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曼城示威受襲:中方反指「非法進入」使館、英國外交部召見中國臨時代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針對曼城港人受暴事件,英國外交部已召見中國駐英臨時代辦楊曉光,要求合理解釋。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鄭曦原被指參與施暴事件,英國國會議員關注鄭曦原具「外交豁免權」,因此不能被起訴,但英國外交部是否願意即刻採取行動、宣佈鄭曦原為「不受歡迎人物」。
文:德國之聲
英國外交部官員週二(10月18日)晚間證實,已經針對先前一名香港抗議人士在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遭攻擊一事,召見中國駐英臨時代辦楊曉光。英方要求中方尊重英國法律,並對此事提出合理解釋。
英國外交部負責美洲和海外領地事務的副大臣級官員諾曼(Jesse Norman)週二告訴英國國會:「外交大臣已要求召見中國駐倫敦大使館臨時代辦,以表達…對這起事件的深切關注,並要求對(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工作人員的行為作出解釋。」
根據英國外交部,楊曉光與英國外交部東北亞與中國事務司司長卓丹廉(Dan Chugg)會見。英方告訴他,所有外交官和領事館工作人員都必須遵守英國的法律。
楊曉光是中國駐英位階第二高的外交官。中國駐英大使鄭澤光目前不在英國,因此受召見的為楊曉光。
英國外交部表示,非常關注該事件「明顯的暴力場面」。負責主管亞洲事務的英國外交部副大臣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說:「我們向中國當局表明了我們的觀點:必須尊重英國和平抗議的權利」。
中方指控港人「非法進入」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週二(10月18日)在例行記者會評論。他指,「擾亂分子非法進入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館,危害中國外交場所的安全」,「任何國家的外交機構都有權採取必要措施來維護其場所的和平與尊嚴」。

《美聯社》報導,在週二行政會議前的例行記者會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他不瞭解此案的全部細節,但相信英國政府會根據《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和英國法律處理此事件。
外交豁免權
綜合媒體報導,新上任的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恩斯(Alicia Kearns)週二指控,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鄭曦原參與了該起事件。卡恩斯在英國國會提出緊急質詢,要求英國外交部說明現況,並指控鄭曦原在該和平抗議現場撕毀了示威者海報。
代為答詢的英國外交部官員諾曼指出,英國堅持法治,調查事發實際情形,以及判定是否有足以構成起訴事由的的犯罪事實,應交由檢警獨立進行。英國外交部將視情況發展採取必要行動。
Alicia Kearns MP @aliciakearns aske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Commonwealth and Development Affairs if he will make a statement on what representations he has made to the #CCP following the attack on #HK protestors at the Chinese Consulate in #Manchester pic.twitter.com/QmeZBLBgKR
— Hong Kong Watch (@hk_watch) October 18, 2022
台灣《中央社》報導,按國際慣例,各國使館、領事館區域需經館方許可才能進入,且外交人員具「外交豁免權」。不過,使館、領事館區域內發生的刑事案件仍受英國法律規範。
對此,選區在曼徹斯特的英國工黨籍國會議員阿夫扎爾‧汗(Afzal Khan)詢問,身為總領事,鄭曦原具「外交豁免權」,因此不能被起訴,但英國外交部是否願意即刻採取行動、宣佈鄭曦原為「不受歡迎人物」。
諾曼回應,在司法程序結果未明朗前,英國政府不宜先發行動。他重申,一旦全盤掌握相關事實並知悉檢方裁決,英國政府就會採取行動。
英國警方調查中
大曼徹斯特地區警方已針對曼城暴力事件展開調查。該事件發生於上週日(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召開首日,一群在英港人在英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外發起反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示威活動,結果發生肢體衝突。
《路透社》報導,這場抗議活動涉及30至40人,現場影片顯示,事件是在幾名男子從中方領事館走出,並取下抗議標語時引發。其中一條標語寫著:「天滅中共」,還有一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戴著王冠的漫畫。
雙方爆發肢體衝突後,一名戴著黑色帽子和馬尾辮的示威港人,被拖過大門進入領事館範圍內,倒在地上遭到至少5名男子圍毆踢打。英國警察當時進入領事館範圍內營救該男。
Shocking video spreading on HK Telegram channels showing someone from the PRC Consulate in Manchester kicking down pro-democracy signs.
— Luke M (@McWLuke) October 16, 2022
A protestor then appears to have been dragged behind the Consulate gates and beaten by consulate staff. pic.twitter.com/tntvTz38DY
英國警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名受害人在醫院過夜接受治療,調查正在進行中。據一位與他關係密切的朋友說,這名男子名叫「Bob」,今年30多歲,最近從香港移民到英國。
Bob接受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採訪時說,他擔心自己的生命,在襲擊發生後他的臉上出現了割傷和身上也有瘀傷。
「他們就像黑幫。」Bob說,對方不應該那樣,因為那是「黑幫」才會做的事情。「你知道,這不是在中國。這是英國」, Bob強調。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