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透過「疫苗外交」鞏固影響力,不過卻因中國逐漸失去在東南亞的優勢

日本透過「疫苗外交」鞏固影響力,不過卻因中國逐漸失去在東南亞的優勢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然日本在東協仍有優勢。主要是相較於中國附條件式的援助(例如必須用中國的物資、設備和技術人員),日本早已逐漸走向不附帶條件的援助。而在區域安全的看法上,超過半數的東南亞國家民眾仍認為中國並未對和平與繁榮有助益,而日本卻在這個領域做出了貢獻。

文:陳柏宇(日本新潟縣立大學國際地域學部副教授)

新冠疫苗問世之後,包含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大國,都積極展開疫苗外交。日本雖然疫苗取得起步晚,但也隨即展開對其他國家的疫苗援助,其中東南亞乃是日本此次疫苗外交中最大重點。當時的菅義偉政府迅速推動了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接種,並向東南亞提供了國內代工的阿斯利康疫苗。根據2021年11月的統計,總共已向東協提供了超過1600萬劑疫苗,其中向印尼提供約415萬劑,向越南提供約408萬劑,向菲律賓提供約308萬劑。此外,日本迄今已六次向台灣提供約420萬劑疫苗。日本迄今共向2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超過3000萬劑疫苗,規模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印度。

從20世紀初至現在,東南亞對於日本而言,一直以來都是經營的重點。1960年代提供官方發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是二戰後日本與東協經濟關係的起點之一。隨著日本經濟增長,日本對東協的ODA支出在1980年代穩步擴大,1990年代日本成為東協首要之援助國,之後每年援助金額大致維持在30億美元左右。ODA、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三位一體,是日本與東協關係的基本架構。自2001年以來的20年間,日本直接投資從4兆日元擴大到27兆日元,貿易額從5兆日元增加到23兆日元。主要原因在於東協快速的經濟增長。日本企業在東協的據點從2005年的6000個增加到今日的1萬3000個,旅遊、商務等各領域的交流也不斷增加。

每年秋季,東協峰會邀請日本、中國、韓國、美國、澳洲等國領導人舉行相關會議已成為慣例。由於新冠疫情,去年10月26日東協峰會、10月26日東協日本峰會、10月27日東協加三(日中韓)峰會、自2020年起連續兩年都在線上舉行。由於新冠疫情,日本與東協的高峰會議中,疫苗外交即是一大重點。

AP21300322299306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2021年10月27日在東協峰會期間舉行的東協加三峰會上於線上發表談話。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與疫苗外交

岸田文雄首相在線上出席峰會時,表示將大力推動與東協合作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他還表示,鑑於台海和平穩定以及東海、南海周邊局勢的重要性,他強烈反對以經濟為脅迫手段,破壞和平秩序,未言明主詞下,暗指中國。事實上東協國家對於「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這個概念是有所抗拒的。除了考慮與中國的關係之外,其實東協內部高度民主主義之政體不是多數,與強調民主主義價值的FOIP自然有格格不入之處。

東協不僅與日本、美國、澳洲、印度等民主國家舉行了高峰會議,同時也與中國進行了高峰會議。中國與東協之間從「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東南亞早已是美中對抗的主戰場之一。但是,就東協國家而言,美國或中國不是二擇一的問題。這是因為東協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各個領域都與美國和中國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東南亞國家對美國、英國和澳洲之間的安全夥伴關係 (AUKUS)的利弊存在分歧,例如馬來西亞就曾批評這AUKUS可能導致軍備競賽。東協為了避開FOIP這個概念,獨自提出了東協的印度太平洋展望(AOIP)。

對於日本來說,東協是一個「戰略夥伴」,日本對東南亞的外交非常謹慎,避免讓東南亞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擇。因此雖然岸田首相強調「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但在日本與東協的高峰會議及東亞峰會上,岸田首相不忘稱讚,東協提出的AOIP ,具有開放、透明、包容、法治等價值觀,強調AOIP與 FOIP並無二致,並表示希望雙方具體進行合作。

AP0711010199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2007年11月1日,在東京舉行的第33屆東協日本商務會議 (ASEAN Japan Business Meeting,AJBM)

日本疫苗外交的兩大重點:提供疫苗與冷鏈技術

2021年日本東協高峰會中,日本強調支持東協應對新冠疫情的對策,是峰會中的一大亮點。其中的具體政策在於提供疫苗、支援冷鏈技術開發、作為財政支援的日元貸款,以及對東協傳染病控制中心的業務支援。

日本擅長在超低溫下冷凍、冷藏、儲存和運輸疫苗的冷鏈,因此日本已向東協提供超過25億日元的無償援助,作為「最後一英里的支持」(ラスト・ワン・マイル支援),用於開發一條冷鏈,將疫苗從國際機場運送到接種疫苗的人的手中。

日本對於冷鏈的開發其來有自。從農村和偏遠島嶼到東京都,在日本全國範圍內以優質、少量保冷的方式運送魚類和其他易腐食品,現已成為日本自豪的特產。台灣所熟悉的「黑貓」快遞,即是日本的「雅瑪多運輸」(Yamato Holdings),也是冷鏈技術開發的先驅。2020年,由日本政府主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日本保冷配送服務作為國際標準。日本急於發展冷鏈技術以及服務,主要是怕中國率先以較低的保冷配送標準,作為國際化標準。小包裹保冷配送服務的國際標準化也是針對東協大市場的一項舉措。日本的保冷運輸技術,加速了疫苗之運輸與接種,確實對東協國家的疫情管理來說功不可沒。

除了疫苗和支持冷鏈開發這兩大政策看板,日本也提供東南亞各國1950億日圓的無息貸款,幫助各國恢復經濟。恢復經濟與疫情控制自然是要並行,因此2020年,日本出資約55億日元,協助建立東協傳染病控制中心。這不僅是東南亞地區傳染病控制的重要基地,也是日本衛生危機管理的重要基地。除了是對當地日本國民的保護,也是鑑於在東南亞國家流行的登革熱和瘧疾等熱帶疾病也很可能因氣候變化而在日本流行,必須防範未然。為了在下一次疫情中快速使用疫苗和治療用藥,協助建立全球聯合臨床試驗體系,日本開始在東協傳染病控制中心對各國公共衛生相關人員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