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習近平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口號,反而更難促使中國真正走向「現代化」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口號,反而更難促使中國真正走向「現代化」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中國特色」到「中國式」,這是透過各種現實條件的歸納。誰來定義要件的組成?當然是由中共來定性定義。我們就能了解,習近平口中「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也是習近平一個人來拍板、說的算。

中共進入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二十大政治議程,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時發表的政治報告,為自己過去十年的執政做了總結,也替未來延任布局強化正當性,除了證明自己領導中共順利邁入「建黨百年」的歷史任務,也提出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使命,「中國式現代化」的口號成了焦點。

習近平立下了第二個百年目標,也就是在2049年「建國百年」之際,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列為中共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可以說是他未來鋪陳終身延任的重要思維。

「中國式現代化」是習終身延任的政治口號

習近平的第三任期要證明自己延任的正當性,以破解外界對於他破壞鄧小平留下「政治慣例」的質疑聲:為何自己可以延任,但前兩任領導人卻不能。習近平必須墊高自己的地位,同時要提出無法取代的理由。

換言之,從「中國夢」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雖然都是相當模糊、高大上的政治口號,但可以從中發現,習近平一直在思索該如何展現「唯一領導」的能耐,除了收割建黨百年所立下的「全面小康社會」及「全面扶貧」政績,也得再為第二個百年建構新的里程碑。

過去十年以來,中共一再凸顯自己的制度優勢,對內加緊控制以維持各個層面的穩定,無論是政治上採取「反貪腐行動」來進行一波接一波的清黨鬥爭,或是經濟上強化「監管力道」,針對特殊產業施行各種限制措施。對外部分,習近平自十九大開始已不再遵循「韜光養晦」的保守作為,更在意如何提升「有所作為」的全球治理能力,從「亞投行」到「一帶一路倡議」,甚至在各種國際場合中展現「戰狼外交」的氣焰,高調對外亮劍毫不掩飾成為崛起大國的意圖。

說白了,習近平在過去的兩個任期,已做好「制度之爭」的自信與準備,也就是說,中國在中共的統治之下,並不會依循西方國家的價值跟期待,經濟開放不等於會擴溢到政治改革,政治改革也不可能是西方民主那套規則,在習近平眼中,都不會認同歐美國家建構的國際運作秩序,反而傾向建立「新型國際關係」,那麼內部政治更不可能引進西方模式。

這解釋了為何中國會和國際社會就「民主定義」爭鋒相對,甚至提出外界模不著邊的「全過程民主」概念,就是要向國際社會展現中國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難促中國真正走向「現代化」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