傳出協訓解放軍
國防部長邱國正今日赴立法院備詢時被立委王定宇詢問,空軍及相關單位是否掌握我國離退飛官數量,以及解放軍是否有無招募我國離退飛官?國防部表示,因為自由市場,我方飛行員仍有到中國民航任職,相關數量國軍皆有掌握。至於有無招募我國離退飛官協訓的計畫,國防部表示所有資訊尚未看到有關計畫。
邱國正說,汲取外國經驗是很好的方法,台灣現在有一部分外國飛行員,將來也會再拓展。
新聞來源
- Ex-UK pilots lured to help Chinese military, MoD says(BBC)
- China's armed forces recruiting dozens of British ex military pilots in 'threat to UK interests'(Sky News)
- China’s military is trying to recruit ex-British Air Force pilots for training and intel, UK says(CNBC)
- Defence Department investigates whether Australian pilots have been lured by China to train personnel(Brisbane Times)
延伸閱讀
- 美國CIA局長警告2027年共軍犯台,邱國正:未來向全民發放「導彈警報」,只要共軍跨過紅線一定反制
- 比利時專家揭中國大舉「民船軍用」,呼籲歐洲汲取俄烏戰爭教訓,為北京侵台做準備
- 蔡總統想建立「四大韌性」的國防戰力,應該立即就這四個層面進行必要的變革
- 解讀美國最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普亭已親手毀掉俄羅斯,美國的敵手現在只剩下中國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
最新發展:
-
國軍保防「看下不看上」的駝鳥心態,正是共諜案層出不窮的最大破口 3月前
-
英國首相蘇納克與習近平會談遭取消:會談前對中態度髮夾彎,不再稱中國為「威脅」 4月前
-
英國貿易政策部長來台主持「台英經貿對話」,中國警告英國停止釋放「錯誤訊息」 4月前
-
西方飛行員訓練中國空軍除了受高薪誘惑,是否還有其他更低劣或者高尚的政治動機? 4月前
-
英國發布情報警示後,澳洲、紐西蘭與南非紛紛就「退伍飛行員受利誘訓練解放軍」表態 4月前
-
日澳時隔15年簽「新安保宣言」協力抗中,澳洲預算增加國防與太平洋外交支出 4月前
-
習近平的強軍夢:全面分析中共二十大後「中央軍委會」的未來走向 4月前
-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示警「中國最快2023年前犯台」,陳明通:可能「以戰逼談」,武力攻台沒有贏的可能 5月前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