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解讀政治局24人名單背後六種政治意涵

中共二十大:解讀政治局24人名單背後六種政治意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沒有出現在台前的另外17位政治局委員,「誰進誰出」同樣蘊藏著重要的信息。比如,其中是否隱藏著未來的接班人?破格留任和破格提拔分別意味著什麼?再比如,為何本屆沒有循例加入任何女性政治局委員?習近平打算何時退位?

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後,七位政治局常委走上前台,其中四人為新「入常」者,留任的三人中除習近平外具體分工也注定發生變動。

在中共政治框架下,他們被稱為「正國級」領導人,因而備受矚目。

沒有出現在台前的是另外17位政治局委員(加上七位常委,政治局共24人),作為「副國級」領導人,「誰進誰出」同樣蘊藏著重要的信息。

比如,其中是否隱藏著未來的接班人?破格留任和破格提拔分別意味著什麼?再比如,為何本屆沒有循例加入任何女性政治局委員?習近平打算何時退位?

《BBC中文》邀請專家,分析人選構成,逐一回答以上問題。

1. 中共政治局=內閣?

「政治局是中共級別第二高的領導集體,僅次於政治局常委會。」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與東北亞分析師牛犇(Neil Thomas)表示,政治局委員們每月開會,討論國內外重要政策。

在中共的黨章中,也能看到政治局的重要性——「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政治學者宋文笛對此評價,大多數重大政治決定都要提交政治局進行表決,再由中央委員會批准後,才最終通過。 但中央委員會過於龐大(200人左右,一般一年開一次會),它往往扮演一個橡皮圖章,而規模較小的政治局成為討論事項的重要地方。

毛澤東去世後,政治局的作用愈發顯現。鄧小平掌權後開始反思前三十年黨內政治生活的教訓,制定了一套凖則,其中提到「集體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之一」,而且「書記或第一書記要善於集中大家的意見,不允許搞『一言堂』、家長制」。

「政治局大致相當於議會制民主國家的內閣。」宋文笛介紹,從理論上講,中國共產黨是由一個集體領導的,權力是由政治局作為一個集體實體,而不是由主席或總書記掌握的。同樣在理論上,總書記只是對議程制定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的人。

「當然,在實踐中,習近平時代,總書記幾乎肯定有最終決定權。」宋文笛補充。

Chinese Vice President Xi Jinping (Front), one of the members of new seven-seat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delivers a speech as (L-R) Zhang Gaoli, Liu Yunshan, Zhang Dejiang, Li Keqiang, Yu Zhengsheng and Wang Qishan standing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on November 15, 2012 in Beijing,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2012年十八大後亮相的政治局七位常委。十八大常委中並未出現明顯的接班人,當時最年輕的兩名政治局委員中,孫政才已經落馬,胡春華在二十屆一中全會上未進入政治局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new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the nation's top decision-making body (L-R) Han Zheng, Wang Huning, Li Zhanshu,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remier Li Keqiang, Wang Yang and Zhao Leji meet the press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on October 25, 2017.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2017年十九大後亮相的中共政治局七位常委。因為沒有出現明顯的接班人,外界普遍認為習近平會謀求長期甚至終身執政

2. 習的接班人?

雖然習近平打破許多中共人事慣例,但也有一些暫時得到保留,比如政治局常委總來自上一屆政治局委員。

同時,中共中央總書記一般都來自於上一屆政治局常委;例外是1989年「六四事件」後,江澤民從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的位子上,被急調入中央擔任總書記。但即便在極端情況下,選拔範圍也從未超出政治局。

因此關注政治局常委組成,或可推測五年後接班人;而分析政治局委員組成,或可推測十年後接班人。

本屆政治局七位常委出場後,從年齡來看沒有較年輕的潛在接班人。外界由此推測,習近平沒有打算在五年後退位。

如果分析其餘17位政治局委員,其中只有四位在60歲以下(三人58,一人57),這意味著十年後,所有現任政治局委員從年齡上講都不具備接班可能。

「雖無法得知習近平腦中的想法,但沒有提拔任何可能在五年或十年後接班的人選,表明他計劃終身執政。」不過,牛犇也提醒,習已打破中共精英政治的許多慣例,所以以前形成的有關接班人的信號,可能都不再凖確,或許他會在晚年指任接班人。

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高樹超則認為,習近平計劃在未來1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進行統治。最有可能選一個資歷較淺的人,如毛澤東晚年選擇華國鋒。但中國政治體系會出現不穩定因素,尤其在他晚年。

為何甘願冒如此風險?宋文笛認為,目前而言,習近平還不想讓任何人看起來像他的接班人出現,因為過早指定一個繼承人可能威脅他個人的統治權威。

「但我認為他非常關心這個黨,不希望與毛鄧時代一樣,因接班人之爭而破壞穩定,所以我確信這是他會周全考慮的問題。」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助理教授唐志學(Joseph Torigian)表示。

3. 中共還有派系嗎?

A cyclist passes near the birthplace of China's Communist Party in Shanghai, where Mao Zedong and 12 other delegates met in secret in July 1921. On Tuesday, 31 October 2017, in Shanghai, China.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有學者認為,當前中國政治中唯一重要的派系是「習派」

中共政治運作隱秘,外界常用派系來概括參與權力鬥爭的不同勢力,如「上海幫」,指江澤民提拔曾在上海的僚屬;再比如「團派」,指共青團出身的高官,如胡錦濤、李克強、胡春華等。

到了習近平主政時期,直至二十大,「上海幫」和「團派」逐步退場,而他在福建、浙江、上海任職的僚屬在一次次政治輪替中得到晉升。這些人也被冠以新的派系名稱——「福建幫」、「之江新軍」、「新上海幫」等。

「我一直認為,派系在中國政治中的作用被過分強調。」唐志學觀察到,外界常認為「派系」在中國某個歷史時刻具有重要意義,但在隨後幾年,更多證據顯示,「派系」的作為被誇大了。

尤其在習時代,「每個人都在『習派』中,作為核心,他的權威無可爭議」,唐志學補充,這些人在同一個政治體系中,而「山頭主義」是這個體系中的禁忌,不利於黨的穩定。「你在哪裡,在什麼時候工作過,當然很重要,但不能說明一切。」

牛犇也認為,當前中國政治中唯一重要的派系是「習派」。但隨著習在位越久,年齡越大,其盟友將開始爭奪接班人地位,與習近平的關係構成權力基礎,未來我們會看到「習派」子集團的互相競爭。

不過,「未來派系競爭不會圍繞福建、浙江或上海這樣的地理網路進行,」宋文笛稱,而是圍繞潛在接班者進行,官員們有充分動機盡早投資潛在接班人。

4. 技術官僚崛起

在24位政治局委員中,有五位科技領域出身的技術官僚,這一群體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矚目。

Representa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watch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20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n Chongqing, China, Oct 16, 2022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重慶一所學校組織師生收看二十大直播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