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向日葵」快要滅絕

假如「向日葵」快要滅絕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是保護孕育藝術家創作的生態環境重要,還是保護藝術品重要?在氣候變化下,索馬里的旱災越來越頻繁,末日式的飢荒迫使一百萬人逃離家園,你可曾關心過?但對於保護「向日葵」的玻璃弄髒了卻很氣憤,這是否說得過去?

文:TaJ

假如向日葵快要滅絕了,你會關注嗎?你的關注又會引起什麼實際行動?

在眾聲喧鬧的世界;烏克蘭被侵略、通脹急升、金融動盪、地緣政局緊張、假資訊滿天飛、民主在退潮......氣候變化這議題,是否顯得很遙遠、很乏味、很不合時宜?

還記得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的目標嗎?新發表的《2022年氣候行動狀況》(The State of Climate Action 2022)報告評估了40項全球能否達標的關鍵指標的進展,情況當然是不樂觀。過半指標偏離軌道,成功機會渺茫,5項指標在開倒車,最令人擔心的是天然氣用量的上升。報告作者之一,德國非牟利科學和政策研究機構氣候分析(Climate Analytics)行政總裁Bill Hare認為,COVID-19疫症大流行和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帶來的衝擊告訴我們,繼續依賴化石燃料不僅對氣候不利,且會帶來嚴重的安全和經濟風險。

然而,無論科學家如何苦口婆心的呼籲,發表無數的報告、定期跟進進度;環保組織如何落力的游說;每年夏天世人如何埋怨天氣越來越熱,世界彷彿還是一意孤行的要往火裡去。根據國際能源署(簡稱IE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預計2022年,全球煤炭消耗量增長0.7%,達到80億噸。歐盟繼去年增長14%後,今年將再增7%。無怪乎卡塔爾能源部長薩阿德·卡比 (Saad al-Kaabi)會說,世界正重回化石燃料的懷抱,很多一直大力倡導綠色能源和無碳未來的國家,尤其是歐洲,如今卻突然走回頭路。全球燃煤量再次上升,並達到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IEA指,2030年後天然氣價格上漲將使燃煤發電顯得更經濟實惠,預期煤炭繼續成為熱門能源,而從現在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47%,預計石油將成為主要能源

AP995843144556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看到近日環保人士的「激進挑釁」行動,他們的目標是博物館和畫廊內珍貴的藝術品,在玻璃罩保護下的梵高(梵谷)名作《向日葵》遭潑蕃茄湯,日前同樣有玻璃罩保護的莫奈名畫《乾草堆》又遭潑薯蓉(馬鈴薯泥)。再推早一點,今年5月,名畫《蒙羅麗莎》也被人扔蛋糕——當然,真正吃蛋糕的是保護畫作的玻璃。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