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全球汽油危機:能源價格飆漲導致全球90餘國爆發抗議示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月至9月間,超過90個國家和地區有群眾為了燃料供應與價格問題而走上街頭。其中,三分之一的國家不曾在2021年發生過燃料供應相關示威,以西班牙為例,該國在2021年沒有因為燃料價格而發生過示威,但單是今年3月就爆發了335場示威。

Photo Credit: AFP / BBC News
生活成本高漲,關鍵商品價格飆升,正驅使著人民走上街頭抗議。BBC透過描繪自2021年1月以來跟能源有關的抗議,顯示今年以來示威數目猛增。
能源價格從許多方面影響著日常生活——個人出行、貨物運輸等,這能推升食品價格,以及發電和供暖代價走高。
世界各地群眾紛紛上街要求改變,要求讓人們更買得起燃油,甚至首先要買得上。
有人和平靜坐,也有人攻擊政府,有人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那天,16歲的卡迪亞・巴(Khadija Bah)站在家中陽台的時候,被流彈擊中。
那裡是獅子山首都弗里敦(Freetown, Sierra Leone;又稱自由城)城東,連日來,卡迪亞看著離家不過幾米遠的人群持續壯大,他們在抗議燃料價格上漲。
但在8月10日,示威演變成暴力衝突。就在武裝警察與示威者衝突之際,一枚流彈打進了卡迪亞年輕的軀體。她倒在地上,幾乎是當場斃命。
她的母親瑪麗亞・塞賽(Maria Sesay)說,女兒逝世這事情她至今仍無法接受。她說,在當地上中學的卡迪亞本來夢想要當護士。
「我很難過。我辛辛苦苦把她帶大,現在她死了,我很痛苦。」

Photo Credit: BBC News
為了燃料大打出手
這場因破紀錄燃料價格而起的暴力衝突,是這個西非國家多年來所未見的。
在獅子山首都弗里敦,8月的暴力警民衝突共造成25人死亡,包括五名警員。
3月至今,燃料價格幾乎翻了一番,從每公升1.2萬利昂(Leone;0.86美元;5.16元人民幣)漲至7月份2.2萬利昂的紀錄高位。這繼而引致食品價格飆漲。
央行在7月份發行新鈔票——把利昂面值刪掉了三個零——試圖恢復民眾對飽受通脹摧殘的貨幣的信心。

Photo Credit: AFPTV / BBC News
在當局宣布全市宵禁後,暴力衝突終告平息。網路被限流,以阻止示威者互通消息,組織又一場遊行。
獅子山總統朱利葉斯・馬達・比奧(Julius Maada Bio)後來宣稱,這些示威的目的是要推翻政府。許多當地居民不滿此說法,他們告訴BBC,他們是因為燃料和食品價格持續上漲,才上街抗議。
在與物價飆漲抗爭和群眾上街抗議生活成本高升的問題上,獅子山並不孤單。
一場全球汽油危機
BBC透過分析由武裝衝突地點和事件數據項目組織(ACLED)所搜集的全球數據確認,今年1月至9月間,超過90個國家和地區有群眾為了燃料供應與價格問題而走上街頭。
其中,三分之一的國家不曾在2021年發生過燃料供應相關示威,以西班牙為例,該國在2021年沒有因為燃料價格而發生過示威,但單是今年3月就爆發了335場示威。
過去九個月,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塊大陸躲得過因燃料而起的抗議。
今年以來,印度尼西亞有超過400次因汽油而起的抗議,2021年只有19次;2022年首八個月,義大利有超過200次此類抗議,去年則只有兩次;厄瓜多單是在今年6月便發生了超過1000場跟燃料有關的抗議,數字頗為驚人。
安全與情報顧問企業蜻蜓(Dragonfly)的首席情報官亨利・威爾金森(Henry Wilkinson)對全球抗議模式加以分析後指出,發生這些抗議活動的地點讓他感到意外。
「這次不尋常的地方在於,我們在通常對示威抗議不感冒的地方看見示威發生。烏克蘭戰爭帶來了超乎比例的巨大衝擊,解決這場衝突將能顯著緩和全球危機。」
烏克蘭是燃料價格飆升的唯一原因?
不是的。導致全球燃料價格走高的關鍵因素有三:
- 原油——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油價相對較低,因為大批企業暫時關停,對能源需求崩潰。但隨著人民生活恢復至「新常態」,能源需求增加,但供應追趕吃力,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 美元——兌英鎊、歐元、日圓與中國人民幣匯率正處於歷史高位。用來製造汽油的原油均以美元採購,本地貨幣兌美元匯率走低,就意味著燃料價格越來越貴。
- 俄烏衝突——導致許多國家宣布禁止俄羅斯石油進口,對其他石油來源地的需求上升,導致價格走高。
從經濟崩潰到政治崩潰
在這91個因為燃料價格而發生社會動蕩的國家和地區中,斯里蘭卡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大規模抗議迫使政府低頭,最終把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拉下台。這個國家因此登上國際新聞標題。
斯里蘭卡通脹率之高,在亞洲數一數二。當地目前仍在遭遇生活成本危機,燃料、食品與醫藥價格繼續攀升。

Photo Credit: AFP / BBC News
在首都科倫坡(Colombo)市郊的富人社區塔拉瓦圖哥達(Thalawathugoda),48歲的果菜攤攤主威馬拉・迪薩納亞卡(Wimala Dissanayaka)說,她的一家人如今只能勉強糊口。
「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在飛漲,我們的生活成本在漲,但我們的收入絲毫不變。」
「我有三個孩子,而公車票價漲速飛快。現在每位孩子上學得花100(斯里蘭卡)盧比(0.27美元),那三個人一天就是600盧比。」
威馬拉說,她再也負擔不起給小卡車加油,用來把蔬菜拉到菜市場去。她只能坐公交,或者是跟其他攤販拼車。
「價格這麼高,我的顧客都不想花錢。從前買500克、1公斤蔬菜的客人現在只買個100克、250克的。從前開車來、騎摩托車來的,現在不是走路來,就是騎腳踏三輪車來。」
茫茫前路
當世界各國政府急謀對策應付本國經濟危機之際,抗議食品與燃料價格的抗議持續。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要付出的代價尤其沉重。
根據BBC的研究,過去九個月,超過80人因燃料價格而起的抗議活動而喪命,這些人來自阿根廷、厄瓜多爾、幾內亞、海地、哈薩克斯坦、巴拿馬、秘魯、南非和獅子山。
在弗里敦,市面已恢復平靜,多數商販已重新開門營業。但對卡迪亞的父親阿卜杜(Abdul)以至於舉家上下,生活從此不再一樣。
「我女兒本來前途無限,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能源危機惡化歐洲經濟釀罷工潮、反歐盟示威,為瑞典、捷克、奧地利多國大選投下變數
- 歐洲能源危機堪比2008金融海嘯:定價機制挨轟,歐盟各國將研議如何聯手壓下飆高的電價
- 歐洲被俄斷天然氣,燒木材成為民眾主要能源來源,森林「皆伐」恐加劇氣候變遷
- 巴黎數萬人上街抗議低薪高物價、工會將發動全國大罷工,法國社會不滿情緒山雨欲來
- 斯里蘭卡破產,多國拉警報:全球12億人身陷「完美風暴」,辛巴威通膨率逾130%、土耳其債臺高築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