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 Is Coming」,歐洲燃「煤」之急引發塞港效應,散裝船運價飆漲

「Winter Is Coming」,歐洲燃「煤」之急引發塞港效應,散裝船運價飆漲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洲地緣政治衝突僵持,引發能源安全危機焦慮。散裝航運業界透露,歐洲的燃「煤」之急,已經引發罕見的塞港效應。

俄烏戰事持續僵持,冬日即將來臨,歐洲能源危機日益嚴峻,煤炭需求節節攀升。台灣散裝航運業內盛傳,歐洲各大能源公司,近日開始拉高煤炭庫存,緊急向亞洲產煤礦大國大量搶購煤炭,再度引發「塞港」效應,散裝船運力緊張。

全球搶煤大戰,散裝運價飆

歐洲能源危機嚴峻,各國為了做好過冬準備,開始搶購煤炭拉高庫存。知名丹麥能源公司Orsted已經下令,重啟3個大型化石燃料設施。他們強調:「它們都使用煤炭作為主要燃料來源,以及備用Kyndby21號機組,則是使用石油作為燃料。」

此一消息引起綠色和平組織等環保組織的批評。對此,Orsted指出:「我們還是認為,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必須盡快淘汰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的使用,但我們正處於歐洲能源危機之中,我們當然會為盡我們所能確保電力供應。」

不僅是Orsted正在搶囤煤炭,包含德國RWE等大型能源公司,也都加入了這個行列。根據德國研究調查機構Urgewald數據顯示,原本全球有多達1064的使用煤炭作為燃料,但近日卻有490家正在尋找新的煤炭發電廠、煤礦以及煤炭運輸基礎設施。

其中,運煤的散裝船運價開始飆漲,引發罕見的塞港效應。台灣散裝航運業者告訴《工商時報》下半年受到通貨膨脹、中國經濟下滑影響,本來航運市場恢復不如預期,但是受惠本次歐洲向亞洲的燃「煤」之急,散裝航運運價開始拉升。

根據研究機構Clarkson統計,台中印日韓為全球前5大煤炭進口國,2022年煤炭進口估成長近3成,此些均受到歐洲影響。LNG、LNG船日租雙雙起漲,在全球砸錢搶煤炭,不僅亞洲燃料煤價格創下波段新高,同時能源公司也轉向哥倫比亞、澳洲和印尼等地採購,同時拉長船舶週轉天數,散裝船運力開始緊張。

目前波羅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的數據顯示,上周LNG船現貨日租觸及45萬美元,已經是年初的6倍,而德州出口至北歐日租一度飆至50萬美元(新台幣160萬元)。

貨櫃航運營運模式改變

事實上,全球貨櫃航運業商業模式也有改變,歷經了疫情洗禮,加速了消費轉向網購的趨勢,它們除了添購許多大船以外,還需要飛機。貨櫃航運商馬士基空運部門的全球負責人Michel Pozas Lucic說:「對於一些關鍵客戶而言,空運是必須的。」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去汽車零件供應商、服裝品牌商和科技公司通常都依靠海運來運輸貨物,如今,它們已開始改用空運,擔心疫情造成的港口擁堵,又再度干擾供應鏈,導致錯過購物旺季。

馬士基去(2021)年收購了德國航空貨運代理公司Senator International,使自身航空貨運量提高了1倍,而馬士基也一直在為旗下航空貨運部門購買飛機。像是積極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和德國DHL合作,目前運營著15架波音767貨機,此外已經又訂購了3架767和兩架777飛機。

法航集團(Air France-KLM)貨運主管Adriaan den Heijer強調,世界大多數航空公司的董事會會議中不斷強調,貨運的地位已經更加重要。他還說:「這場危機、所有這些供應鏈受阻,給我們的一個教訓是,必須讓供應鏈更加穩固和堅韌。」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