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台灣拚外交發揮創意,熱情接待外賓、活用社群媒體,與更廣泛的國家建立緊密實質關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認為,傳統外交結合非正式做法有助改善台灣處境。近期與捷克官員合作準備訪台事宜的她說,中國有錢可撒,所以台灣必須另覓途徑建立忠誠,「我們必須更有創意,更可愛一點。我們嘗試交朋友,交更多朋友」。
(中央社)《紐約時報》報導,中共二十大反映北京謀求兩岸統一日益心切。面對中國撒錢掠奪邦交國,台灣積極鞏固邦誼之餘,改走創意路線交朋友,近年與眾多國家的關係更實質、緊密。
報導提到,台灣為維持與瓜地馬拉的邦交關係,付錢給瓜國在華府的說客;對於太平洋地區盟友,台灣承諾協助保存原住民族文化;至於最新非正式盟友立陶宛,台灣為表達謝意,政府與民眾紛紛採購立陶宛雷射、杜松子酒等產品。
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寫道,中國對台灣的威權聲索日益堅定,台灣深恐遭併吞,促使外交圈群策群力應對。世上沒有多少地方能自稱像現今的台灣那樣鬥志昂揚、渴望友誼,而且台灣拚外交不僅限於官方管道,一個數位外交非營利組織透過漫畫、發送贈品在社群媒體上散播挺台訊息。
與10年前相比,駐台外國使館減少,但台灣現在與更廣泛的國家擁有更實質的關係。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近代中國與台灣館藏部主任林孝庭說:「這是新趨勢、新模式。他們創意思考重新包裝或詳述外交意義何在的方式。」
報導指出,這種非正統做法其實已存在數十年,早在1980年代及1990年代,台灣外交官和官員就曾跳上飛機到外國首府打高爾夫球。但最近這波外交活動源於台灣把握因中國更加獨斷而不安定感加深的時機,以及部分由美國創造的交流新機會。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本週在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日報告時說,實現兩岸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且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並說這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
觀察家解讀,這是中國日益擔心美國與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跡象,這些支持從加拿大、法國、日本及澳洲等眾多國家代表接連訪台可見端倪。


在華府,台灣外交官和白宮、跨黨派國會議員的關係日趨緊密;在台北,總統蔡英文頻繁接見來訪的美方官員與學者;在世界各地,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嘗試以明確且一貫的訊息凝聚盟友力量,嚇阻北京。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形容,這源於「別讓台灣一直被孤立,因為這在未來可能造成更多問題」的想法,做法就是把台灣拉進來、讓台灣成為解決方案一部分。
台灣近年成為國際焦點,外交部預期明年將有2368個外賓接待場合,比今年多304場。這種頻率代表如全年無休,每天有超過6個外賓接待場合,相關預算因而顯著增加。
友邦史瓦帝尼國王恩史瓦帝三世(King Mswati III)本週訪台;蔡總統上週宴請多位日本官員,接見加拿大與美國代表團;兩週前,德國國會議員接受台灣政府高層款待。
北京堅持「一中原則」,台灣友邦拒絕這項概念,中國因此常以發展承諾加以掠奪。自2016年蔡總統上任以來,8個國家棄台從中,中華民國剩餘14個邦交國。
部分友邦沒有顯現動搖跡象,根據這些國家駐台大使說法,部分原因在於台灣支持重要領域,特別是教育和文化;他們來自小國、與台灣交情深是另一理由。
友邦聖露西亞駐台大使路易斯(Robert Kennedy Lewis)說,擔任教育部長時曾3度訪台。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駐台大使柏安卓(Andrea Clare Bowman)提到,2019年抵台時,外交部長吳釗燮凌晨5時在機場迎接她。

約60個與台灣有經貿往來的國家在台北市信義區設有辦事處,立陶宛近期加入,辦事處仍在裝修。但在鄰近的會展中心,一個政府資助的經貿團體已設置展示間,呈現琥珀首飾、巧克力、名為螺旋槳(Propeller)的立陶宛蘭姆酒等產品,開張多月來顧客絡繹不絕。
約一年前,立陶宛與中國關係惡化,北京以經貿手段報復。台灣則與立陶宛愈走愈近,去年11月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
報導形容,台灣政府與人民彷彿將立陶宛近300萬人口當成韓流明星力挺,許多商店立陶宛產品銷售一空,在台部分立陶宛人遇過計程車司機堅持不收錢。
30歲的非營利組織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說,這種反應顯示台灣人多麼熱切建立國際友誼。
郭家佑與6名會使用多種語言的員工把握機會,鎖定台灣積極耕耘的國家製作社群媒體內容,並培訓數百名志工傳遞社群媒體訊息,讓他們協助台灣持續受國際社會重視。
Las mejores baleadas se deben compartir entre buenos amigos! Solo para invitados😉
— Taiwan Digital Diplomacy Association (@digidiploTaiwan) January 27, 2022
The best baleadas should be shared among good friends! No room for the non-invited😉@ChingteLai @VP @XiomaraCastroZ #Taiwan #US #Honduras #KamalaHarris #XiomaraPresidenta #TomaDePosesión pic.twitter.com/hC5Nd3bwyG
舉例來說,友邦宏都拉斯去年大選期間一度傳出邦誼可能生變,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隨後製作在網路瘋傳的漫畫。在漫畫中,副總統賴清德和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卡斯楚(Iris Xiomara Castro Sarmiento,另譯:卡蕬楚)、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一同坐在長凳上吃宏國傳統小吃鹹紅豆泥起司捲。
推文寫道:「最棒的鹹紅豆泥起司捲應該和好朋友分享。」
郭家佑認為,傳統外交結合非正式做法有助改善台灣處境。近期與捷克官員合作準備訪台事宜的她說,中國有錢可撒,所以台灣必須另覓途徑建立忠誠,「我們必須更有創意,更可愛一點。我們嘗試交朋友,交更多朋友」。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大甲媽拚外交:友邦大使、外媒、外國YouTuber參與遶境,「外交進香團」讓國際看見台灣
- 與唐鳳有約:只要願意分享台灣價值,人人都是公眾外交官
- 身為「奶茶聯盟」泛亞洲民主陣線盟友,台灣如何聲援「泰國爭民主」?
- 孔子學院out、台灣教師in:海外華語教學成為中國與台灣外交新競技場
- 8000公里外的新朋友,索馬利蘭也有跟台灣一樣的「祖國」問題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