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下去,請坐上「海上棺材」:東南亞難民的生存悲歌

想活下去,請坐上「海上棺材」:東南亞難民的生存悲歌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日來,除了地中海難民船難之外,東南亞也面臨最大一波難民潮的來襲。東南亞的難民,主要是來自緬甸的羅興亞人與孟加拉人,聯合國統計,自2012年起,已有約12萬的難民偷渡,隨著人數越來越多,周邊的國家更加不願意收容難民,許多移民因缺糧等原因,命喪大海。國際難民組織粗估,目前尚有約8000人,因被拒絕登陸,而滯留海上

孟加拉的難民,大多是因為國內經濟不振,即便孟加拉與馬來西亞,有勞工輸出協定,雖然孟加拉政府積極要求馬來西亞輸入更多孟加拉勞工,但馬來西亞國內已出現反彈聲浪。因此,在貧窮的逼迫之下,許多孟加拉勞工,選擇偷渡的方式,進入他國謀求生路,面對這樣的情況,孟加拉政府則是批評這些移民根本就是神經病

另外一個,也就是最主要的難民,則是緬甸的少數民族:羅興亞人。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是緬甸土著與周邊多個國家族群的混血族群,不過因為種族的不同,與信仰上的歧異,羅興亞人受到打壓與排擠,是聯合國認定世界上最受壓迫的少數族群之一。1982年,緬甸更通過1982公民法,認定羅興亞人只是英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孟加拉非法移民。大多數的族人被剝奪國籍,或只有暫時國民身分證,政府在課稅及所有權等公民權上,為難羅興亞人,使得境內破百萬的族人生活不下去,選擇逃到鄰國的孟加拉尋求庇護。

然而孟加拉也在2012年開始,拒絕邊境的羅興亞人移入,羅興亞人只得尋求其他國家的庇護。透過人蛇組織,每人須繳2千8百元到1萬1千元台幣不等的偷渡費,自孟加拉與緬甸邊境搭船偷渡,前往印尼或泰國,再由泰國陸路前往馬來西亞。選擇印尼及馬來西亞莫過於地緣的接近,與同是穆斯林國家的緣故,然而又因為馬來西亞缺乏低技術勞工,使羅興亞人更為嚮往,反倒是泰國,因為信仰佛教,對這些難民來說,只是偷渡的一個中繼站而已。

面對蜂擁而至的難民,東南亞各國紛紛表明不願多加收容,因為東南亞國協的主要核心理念,就是不干涉他國內政,而且馬來西亞與泰國,更是掀起一波反人蛇走私的風潮,兩國皆表示對難民的同情,更承諾,在邊境海域尋獲難民船隻時,絕對會提供必要物資,但仍強硬地拒絕船隻登陸。唯一較接受難民的印尼,也因為人數過多,表示再無法再收容更多的人,各國都在擔心,一旦開始接納這些移民,根據難民不驅回的原則,恐怕將會一發不可收拾。面對各國的海陸封鎖,人蛇組織開始恐慌,選擇將難民棄置在海上,捲款潛逃,形成近日船難頻傳的局面,媒體形容這些船隻,是「海上的棺材」。

在這樣的情況下,儘管國際上的難民組織與聯合國,都以強力的要求東南亞各國解決,並要求緬甸正視羅興亞人的問題,卻仍難以讓東南亞各國違背不干涉他國內政的界線,去約束緬甸的態度,而緬甸方面,也消極的處理羅興亞人的問題,連向來被視為民主代表的翁山蘇姬,也避免談論羅興亞人。目前泰國、印尼與馬來西亞己經決定將在5月29號召開跨國會議,並已經承諾,會讓難民上岸,協助安置在國際機構安排的住所,並賦予一年的居留權,另一方面,受到國際壓力的持續關注,緬甸終於軟化立場,表示將會考慮派代表團參加,然而緬甸政府僅承諾,會將「具有緬甸國籍」的國民接回,對大多數不具國籍的羅興亞人來說,可能沒有太大幫助。

然而,要解決這一波龐大的東南亞難民潮,東南亞各國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更重要的是,孟加拉以及緬甸政府,必須開始正視貧窮與羅興亞人的問題,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製作:游子慧
核稿編輯:吳承紘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