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二十大重新定義「中國式現代化」,上演最好笑的喜劇與最大的悲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位中國網友留言:「一人狂妄,十四億人陪葬,還要跟著喊英明」,這豈不是最好笑的喜劇與最大的悲劇。
文:董立文(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教授)
應該是在2018年3月取消中國憲法國家主席任期制後,習近平就開始積極準備二十大的連任。這四年來,「偉大、光明、正確」的習核心從中國地平線逐漸升起,喜劇不斷在中國上演,在中共二十大終於凝結成一顆新的東方紅太陽。
馬屁聲不斷
中共未來政治明日之星,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早就定調:
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充分證明,核心就是力量、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未來,總書記不愧為眾望所歸、當之無愧的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始終把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最重要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
另一個明日之星,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則說:
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綱領性文獻,是感召我們「緊跟總書記」的政治大課。要發自內心捍衛核心地位、表裡如一維護核心權威、言行一致緊跟核心奮鬥,堅定不移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
理性的人,看到這兩篇習核心的註腳,能不噴飯嗎?
針對中共二十大,國際媒體與輿論卻極不友善,國際主流評論的焦點,是習近平尋求成為毛澤東以來中國最強大的領導人,但是,習連任的「毛澤東路線2.0版」將會是世界的悲劇與災難,也是中國的悲劇與災難。是犧牲中國經濟與社會自由為代價的連任,不利於中國共產黨的長遠發展,也不利於中國的長治久安。當然,國際輿論也聚焦在台海安全,關切習近平是否會孤注一擲用武力統一台灣。

二十大之前極度保密、防止意外
仔細看,中共二十大的戲碼極不尋常,首先表現在前後會議議程內容、程序與人事名單史無前例的高度保密,滴水不漏。這反映的是中共內部,包括黨代表以上層級的幹部都被嚴格看管,高壓肅殺之氣壟罩黨內。
早在10月9日宣佈召開19屆7中全會,外界就注意到中共官媒的報導非常少,一線官媒《新華網》授權公佈的內容是: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9日上午在京召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王滬寧就《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這個內容,少了王滬寧的職稱是「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少了「黨的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的議程,更少了應該是「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趙樂際」做工作報告。當然,外界更關注的是《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內容是什麼?
現在看來恢復「黨主席」的可能性極低。而所謂的「兩個確立」(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或「兩個維護」(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其實「十八屆六中全會」就已確立「習核心」,十九大已確立「習近平思想」,若再加「兩個確立」與「兩個維護」,只不過反映習的心虛與脆弱。
習近平還想重定世界的「現代化」
習近平的二十大政治報告揭曉,偉大的東方紅太陽不但要帶領中國的新時代,還重新定義世界的「現代化」,叫做「中國式現代化」;充斥了對「全人類」與「全球」的新指導思想。總其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
一位中國網友留言:「一人狂妄,十四億人陪葬,還要跟著喊英明」,這豈不是最好笑的喜劇與最大的悲劇。
二十大開幕前夕,北京海澱區北三環西路四通橋出現反習標語,立刻吸引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四通橋布條」與「四通橋勇士」成為專有名詞。不但造成中國國內巨大的連鎖效應,也在國際社會中擴散,實際變成中國人民版的二十大政治報告,比肩習近平的二十大政治報告,包括中共,沒人敢忽視。
四通橋高掛兩條兩幅標語,為白底紅字,分別寫著「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
掛布條的人沒有跑,還在現場焚燒物品製造濃煙,並用大聲公呼喊標語,試圖製造最大的宣傳效果。大約半小時後掛布條的人就被公安逮捕,不過現場標語與視頻馬上傳遍全中國與全世界。後來聽說這個人叫作彭立發,至今中國公安沒有公佈、指控與說明這次事件。
四通橋事件在蔓延中
四通橋事件後,恰是藉由中共高效率的國家機器鎮壓,而傳達到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中。黨中央全力開動網路審查機器,「四通橋」、「海淀」、「勇敢」、「勇氣」、「勇士」、「義士」、「橫幅」、「條幅」、「標語」都成爲敏感詞,不是無法查詢就是只查到少數與此事不相關的內容。就連微信被封的相關討論都已遭微博封鎖,後來,「我看到了」「微信被封」、「騰訊客服」等熱搜話題也都被刪除。
喜劇接著上演,北京推出新維安措施。例如購買1公尺以上的布料、油漆,也要「實名制」,等同菜刀。全國風聲鶴唳,急招民兵、志願者、臨時工看守橋樑,加強戒備,滿城都是「看橋員」,引發熱議。
四通橋標語在中國內部蔓延,西安街頭、北京公廁內都出現響應四通橋事件的標語,呼應四通橋標語。各城市街頭告示板、電線桿、道路牆面等任何可以張貼大小標語與噴漆的地方,陸續出現四通橋標語,中共恐怕還要要緊急招聘「看廁所員」、「看牆員」、「看電線桿員」。有網友補了一句:「道路自信,橋樑自信,接下來還得公廁自信、電線桿自信」。
同時,四通橋標語在網路與國際社會擴散。推特流傳的多張照片顯示,包括美國密西根大學、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南韓高麗大學等多所大學校園內,隔日(10月14日)立即都出現了聲援這位北京示威者,以及譴責習近平獨裁的標語海報。這個國際擴散效應,還在急速擴大中。
四通橋標語「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說的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普遍的心聲,證明中國人民的理性與良心;「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則呼喊號召新的群眾運動。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 2022-10-24 習近平第3任期強勢布局,打破中共人事常規不見接班人,20年來首次無女性入局
- 2022-10-24 《華盛頓郵報》:習近平三連任總書記將加強野心,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 2022-10-24 習近平在二十大重新定義「中國式現代化」,上演最好笑的喜劇與最大的悲劇
- 2022-10-23 權力僅次於習近平:上海封城被罵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仍有望直升國務院總理
- 2022-10-23 真正的1人統治14億人:習近平三度連任中共總書記,7常委揭曉都是習家軍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