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人馬老化,中共政壇未來恐走「老人政治」老路,中國民眾五味雜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採訪中共20大的媒體記者們看來,不論新人事名單,還是胡錦濤被「請」出場,驚悚度都不低。其中,新人事透露著強勁的習近平意志,而且強得有點出乎預料。一位外媒駐北京記者直言,在未來這個「新時代」,真的要用「新方式」看待習近平的用人了。
習近平人馬老化,中共政壇未來恐走「老人政治」老路
(中央社)學者指出,中共20大常委與委員名單反映人事老化,21大之後可能會出現1980年代的老人政治,重現鄧胡趙之間的關係。
20屆一中全會昨(23)日公布的新一屆中共領導班子,從常委年齡來看,年齡最大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69歲),最小為現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丁薛祥(60歲);政治局委員中,年齡最大為突破「七上八下」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72歲),最年輕的是1964年出生的李書磊、李干杰、張國清、陳吉寧,4人都為58歲。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新的名單反映出人事老化,沒有一個幹部是如同當年胡春華進入政治局才50歲左右初頭的人,最年輕的1964年的幹部都是接近60歲的人。
寇健文指出,1964年生的這4人是否能當習近平的接班人要打問號,因為年齡太接近,再過5年已63歲,接班風險很高,且現也不清楚習打算做幾任,他們都不像真正習近平接班人的味道,沒有人是以接班人預備人選在培養。
寇健文形容,這一屆的名單安排是「習近平的專屬執政團隊」,以往習近平跟其他領導人的關係是長官與部屬,現在看來這個跡象更明顯。
寇健文並分析,如果習未來又再延任,因現實的體力問題等因素,中共21大之後可能會出現1980年代的那種老人政治。最高權力在老人身上,老人不擔任正式職務,但執掌大局。
就如,1980年代鄧小平、胡耀邦與趙紫陽之間的關係。鄧小平雖沒當總書記,但大權在他手裡,重大事件由鄧決定;日常工作、接見外賓等工作由趙紫陽、胡耀邦執行。
除此之外,在這份政治局委員的名單中,現在進入新形勢的關係,過去書記處的分工、政治局委員的分工,可能無法完全用慣例來看,這是後續值得注意的問題。
他提到新「入局」的現任國安部部長陳文清,指出陳文清又是新一屆公布的中央書記處書記,以往政法系統只有一人,而現任的公安部長王小洪也是中央書記處書記(但王小洪未「入局」),所以還須觀察會如何分工。
是陳文清調到其他黨務系統部門工作,還是他會以國安部部長身分進到書記處,又是政治局委員?寇健文認為,如果他還是當國安部部長,就反映了這次20大政治報告裡,提升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另一名值得注意的人物為現任福建省委書記的尹力。寇健文分析,尹力是公衛醫生,若疫情還是大問題,由尹力的專長與資歷,猜測可能接棒國務院副總理執掌衛教。
寇健文指出,這一次人事的預測中,常委的部分涉及習近平的個人偏好,以及其如何看待政治忠貞度的問題。但是,政治局委員方面,還是有脈絡可循,年齡與資歷還是重要參考指標。
中共20大後,中國民眾迎來五味雜陳的新時代
(中央社)在一片驚嘆中,中共20大及20屆一中全會昨天終告落幕。在體制內的人們看來,接下來10年才是真正的「習近平新時代」;而普通中國民眾心中,迎來的可能是個五味雜陳的新時代。
特別是,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疑似被強行帶離20大會場的畫面,除了為這場政治大戲帶來最後的高潮,也透露著一個訊息:舊時代過去了,新時代到來了。
從前天揭曉的中共第20屆中央委員等名單,到昨天公布的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以及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名單,都顯示了三連任總書記的習近平全面貫徹意志和理念,把整個中國朝他設定目標前進的決心。
在採訪中共20大的媒體記者們看來,不論新人事名單,還是胡錦濤被「請」出場,驚悚度都不低。其中,新人事透露著強勁的習近平意志,而且強得有點出乎預料。一位外媒駐北京記者直言,在未來這個「新時代」,真的要用「新方式」看待習近平的用人了。
但這位記者不忘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如果習近平將來也能用「新方式」來治理國家,那他的「新時代」會好很多。
這位外媒記者的話,似乎也是中國民眾看待習近平三連任,心中五味雜陳的原因。過去5年,不少人因為習近平對外的強硬態度高聲歡呼,深感中國人在老外面前腰桿直了;但也有不少人因為他主導敲打資本及特定行業,以及這3年的「動態清零」,日子過得比較辛苦。
相較於外媒,中國體制內的人們,對習近平三連任及人事上的大勝,顯得平靜許多。當然,有較大的原因,是因為不敢說,更別談吐露心聲。
北京一位體制內人士,還是願意就此事和記者聊幾句。他說,看到這個結果,大致能作出個結論,那就是「方向不變,一切照舊」。
這位體制內人士指出,這些人(指新人事)都是習近平的「自己人」,用得越多,代表習近平要朝相同方向走下去的意念越強。再看看他用「自己人」的比例特別高,「大方向能轉彎嗎?不可能」。
至於一般中國民眾,不少人中午都看了一眼新出爐的政治局委員、常委名單,反應各有不同。似乎,多數人漠然以對;有些人想說卻說不上來;也有人覺得「求穩」總沒錯;另外有人搖頭嘆息。
這當中,思想傾向自由派的民眾反應最明顯。不少人翻牆到境外網路平台開罵,直指中共20大的人事新布局「太離譜」,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悲觀,加上相同立場的海外華人加入討論,氣氛大有炸鍋之勢。
他們也有一些人,選擇在中國國內網路上,用諸如「那就這樣吧」的隱諱字句,吐露心中的無奈。抱怨時,大家用字遣詞十分小心,深怕一不小心,不是聊天群被封,就是自己的帳號被封。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 2022-10-25 學者分析:習近平三連任「似強實弱」,單一派系把持權力後,內部腥風血雨的權力鬥爭一定會發生
- 2022-10-24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與政治局常委亮相,海外媒體評論與國際如何反應?
- 2022-10-24 習近平人馬老化,中共政壇未來恐走「老人政治」老路,中國民眾五味雜陳
- 2022-10-24 習近平第3任期強勢布局,打破中共人事常規不見接班人,20年來首次無女性入局
- 2022-10-24 《華盛頓郵報》:習近平三連任總書記將加強野心,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