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習近平與毛澤東相提並論是愚蠢的,習的目標是輝煌而神話性的中華文化:天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忠誠者的包圍下、在看不到接班人的情況下,習近平現在無可爭議地指揮著一個更富有、擁有更強大軍隊的國家。世界第一次不確定中國會發生什麼,而習近平已經把批評他的以及更謹慎的黨內元老一掃而光。
文:BBC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
把習近平與毛澤東相提並論是「愚蠢的」,這是紐約大學中國歷史教授麗貝卡・卡爾(Rebecca Karl)的看法。
「如果你要比較兩個人,它必須顯露一些東西。這就像把普亭比作史達林,或把特拉斯比作柴契爾夫人一樣。」
乍一看,兩人的相似之處並不少。眾所周知,毛主席是20世紀中國的決定性政治人物。從1949年中共建政到他在1976年辭世,毛澤東一直掌控著中共,以及這個國家。自那以後,沒有其他中國領導人能與他相提並論。直到現在。
周日,習近平成為自毛澤東以來第一位三次當選黨首的領導人。在習近平主政的十年裏,他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無情地清除對手、推行個人崇拜、封殺批評,並將他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他被半開玩笑地稱之為「萬能主席」。
但卡爾教授認為,將毛澤東和習近平畫等號仍然是一個錯誤,因為它忽略了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以及那些夢想著或為另一個國家而戰的中國人。
「這暗示的是專制是在他們的血液中,在他們的水中,或者在他們的文化中。」她說道。
但事實是,習近平的權力之路遠非不可避免。這既取決於他的野心,也取決於黨未能阻止他們不想要的事:毛澤東災難性獨裁統治的重現。
「我第一次接觸中國是在1980年代,當時關於中國未來的辯論是巨大、重要的和有影響的。」卡爾教授說道。「黨本身也參與了這些辯論,但在1989年被禁止。」
1989年,在蘇聯瀕臨解體之際,中國對變革的希望也被坦克和槍聲粉碎。
「我們來得太晚了」
在毛澤東去世後的十幾年裡,中國仍在走出泥潭。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他的任內死亡:先是因為他希望中國通過「大躍進」實現工業化而導致饑荒,隨後是對政敵、不同政見者、知識分子和「階級敵人」進行的暴力和偏執的清洗。
毛的衣缽最終落在了鄧小平身上。鄧小平在兩次清洗中倖存,並堅持每十年更換一次集體領導。
這一直持續到1989年,時任總書記是屬於改革派的趙紫陽。
那年春天,數十萬學生和工人佔領了北京市中心,抗議腐敗和物價上漲,並要求改革。在中共的權力之基中南海的高牆背後,黨的最高領導層分裂了。
以趙紫陽為首的溫和派試圖利用抗議活動來推動進一步改革,而以時任總理李鵬為首的強硬派堅信學生的目標是推翻黨的統治,希望平息抗議活動。
趙紫陽去探望了抗議者,在一次現在看來是歷史性的講話中懇請他們停止絶食:「我們來得太晚了……你們說我們、批評我們,都是應該的……你們還年輕,同學們啊,來日方長,你們應該健康地活著,看到我們中國實現『四化』的那一天。你們不像我們,我們都已經老了,無所謂了。」
五月底,強硬派獲勝。6月4日清晨,坦克進場。天安門廣場上的屠殺結束了關於政治改革的辯論。相反,中共轉向了經濟改革。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1992年,仍是中國實際最高領導人的鄧小平宣布,黨應該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這聽起來似乎並不吸睛,但這是對毛主義的又一次決定性突破。革命性的緊縮政策已經被打開了大門。
1990年1月一個寒冷的冬日早晨,我走下一艘夜間輪船,抵達廣州的一個碼頭。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的空氣中彌漫著煤炭燃燒後的硫磺味。外面的街道上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車流,人們是頭戴藍色帽子、穿著毛樣式夾克的工人。很偶爾地,這些自行車隊會因為一輛「大喘氣」的公交車或公務車而被分隔開。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我踩著自行車穿過雲南的群山,在北京的紫禁城閒逛,並乘坐由兩台炭黑的蒸汽機牽引的火車,駛向了遙遠的西部新疆沙漠。景色令人讚嘆,但卻一貧如洗。我所到之處,人們都在告訴我,與西方相比,中國是多麼「落後」。但是已經可以看到變化的跡象。
當我在1998年再來到中國時,整個國家已經把鄧小平「致富光榮」的名言銘記於心。那一年,共產黨下令將中國的國有住房一股腦地出售。北京一片片歷史悠久的灰磚院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玻璃鋼筋建築。
「下海」成為每個人嘴裡的時髦詞語,意思是辭去國有企業的舊工作,投身於私企。我記得有一天,我們的一個助理來到BBC辦公室,遞上他的身份證,鄭重表示:「我要去深圳了」。當時,深圳是南方沿海的一個新興城市。
毛澤東曾將中國經濟與世界隔絶開來。現在,他的繼任者打開了大門。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東南沿海的新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些城市專門生產紐扣和拉鏈,另一些則生產打火機。在浙江,我發現有一座城市只做襪子,產量達到幾百億隻。
當我凖備在2008年離開中國時,蘇聯風格的機場已經讓位給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的熠熠生輝的巨型建築,而第一條高鐵在北京和天津之間開通。
中國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國家都更快地富裕起來。但這也釋放了其他力量。
太子黨的競爭
中國有句老話叫「天高皇帝遠」,意思是在統治者視線以外的地方,沒有人看著你在做什麼。
習近平的前任胡錦濤似乎就面臨這種情況。腐敗在上升,而他的權威被公開忽視,甚至受到挑戰。
隨著土地價格因改革而飆升,中國各地的黨政官員向農民徵地,將其賣給開發商,並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