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魁提名啟動,新首相最快24日揭曉,前首相強森與前財相蘇納克是兩大熱門人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首相特拉斯昨天辭去執政黨保守黨黨魁一職,負責黨魁選舉事務的黨團「1922委員會」預計晚間擬定選舉流程。從保守黨國會議員的發言、民意調查結果判斷,目前強森及前財相蘇納克是新黨魁兩大熱門人選。
英國保守黨魁提名啟動,新首相最快24日揭曉
(中央社)英國保守黨表示,新黨魁參選人提名流程昨(20)日晚間開始、24日結束;若屆時僅一位有意角逐黨魁大位者達獲100位黨籍國會議員支持的門檻,此人將自動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
這意味英國民眾最快24日就能迎來新首相(執政黨黨魁即首相)。負責黨魁選舉事務的保守黨團「1922委員會」(1922 Committee)晚間發布選舉流程與規則。與7月因應前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下台而舉行的黨魁選舉相較,此次時程由數週縮減至最短不到一週,且黨員的參與程度大幅降低。
根據新規則,有意爭取黨魁一職的黨籍國會議員需獲至少100位同僚提名,提名方式為簽名或透過電子郵件致函1922委員會。
由於保守黨國會議員總計357人,這意味最多只會有3人角逐黨魁。
1922委員會表示,黨魁提名將於24日下午2時截止,預計隨後於當天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舉行黨籍國會議員投票,結果將於晚間6時揭曉。若至當天下午2時止僅有一人達100人提名門檻,則此人將自動成為黨魁。
若達100人提名門檻的黨魁候選人為3人,則黨籍國會議員將經投票淘汰得票數最低的候選人,並交由黨員在最後兩位候選人之中選出黨魁。若達100人提名門檻的黨魁候選人為2人,則國會議員24日晚間可再投票一次,以利黨員瞭解哪位候選人獲較多國會議員支持。
1922委員會主席布雷迪(Graham Brady)指出,若出現唯一候選人自動成為黨魁的情況,則黨員不需投票,否則黨員投票將在25日展開、28日上午11時結束,選舉結果將在28日稍晚公布。
布雷迪強調,黨魁選舉必須於28日結束,以趕上31日財相在國會宣布中期財政計畫。
黨員投票將以網路進行為主。保守黨屆時將舉行至少一場政見發表會。
在今年夏天的黨魁選舉,有3名候選人在黨籍國會議員投票階段的得票數曾超過100票:前財相蘇納克(Rishi Sunak)、昨天宣布辭去黨魁的特拉斯(Liz Truss)、前防相摩丹特(Penny Mordaunt)。當時的競選門檻是獲20位國會議員提名支持。
根據民意調查結果與賭盤預測,蘇納克、摩丹特及強森都是黨魁熱門人選。

英國保守黨魁選舉流程將擬定,最熱門人選強森、蘇納克
(中央社)英國首相特拉斯昨天辭去執政黨保守黨黨魁一職,負責黨魁選舉事務的黨團「1922委員會」預計晚間擬定選舉流程。有民調顯示,在一般黨員之間,前首相強森的支持度最高。
從保守黨國會議員的發言、民意調查結果判斷,目前強森及前財相蘇納克是新黨魁兩大熱門人選。
強森今(2022)年7月因為「派對門」等醜聞遭逼宮下台,而時任財相蘇納克請辭正是引發多名官員在短短兩天內接連掛冠求去、讓強森下台壓力倍增的關鍵。
在隨後展開的黨魁選舉,蘇納克於國會議員投票階段大幅領先特拉斯(Liz Truss),但後來在黨員投票階段落敗。
在一般黨員之間,強森始終擁有穩定人氣,部分黨員至今無法諒解黨籍國會議員和官員對強森逼宮。
特拉斯與強森支持者的重疊性較蘇納克與強森的高;什麼樣的人選勝出對保守黨團結贏得下一次大選較有利,還有如何在依循黨章讓黨員參與投票及儘速推出新黨魁以縮短「黨內互打」陣痛期之間取得平衡,都是影響「1922委員會」(1922 Committee)決策的重要因素。
特拉斯在辭職演說提到,「1922委員會」已與她取得共識,黨魁選舉需在下週完成。
根據民意與市場調查公司「輿觀」(YouGov)18日發布、取樣530名保守黨一般黨員的民調結果,55%受訪者認為特拉斯應請辭,至於誰是接替她的理想人選,排名第1至第3依序是強森(32%)、蘇納克(23%)、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10%)。
關於該如何選出新黨魁,60%受訪黨員支持由國會議員經共識決推出一名可直接當選的候選人;50%反對重覆先前的流程,也就是由國會議員經一輪輪投票篩選出最後兩名候選人,再交由一般黨員投票決定。
YouGov分析,這樣的民調結果反映保守黨員對短期內再次舉行大型黨魁選舉有疑慮、擔心影響大眾觀感。
根據YouGov於18日發布的另一份民調,46%英國民眾對國內政治經濟情勢感到「非常難堪」,31%則認為「挺難堪的」。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英國新財相韓特警告稅將「不減反增」,特拉斯傳面臨逼宮危機
- 【國際大風吹】特拉斯上任不到一個月,為何差點搞垮英國經濟?
- 英國財政大臣夸騰上任37天即下台,英鎊聞訊重貶、前外相韓特將接任
- 英國減稅計畫惹議特拉斯提油救火,民調顯示工黨支持度領先保守黨33個百分點
- 英國首相特拉斯「災難式」舉債減稅政策,研調:英鎊重貶恐陷入「失落的十年」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