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高貴的失敗者》:來自九州的十六歲小伙子天草四郎,率領四萬鄉民起義反抗江戶幕府

《高貴的失敗者》:來自九州的十六歲小伙子天草四郎,率領四萬鄉民起義反抗江戶幕府
競勢酔虎伝:天草四郎。|Photo Credit: 月岡芳年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作者伊文.莫里斯是研究日本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學者,他以九個歷史人物的生死為題,如菅原道真、源義經、西鄉隆盛等人,刻劃這些悲劇英雄在面對死亡的堅定意志,無論是戰死沙場、處決受死、放逐而終,或是極富戲劇性的自盡,這些人都坦然接受潰敗的命運,並在後人心目中獲得崇高地位,榮登英雄殿堂。

文:伊文.莫里斯(Ivan Morris)

一六三八年島原大屠殺遺留的物品裡,其中一樣是年輕叛亂軍首領天草四郎的旗幟——在三英尺的白色絲綢上,兩個形象相當呆板的西方天使們崇拜著自中央升起的黑色巨大聖杯;聖杯上方有著白色圓形主體,並綴以黑色十字架,旗幟上方以葡萄牙文寫著:「讚美聖餐!」以此作為日本英雄的旗幟似乎有點詭異,但也正是旗幟,說明了關於天草四郎的一切。這名來自九州、不知名的十六歲小伙子率領了四萬鄉民起義,反抗江戶幕府,此事實在相當離奇而古怪。

天主教的這場叛亂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史料,但其中的年輕英雄仍然欠缺足夠的事實描述。由於天草四郎的原城總部被殲滅,其家人與支持者慘遭屠殺,所有的叛亂者資訊付之一炬,因此,除了簡短、含混的官方報告以外,實難有任何現代紀錄存留。所以儘管天草四郎活動於史料詳實的年代,其存在也無庸置疑,但是他仍舊如同源義經楠木正成一般,是個十分神祕的人物,遊走於事實與傳說之間。

英雄的璀璨生涯體現於著名的《神聖》詩作中,在起義前的數個月裡,祕密流傳於日本九州的天主教徒社群。此預言體詩句應由二十五年前遭日本流放的外國耶穌會會士所創作,但日後由起義組織者集結成文,以證明儘管天草四郎年輕而缺乏經驗,但仍舊為起義者的領袖。此詩以中文創作,刻意以相當隱晦的風格寫成,其文字如下:

此後,五度五年,
上帝(以男孩之身)降臨此世,其齡十六。
此少年自誕生即天賦異稟,
輕易展現神蹟。
接著,天堂將讓東方與西方之雲燃燒,
大地之花提早盛放。
四處轟隆作響,
鄉民將目睹樹林與草植起火。
眾人必須於頸項穿戴鑲鑽九珠寶的十字架,
瞬間,白色旗幟將飄揚於田野與山巒。
真正的信仰將吞沒其他所有信念,
而吾等天主將拯救世間……

當叛亂爆發時,確實過去了二十五年,更巧合的是,此時天草四郎正是十六歲。該年,九州發生數起自然災害,澈底符合預言之說。在晨間與黃昏,眾人見到遙遠天際燃起紅色的天堂之火;而在如此四季分明的日本,櫻花卻提早於秋季盛開。對長久以來受到激烈宗教迫害的絕望農民而言,他們是如此容易輕信傳說,因此不難追隨聖詩所預言的行動:天草四郎將掀起「神蹟」,不久後,農民將不再受到迫害,而白色的天主教旗幟將於曠野與山陵間飄揚。

年輕男子的英雄氣質不免受到神蹟式的傳言所加持。據傳,天草四郎和聖佛朗西一樣,能夠召喚飛翔的鳥兒,使鳥兒停在他的手上,甚至能說服牠們在其掌心上下蛋。他也能於浪上行走,有一次,人們見著他在島原附近的海面上行走,水裡升起了燃燒的十字架。在此,傳說即將證明天草四郎正為上帝的化身,藉由肉身降臨凡間,建立天主教,並拯救日本。

十六世紀中期,天主教傳入日本,並於日本中部——特別是九州受到大眾歡迎。但是當新的江戶幕府統治者開始擔憂天主教將威脅社會安寧,並可能引來外國勢力入侵時,政府便以毫不留情的殘忍方式消滅天主教。大約在一六四○年,外國宗教幾乎已然滅絕,而島原起義更近似死前的痙攣。約莫兩百年後,宗教禁令解除,天主教傳教士再次開始活躍於日本本土,但即便是如今,在持續一百多年的努力與傳教後,一切似乎仍沒有太大的改變。在日本,自稱為天主教徒的人口幾乎不到百分之一,而天主教對日本的精神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然而,儘管日本人對外國信仰普遍漠不關心,但是由天主教主導的重大叛亂事件仍舊在大眾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而其年輕領導者天草四郎也被視為民族英雄。在太平洋戰爭後的反軍政府時期,天草四郎被視為年輕抵抗軍的精神象徵,抵禦「封建式」的壓迫與不公義。天草四郎本人與慘烈的起義成為數部流行電影的主題。在其中的一部電影裡,天草四郎一角有著恰似浪漫的源義經般纖細、帥氣的面孔。兩名隨著天主教徒家人加入起義的年輕女子愛上了天草四郎,當然,英雄對於精神的追求如此崇高,對任何肉體上的滿足毫不留意,但是,如此一來也更加深了英雄的完美。

天草四郎也成為戲劇《亂雲》中的主角。左翼戲劇團體以他的故事作為失敗反派者的縮影。知名的扮裝表演者美輪明宏(全日本最美的男子)則自稱為天草四郎的化身,引起了流行樂界的注目。一九七二年,知名歷史雜誌則出版了一系列的英雄「自傳」,由英雄述說他簡短而又戲劇化的一生。天草四郎自述,自從在長崎與雲仙溫泉目睹公開迫害日本天主教的事件,他便理解受到封建權威者迫害的恐懼。近年的《天草四郎歌謠》成為學生抗議保守政府的歌曲,並讓英雄再度獲得關注:

如今他們起義了——在島原領主暴政下呻吟的農民,
聲音迴盪在雲仙中,
啊,天草四郎與島原的抗議!
現在,成千上萬的人包圍了原城基地,
被政府軍隊潰擊,
然而他們在天主教的十字架下集結,
啊,天草四郎與島原的抗議!

天草四郎足以作為日本的英雄,他的武器鑲滿了勇氣與真誠,並與追隨者迎擊征討封建賦稅的政府,在短暫的初期勝利後,隨後進行了數個月勇敢但卻無望的抵抗,並以悲慘的失敗收場。他們的澈底崩潰強調了其動機的純粹性,並贏得屬於失敗者的判官贔式同情。在前現代的這場大屠殺中,起義者全數遭到屠戮,天草四郎與群眾曾經占據並力守的海邊城堡被燒毀,徒留微風吹過,令途人憶起此地曾有過短暫、沉痛,以及徒勞的物哀感。

大叛亂的起源地,包含島原半島以及自長崎市海岸延伸四十哩的天草海域與附近島嶼;此處也是九州崎嶇而陡峭的海岸線中最為曲折的地方。風和日麗的海景之美、數百個小型島礁,以及島原灣與天草海域的白沙與清澈海水、滿布松綠色叢林的山丘,與十七世紀時在此發生之慘烈戰役形成詭異的對比,對現今的遊客來說,他們勢必也無法想像康拉德(Conrad)的剛果,曾經發生「世界上最黑暗的事件」。

西九州向來為日本最貧困的區域,不管是島原山丘上小村莊的農民,或天草群島海邊的居民,一直都活在民生基準線上下。長久的旱災或突如其來的增稅,都有可能讓當地居民陷入生活困境。此外,此處也相當偏遠,如果一位將軍從江戶幕府(現在的東京)總部出發,約需兩星期才能抵達島原,但是前往大阪只需要六天,再十天則可抵達長崎濱海。一開始幕府無法壓制叛亂的原因,在於征夷大將軍下令之延宕,他是唯一能下達戰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