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本土新增3萬4556例、57例死亡,指揮中心:調降專責病房比率、開放青少年施打雙價疫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日新增3萬4556例本土、57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由於疫情趨勢穩定下降,未來將調降醫院開設專責病房之比率;疫苗部分,次世代疫苗將於11月1日開放給12-17歲青少年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3萬4602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4556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7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萬4556例本土病例,為1萬5616例男性、1萬8914例女性、2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破千之縣市分布為新北市6048例,臺中市4868例,高雄市4207例,桃園市3450例,臺南市3183例,臺北市3116例,彰化縣1841例,屏東縣1140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3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56例具慢性病史、36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9月2日至10月25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12日至10月25日。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3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中國(2例),韓國、新加坡、荷蘭 (各1例)移入,另4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與上周五相比,減少了2640位個案,下降幅度達7.1%,目前疫情往下降的整體趨勢沒有明顯變化。
死亡與兒童重症個案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死亡案例中最年輕的男性為40多歲的男性個案,這位個案本身有接種過3劑的疫苗,同時也有癌症轉移的病史。在10月6日確診並收住隔離病房後,於住院過程中併發肺炎、敗血性休克,及本身癌症病情的惡化,於10月23日不幸過世。
兒童重症部分,羅一鈞說明今日並無兒童、青少年重症或死亡個案。
本周的中重症與死亡統計部分,羅一鈞表示與上周相比,幾乎沒有變動。目前整體的本土病例超過了754萬例,致死率仍維持在萬分之16。在60、70歲以上的致死率,這幾周也並無太大變化。

醫療資源統計
羅一鈞表示,在醫療資源的部分,專責與負壓的病床已連續兩、三天空床率都超過50%,目前全國專責病房收治人數也連續三天都低於4000人,目前為3900多位。
羅一鈞說明,今日稍早醫療應變組有開會討論,全國各區專責病房的開設比例是否需要調整,達成以下兩個決定,並會在近期通知相關醫院作出相對應之調整。
- 分布在12縣市的12間應變醫院,空床率超過5成的的這些醫院,會做出調降5%專責病房開設率的調整,尤其是雙北市開設比率為25%-30%,會在近期通知調降為20%-25%;另外10縣市開設比率為15%-20%,調降為10%-15%。
- 500床以上的急救責任醫院部分,特別是台北區的醫院,因目前看來空床率與空床數都較高,因此也將急救責任醫院的專責病房開設比例,自8%-12%調降為8%-10%,近期會進行通知,將急性病床釋出給其他病症的病人使用。

疫苗施打情形
莊人祥表示,昨(27)日6個月至4歲幼兒接種莫德納跟輝瑞BNT疫苗的人數為1916人次,其中接種第一劑疫苗為771人次,第二劑則是1145人次,累計該年齡層的第一劑接種率為43%,第二劑為15.5%。
在次世代疫苗部分,昨日接種了3萬7961人次,若以各類疫苗統合計算,總計昨日共接種了4萬5717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93.82%,第二劑88.2%,追加劑73.8%,第二次追加劑15%。
另外有關ACIP專家會議關於疫苗接種的建議情形,莊人祥說明,10月16日食藥署針對莫德納雙價疫苗的BA.1、BA.4、Ba.5,都開放12歲以上的民眾進行接種,由於目前BA.1的次世代疫苗仍有現貨,因此預計於11月1日開始就開放給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進行接種。
在BA.4、BA.5次世代疫苗的部分,莊人祥說明,疫苗可能要11月上旬才會有60幾萬劑進貨,約略於11月中下旬才會辦理施打。莊人祥也提醒,指揮中心鼓勵追加劑的施打,但與前一劑之間隔至少要達3個月以上,才符合接種資格。
在5-11歲的兒童接種疫苗的部分,兒童可接種基礎劑的疫苗為莫德納與輝瑞BNT兩種,目前不論單價疫苗的追加劑或雙價疫苗的追價劑,都還未獲得食藥署EUA核准,未來若通過EUA,指揮中心建議6-11歲可施打莫德納雙價疫苗,而5-6歲則還是維持施打單價疫苗。

公費流感疫苗部分,指揮官王必勝表示,111年公費流感疫苗從11月1日開放第二階段施打,對象為50歲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24萬900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62萬145例排除),其中762萬6103例確診,分別為3萬6270例境外移入、758萬977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262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萬260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576例、臺北市1424例、臺中市1301例、高雄市1193例、桃園市952例、臺南市934例、彰化縣710例、屏東縣499例、南投縣392例、雲林縣391例、苗栗縣348例、嘉義縣317例、基隆市279例、宜蘭縣274例、花蓮縣221例、新竹縣207例、嘉義市203例、臺東縣177例、新竹市142例、澎湖縣34例,金門縣29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10-31 高端證實疫苗採購價平均每劑840元,王必勝:比莫德納、BNT便宜
- 2022-10-30 美參院調查報告:COVID-19疫情可能源自武漢研究所事故;中方駁斥,堅持WHO研究結論
- 2022-10-28 今日本土新增3萬4556例、57例死亡,指揮中心:調降專責病房比率、開放青少年施打雙價疫苗
- 2022-10-28 衛福部專家會議:開放12歲以上民眾自由選擇次世代疫苗種類,5-11歲兒童追加劑間隔縮短為3個月
- 2022-10-27 「0+3」未能吸引大批海外旅客赴港,旅議會總幹事:合乎預期
Tags:
南投農業──農業再生成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21後,南投許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南投縣政府亦積極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亮眼,其中部分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更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山林旅遊資源。但如同其他非都會區,南投縣亦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問題。近年南投縣政府戮力投入農村再生工作,協助社區,推動高齡友善農村,讓社區長者可以受到照顧,健康共老。在青年返鄉部分,鼓勵在地青年投入農村發展,培訓青年參與社區事務、農村產業、社區環境營造、社區行銷宣傳等,成效斐然。
921之後,南投居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除保留原有農業生產外,亦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20餘年過去了,部分農村已呈現老、破、舊狀況,有鑑於此,南投縣政府積極的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在環境方面,以生活聚落為核心,透過僱工購料等方式,居民共同參與打造具在地特色的生活環境;在產業方面,輔導農村產業從傳統、小規模之初級產業,逐漸朝向優質化之生產經營,並結合社區在地資源進行加值發展與行銷,推動精緻且多元的特色產業;在生態面,輔導發展綠色旅遊及農村體驗等遊程,推廣生態多樣化之價值。
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成績亮眼,頗受好評。其中水里鄉頂崁社區、草屯鎮平林社區及埔里鎮南村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以下分享南投農業再生、產業活化標竿案例,以饗讀者:
1. 水里鄉頂崁社區──陶器商品化研習計畫
緣起:
隨著時代變遷,古早陶器器皿以逐漸被塑膠製品所取代,水里陶瓷產業如今已不復早期鼎盛時期的榮景,目前本社區只剩「水里蛇窯」、「沐陶窯」及「力陶莊」等三家從事陶器有關的產業。為了發揚社區傳統產業精神,特辦理「陶瓷商品化研習」,精選對陶藝有技術的民眾參與,聘請專業講師來指導。一方面學習更進階的製陶技術,一方面可以設計開發社區商品,增加社區產值。
執行與效益:
為了產出社區陶藝產品,安排48小時的陶器模具相關課程,從陶器模具基本概念、實務操作、製作模具分片、母模以及後續的注漿成型技巧。最後完成了多款的夢風鈴及陶杯,配合上包裝盒後,即是專屬於頂崁社區的陶器商品。
2. 草屯鎮平林社區──社區植物染商品化計畫
緣起:
平林社區因參加南投縣「社區發展工作評鑑」,連3年獲獎,有很多社區或其他團體前來參訪,平林社區需要有更豐富的參訪行程,以及研發出能讓訪客DIY體驗的產品,以增加社區收入。故社區自106年開始利用社區內的花草資源,培訓植物染培力課程,希望藉由此次建立藍染模組商品化計畫,創造營收之餘,還能將平林之美,傳遞予更多遊客。
執行與效益:
本次計畫的研習課程,除了可以將植物染、敲拓染及花葉印染技術運用在DIY體驗上,而植物染商品化則產出了茶席桌布、門簾、絲巾及包裝提袋等商品。平林社區LOGO網版印刷則共產出了8個樣式的LOGO,2款的葡萄、荔枝娃娃,使用在帆布袋的圖騰印刷成效良好。
3. 鹿谷鄉竹林社區──來小半天玩大半天農情體驗活動
緣起:
竹林社區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除了是台灣孟宗竹及杉林溪烏龍茶的發源地,還擁有全台最大的銀杏造林,與合法特色民宿20家。社區欲推廣二日深度體驗遊程,除了可刺激地方觀光產業,亦可提高住房率,推廣綠色旅遊。竹林社區近年致力於開發竹產業精緻化,開發DIY模具及各種體驗型商品,冀望透過辦理體驗活動,推廣在地竹產業,並促進農村循環經濟。
執行與效益:
竹林社區自108年度開始辦理「來小半天玩大半天」活動,成功吸引許多遊客來此賞秋櫻、品茗茶,110年度活動更加廣大辦理為二日的活動,除了搭配夜櫻燈光秀、辦理茶席音樂會之外,還規劃生態及產業導覽路線之行程活動,讓來參與的遊客能夠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4. 國姓鄉石門社區──在地特色餐研習計畫
緣起:
石門社區目前有提供午餐及晚餐供長者用餐。為了顧及長輩吃的健康,社區志工絞盡腦汁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食,但因志工並非專業人員,故需要專業老師教導如何烹煮少油少鹽、健康美味的餐食。另外,因常有其他社區來石門參訪並用餐,「參訪用餐」是石門社區的收入來源之一,故希望老師可以教導利用在地食材研發專屬石門社區的特色料理。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課程聘請二位專業老師,共計安排45小時課程,餐點的研發以石門社區小農在地生產食材為主,因此間接增加小農收益。菜色部分,大多利用社區小農所栽植的蔬果,如南瓜、香菇、咖啡、生薑、洛神花、竹筍、鮮菇、番茄、橄欖、梅子、苦茶油等等在地生產的蔬果,研發出一桌3,500元、4,500元、5,500元不等的風味餐,讓遊客可以來體驗「食在石門」的美食饗宴。
5. 中寮鄉和興社區──原生種植物調查解說訓練計畫
緣起:
和興村位處中寮鄉東側,全村地形丘陵連綿,地形變化多元,有數十個大小山巒和小谷地羅布其間,因此有許多天然生態資源。921之後,社區居民希望發展有機觀光文化農場,因此結合河川整治及綠化工程,闢建「原生種植物公園」,希望把園區變成一個具教育特色公園,故冀望透過此計畫,訓練社區居民認識植物及多樣的生態,未來遊客來參訪時,可以導覽解說,推動農村再生,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原安排36小時生態相關課程,因受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影響而延後上課日期,並將時數縮短為16小時,課程內容精簡為龍興原生種植物公園的原生植物辨識解說、社區蝴蝶辨識及解說(鳳蝶、粉蝶科、蛺蝶、灰蝶及弄蝶科)、原生植物園區及社區景點綜合解說演練。課程雖然精簡,內容卻十分充實,透過課程學員對於基本的植物辨識及公園內的原生種植物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透過講解練習與考試,居多學員已獲得講解員的資格,成效良好!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