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華盛頓郵報》:習近平三連任總書記將加強野心,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華盛頓郵報》:習近平三連任總書記將加強野心,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名中國資深政治學者表示,「(習近平)今天連任,是他集中極大個人權力的結果」,這種舉動「對中國國家來說悲慘且負面」,除有損黨的韌性,並預示著「衰退與停滯」的到來,且習近平現在「無可避免」會尋求終身統治。這名學者為避免當局報復而要求匿名。

習近平三任總書記,華郵:挑戰國際秩序

(中央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取得史無前例的第3任任期,《華盛頓郵報》分析,習近平將加強野心,特別聚焦國家安全、提升國家科技部門、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緊接於中共20大後舉行的中共20屆一中全會,選出新一屆7名政治局常委,排名第1的習近平一如預期三度出任總書記,達到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與鄧小平時代以來前有未有的權力集中。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指出,習近平打破數十年來逐漸成形的規範,標誌著他10年鞏固權力的頂峰,以及中國共產黨不確定性的新篇章開啟。

因為批評習近平遭到開除黨籍並流亡海外的前中共黨校教授蔡霞說,「沒有底線。所有規則都被打破了,之前還有阻力,這次可以看到,中國的未來將完全受習近平意志驅動」。

另一方面,習近平也破壞黨內派系的集體統治和權力分享制度。美利堅大學國際服務學院(American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助理教授張揚(Yang Zhang)指出,習近平的第3任期將是非常強大的領導人,他的權力鞏固,並將自己人置於常委之列。

本屆常委也打破非正式的「七上八下」制度,李克強、汪洋2位未滿67歲的常委退任。部分觀察家原先預期習近平至少會留一席給習派以外派系,以示權力分享的猜測也落空。習派全面接手本屆常委,曾被認為有接班態勢的胡春華甚至沒有進入政治局24人名單。

本屆入常的李強是上海長達2個月災難性封鎖的主導者,居民沒有足夠的食物或物資,激起公眾對政府清零政策的憤怒。但這些措施仍得到中共中央領導層的讚揚。

張揚指出,習近平發出一個訊號,「想升遷,問題不在民氣,而是對我效忠」。

報導指出,習近平第3任任期內預期將強化野心,特別聚焦於國家安全、提升國家科技部門,以及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但這並不容易,因為他必須面對中國經濟放緩、失業率上升與房市惡化等問題,這些又都因封鎖而加劇。

而在被視為有助於美中關係順暢發展的經濟沙皇劉鶴與全國政協主席、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離開後,習近平可能會對華府採取更強硬態度,使美中關係變得更好鬥。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教授普拉薩(Eswar Prasad)指出,習近平強調讓中國經濟實現國家主導與自力更生經濟,繼續與世界其他地區接觸,並完全按照自身方式進行。

但習近平第3任期也將面臨風險,從盟友內部分歧到權力過度集中的風險。蔡霞指出,當權力集中於一人之手,所有責任都由此人承擔,若他犯下災難性錯誤,承擔後果的是14億人,他也要付出代價。

分析:習近平牢牢掌控中共,但第3任期挑戰艱鉅

(中央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已近乎徹底控制中國共產黨,但專家示警,習近平擁有不受約束的權力是一種巨大風險,同時債台高築的經濟與美中角力也形成重大挑戰。

習近平23日一如預期連續第3度出任總書記,《法新社》指出,這堪稱中國現代史的分水嶺,中國在菁英共享權力數十年後,毅然倒回一人統治。

此外,習近平也連續第3度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且新一屆7名政治局常委除習近平本人外,完全屬於習近平人馬。

習近平過去10年累積的權力,超過毛澤東之後的所有中國領導人,還打破前兩任順利交班的總書記所設下的範例。這也促使專家警告,習近平權力愈來愈不受約束,可能在他統治結束時引發接班危機。

一名中國資深政治學者表示,「(習近平)今天連任,是他集中極大個人權力的結果」,這種舉動「對中國國家來說悲慘且負面」,除有損黨的韌性,並預示著「衰退與停滯」的到來,且習近平現在「無可避免」會尋求終身統治。這名學者為避免當局報復而要求匿名。

在習近平開啟締造歷史的第3任期之際,經濟可能會是他率先關注的重點。

近幾年來,他全力支持消費驅動型經濟發展,亦即所謂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政策,同時打著「共同富裕」大旗,試圖處理懸殊的貧富差距。

然而他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指標性清零戰略,運用快速封城、大規模篩檢、限制人民移動,已重創消費者信心,並侵蝕經濟成長。

恆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以當前的COVID管控尺度,消費不大可能恢復至疫前水準。」

她說,清零政策為房地產產業「增添災難」。這個產業的債務危機已引發開發商違約,並令人憂心地方政府即將面臨財政困境。

王丹表示:「未來政府必須選擇新模式來發展住房產業,同時維持去槓桿化要求。」

中國國家統計局本週延後公布第3季經濟成長率等經濟數據。外界預期,中國將出現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最疲軟的表現。

中國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僅0.4%。分析家普遍預測,針對全年經濟成長率5.5%的預期目標,中國將差一大截。

除了經濟,中國與西方的關係也將成為習近平的問題。北京強力鎮壓香港民主示威,又對台灣採取挑釁立場,已使中西關係落入低谷。

習近平本人曾數度表示,全球地緣政治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共20大開場時,他數度提及「安全」,也重申中國永不承諾對台灣放棄使用武力,而美國已矢言將協助台灣自衛。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