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奶油、榛果味?如何系統化品飲葡萄酒的「色香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只要能掌握以「色、香、味」三方面進行分析的系統化品飲技能,我們就能夠自行評判酒質優劣,享受葡萄酒多層次的美好。首先,你需要準備好一處適宜品酒的環境。白天有自然日光、通風良好的房間最為合適。若是在晚上品飲,燈光也須接近自然白光,黃光則會使酒色判斷失準。
文:鄒修銘BSP
Take Home Message
- 品酒要有適合的環境和酒杯,開瓶後觀察酒的顏色,可以推論品種、泡皮時長、陳年程度等。
- 葡萄酒有多樣的香味,可分為發酵時、發酵後添加、陳年過程所產生的香氣,以及人為疏失造成的缺陷氣味。
- 品酒時,我們可試著分析酒的甜度、酸度、酒精、單寧,再利用它們組成的複雜度和平衡判斷酒的品質,找到自己喜好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品飲乍聽之下是一項艱深的活動,與讀者頗有距離。其實,只要能掌握以「色、香、味」三方面進行分析的系統化品飲技能,我們就能夠自行評判酒質優劣,享受葡萄酒多層次的美好。
STEP 1:品飲前準備
首先,你需要準備好一處適宜品酒的環境。白天有自然日光、通風良好的房間最為合適。若是在晚上品飲,燈光也須接近自然白光,黃光則會使酒色判斷失準。空間的周遭也需要注意,不能有氣味干擾源,例如廚房旁或餐廳、麵包店裡等環境就不適合。此外,參加者不得擦香水、噴體香劑、抽煙、吃味道濃重食物,或滿身大汗、體味濃重,以免影響自己與他人品飲。
雖然國際上多使用ISO杯作為標準化品飲酒杯,不過讀者也可使用自己的酒杯,只要杯型呈「肚大口小」的鬱金香型即可,這種形狀的酒杯能夠聚集葡萄酒的香氣。
記得請勿使用水杯、馬克杯等杯口朝外的杯子,否則香氣無法聚積;更不要使用一般紙杯,杯壁的聚乙烯(PE)塗膠碰到酒液,會與酒精發生反應而產生不好聞的揮發臭味。
選好酒杯後,將酒液倒至杯中肚子最寬的位置(圖一),留出上部空間以聚集香氣。然後需要再準備一張白紙,用來觀察酒色。

STEP 2:觀酒色,葡萄酒裡濁濁的物質是什麼?
以手持酒杯,將酒杯傾斜45°,背後墊上白紙來觀察杯中的酒(圖二)。在觀察其「色」之前,須先檢查酒中是否有雜質。如果釀造過程未掌控好衛生條件,就可能導致微生物汙染,產生如大顆棉絮般的雜質。如今釀造工藝先進,已極少發生這種情形,需要和讀者說明的反而是哪些酒中物質「不算」雜質。
酒中有些肉眼可見的物質:
- 若發現杯底或瓶底有如鹽粒般的白色物質⸺酒石酸(tartaric acid)結晶,屬正常現象。
- 葡萄酒經過陳年,會產生碎屑狀甚至片狀的酒渣⸺單寧(tannin)凝結沈澱,不算雜質。
- 有些酒莊為了保留更多風味,釀造後不會將酒過濾、澄清。因此酒液和一般的酒相比更為混濁,這是釀造技法選擇造成的差異,也不是雜質。

確認完酒中雜質,接著觀察酒色。紅酒顏色來自紅葡萄皮上的花青素(anthocyanin),含量因葡萄品種而異。如黑皮諾(Pinot Noir)的顏色淺,而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顏色深,而釀造過程中浸泡葡萄皮的時間長短也會影響顏色深淺。
白酒則因不泡皮釀造,酒色來源是葡萄本身殘留的葉綠素,加上浸泡橡木桶、氧化所導致。白酒陳年期間會因氧化作用,酒色隨時間增加而愈來愈深,從青綠到檸檬黃,再轉為金黃、琥珀色。紅酒陳年除了氧化之外,色素也因為與酒石酸作用而減少,呈紫色至寶石紅,再從石榴石紅轉為磚紅,顏色隨時間轉變得愈來愈淺,因此我們可從酒色約略推出陳年程度。
STEP 3:聞酒香,酒的氣味來自什麼地方?
輕輕旋轉酒杯,讓酒釋放香氣分子,湊近杯口聞香,再使用香氣輪做香氣分類。香氣輪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化學家諾布爾(Ann Noble)於1980年代將香氣先分成不同種類,再細分為具體香氣。想一下子就精準找出具體的香氣有些困難,可照香氣輪先找出分類,屬於花香或果香等,再嘗試對應出精確香氣。讀者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嗅聞花果物品氣味,建立熟悉度。
香氣輪依照酒於釀造、陳年所產生的香氣而制定。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Wine and Spirit Education Trust, WSET)則將香氣分為三個級別:
- 一級香氣
葡萄品種本身或酒精發酵所產生的香氣。葡萄皮上含有各種香氣前驅物質,經過酒精發酵轉化為香氣分子。前驅物質的種類與含量依品種而異,可為某些品種帶來標誌性香氣,例如蜜思嘉(Muscat)的玫瑰、荔枝味,或白蘇維濃(Sauvignon Blanc)的青草、芭樂味。香氣輪盤中的花香、果香、香料、草本植蔬氣味均屬於一級香氣。
果香會隨著葡萄酒產地的氣候而變化,在愈冷涼的產區,果香愈偏向柑橘、蘋果、櫻桃等綠色、白色、紅色水果的味道;愈溫暖的產區,果香愈偏向桃子、黑莓、香蕉、芒果等黃色、黑色的熱帶水果。
- 二級香氣
酒精發酵完後、透過額外技法所產生的香氣。像是香氣輪盤上的奶油、乳製品、酵母、木質類香氣均屬於二級香氣。發酵完後若採泡渣熟成⸺讓酒液接觸死酵母一段時間,就會因酵母水解而帶來餅乾、麵包類的氣味。如果釀酒師選擇做「蘋果酸乳酸轉換」(malolactic fermentation, MLF),則能將味道尖銳的蘋果酸轉為乳酸,產生奶油、起司等乳製品氣味。
另外,酒液在橡木桶中熟成,會依橡木種類與烘烤程度賦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氣。一般而言,產自法國的橡木會帶來較溫和的香草、土司氣息;美國橡木則有椰子、煙燻、咖啡等濃厚的氣味。
- 三級香氣
酒在陳年過程產生的香氣。酒釀好、裝瓶後會漸漸氧化,酒中的各種化學分子也會彼此反應產生新香氣。氧化過程會賦予榛果、巧克力、太妃糖一類的氣味,原本新鮮的果味也會隨著陳年轉變為果乾、果醬,還會發展出香菇、肉乾味。香氣輪中的果乾、堅果、土壤、汽油等氧化氣味均屬於三級香氣。

我們可由三類香氣比例判斷酒的陳年程度,若酒香以一級、二級香氣為主,代表酒偏年輕;三級香氣愈多代表酒愈老。而除了正常香氣之外,還要注意是否有缺陷氣味。
常見的缺陷氣味:
- 揮發酸:若釀造過程控管不佳,會產生過多揮發酸(volatile acid, VA),帶來指甲油、去光水,甚至水彩、油漆的難聞氣味。
- 過度氧化:若酒於釀造過程過度曝氧,或是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 SO2)添加不足,又或封瓶不佳導致氧氣滲入,便會使酒在相當年輕時(窖藏時間尚短),就出現不該有的三級氧化氣味。
- 熱劣化:酒須在10 ~ 13℃的陰涼潮濕處窖藏,若酒在運輸過程未採用恆溫設施,或酒買來後放在溫度過高的環境儲存,酒可能發生熱劣化,在年輕時就產生不該有的焦糖味,甚至是有如鹹菜乾似的不佳氣息。
- 木塞汙染:軟木塞製作前會先晾乾軟木,為避免集中晾乾、存放的軟木因天乾物燥起火燃燒,還會在表面塗上一層阻燃劑,製作木塞時再洗去,但難免有少數殘留進入軟木塞。此阻燃劑被某種黴菌使用後,會代謝出十分難聞的2,4,6 -三氯苯甲醚(2,4,6-trichloroanisole, TCA),極微量就會帶來像濕紙板、甚至臭水溝的味道,將酒原有香氣掩蓋。一般而言,使用軟木塞封瓶的酒會有2 ~ 3%的機率遭軟木塞汙染。
STEP 4:嚐酒味,一款好酒的風味
喝一口酒含入口中,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下列組成葡萄酒風味結構的各項元素:
- 酸度:酒中的酒石酸、蘋果酸、乳酸都可賦予酒酸度。口腔為了平衡酸度會分泌唾液,酸度愈高口水量愈多,可藉此判斷酒的酸度。酸度是品質的重要指標,足夠的酸度可帶來清新感,平衡酒精、甜度、單寧,使酒喝起來不肥膩。
- 單寧:主要來自葡萄皮,是澀感的來源。若葡萄帶梗發酵,會有來自葡萄梗中、較粗澀的單寧;如泡橡木桶熟成,便會帶有來自橡木的單寧。白酒因不泡皮釀造,單寧量可忽略不計。可用舌頭將酒塗在牙齦摩擦感受澀度。單寧賦予酒結構感,但過量卻會使酒嚴峻又難以親近,也破壞平衡度。
- 酒精:為口腔帶來燒灼感,可將酒液導至兩頰來感受燒灼。酒精過高也會破壞平衡、無法多喝。
- 甜度:酒精發酵會消耗葡萄糖,殘留的糖則會帶來甜度。人類對糖的感知門檻約在4公克/公升。不甜型酒款會讓酵母把糖發酵殆盡,而甜酒就是含有相當殘糖,需有酸度平衡,才不會過於甜膩。
做完前述色香味的分析後,可用下列面向來評判一款酒的優劣:
- 複雜度:普通的酒或許僅有2~3種風味,優質酒會有多種香氣風味,甚至在酒入杯後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展現美酒的迷人之處。
- 持久力:酒喝下或吐掉後,風味在口中殘留的時間。酒愈優質通常餘韻愈長,但若風味單調、複雜度不足,光是單一風味持續也不是一款好酒。
- 平衡度:前述所有元素的量是否平衡?還是有某個元素的量過多過少使整體失衡?一款優質酒就算某元素很多,也會有另一元素(主要是酸度)來平衡,讓酒喝來四平八穩,一杯接一杯。
即使「喜好」是主觀的,但由上述的各面向可知,品質評判也有客觀標準,若一款酒的各面向處處到位,客觀上就須評價為優質酒,即便品飲者個人不愛該款酒的風格。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