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國期中選舉觀察:政治立場越來越成為親密關係中的絆腳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約會中的這種分歧,只是極端分裂的美國其中一個症狀。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指:「如今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比過去50年的任何時候都更大。」上個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民調發現,很多民主黨和共和黨人不是把對面的人看作政治反對派,而是「敵人」。
55歲的安吉拉・哈蒙特里(Angela Hammontree)認為自己是非常保守的——「支持擁有槍枝,支持《聖經》傳統,支持川普。」
不過,在談戀愛時,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她的絆腳石。
「我離婚後約會的第一個人看起來是個好男人,」哈蒙特里回憶說,「然後我就發現,他是個該死的民主黨!」
他們約會了三個月,但是在2020年11月的總統選舉前一個月分手了。
「我受不了了,」她說,「我真的很喜歡這個人,但是我覺得一段關係如果(政治)觀點不一致,很難走得很遠。」
現在,她會在約會前在谷歌(Google)上查一下選民登記檔案——只是為了確保她不會在和一個民主黨人吃飯。
事實上,研究顯示,哈蒙特里的這種戀愛觀並非她獨有。網路調查公司YouGov和《經濟學人》(Economist)雜誌在2020年的民調發現,86%的美國人認為,與一個支持對立黨派的人約會已經變得更加困難。
專家指,你給誰投票這件事,已經成為愛情裡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對於在居住地身為政治少數派的單身人士來說,挑戰是尤其尖銳的,而且跨越了不同世代。
比如眾所周知的,在川普在職時為白宮工作過的年輕人,就會發現在自由派主導的華盛頓談戀愛很困難。
川普的前白宮顧問丹尼爾・赫夫(Daniel Huff)有一次去約會,點了雞尾酒之後,酒還沒上就已經被一個人甩下了。在那麼短的時間窗口裡,赫夫的約會對象知道了他在哪裡工作。她很快就走開了。
那一次經歷啟發了他,與同為川普前員工的約翰・麥肯提(John McEntee)在這個月較早前一起開發了一個約會應用程序「The Right Stuff」,只允許保守派人士加入。
「在自由派地盤的保守派完全是受到歧視的,」麥肯提抱怨說,「他們被迫感到自己獨自一人,完全與他人疏離。」
使用者在登記時必須透露像身高和性別等常規訊息。不過在個人檔案中添加一些個性訊息時,他們可以從一些提示中選填,比如:「隨便說一個我為何愛美國的事實」;「(我)最喜歡的民主黨謊言」;「我最喜歡的保守派評論員」和「1月6日是……」
使用者必須受到邀請才能加入。在理論上,這能阻擋自由派進入這個應用程序,不讓他們影響嚴肅使用者的體驗。
自由派的女性在這個國家的保守派地盤也同樣發現,約會很困難。
32歲的諾拉・默菲(Nora Murphy)用了數年時間在深紅的愛達荷州探尋約會體驗。在承認自己在那裏是政治少數派的同時,默菲也想要給那個地方的保守派男性一個機會。
「我們會相處得很好,然後一談到政治,就很明白,戀情是不會成事的,」她說。
最終,她與一個羅馬尼亞人結了婚。
約會中的這種分歧,只是極端分裂的美國其中一個症狀。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指:「如今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比過去50年的任何時候都更大。」
上個月,《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民調發現,很多民主黨和共和黨人不是把對面的人看作政治反對派,而是「敵人」。
生活在俄亥俄州坎頓的哈蒙特里承認,她的政見和約會觀是相對較新的發展。雖然有生以來就一直是共和黨支持者,但是她不記得自己年輕一點的時候有這麼在意過這一點。
「我覺得在當時我不會這麼強烈地認為這是破局的事情,」她說。
研究者認為,隨著更多單身人士與政見一致的人成為伴侶,同樣的政見會傳承給他們的子女。「這有可能會通過製造出同質化的社會網路和家庭,而擴大兩極對立,」2017年研究報告這樣說道。
康奈爾大學的政治心理學家露絲・麥克德莫特(Rose McDermott)認為,自由派和保守派與各自的政見陣營抱團生活,在近年確實已經越發明顯。
麥克德莫特博士說,一個深度分裂的當代美國敘事,無論在戀愛方面還是更廣大的社會領域,都有其真實性。
「我不認為這是在誇大,」她說,「我認為情況正變得更加嚴重。」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美國期中選舉倒數:拜登支持率下探39%不利民主黨選情,共和黨鐵粉持槍守票箱防「灌票」
- 美國期中選舉:槍枝、墮胎、非法移民⋯⋯選民最關注的是哪些議題?
- 美國民調:若2024拜登再戰川普將呈五五波拉鋸;期中選舉兩黨膠著,共和黨有望奪下眾議院
- 昔日的保守派鐵票倉喬治亞州,為何成為期中選舉民主黨參院過半的關鍵?
- 美墮胎權爭議開闢期中選舉新戰場,選情不佳的民主黨是否趁機絕地反攻?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