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人類世》:台灣有著全世界南島語系最古老的歧異,可見是南島語族的原鄉!

《丈量人類世》:台灣有著全世界南島語系最古老的歧異,可見是南島語族的原鄉!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島語的分布,東至南美洲之西的復活節島,南到紐西蘭,西到東非的馬達加斯加,北與中國南方接壤,幅員廣闊,以台灣為北界,演化出上千種南島語言。

文:陳竹亭

全新世南島語族大遷徙

有文字歷史之前,南島語系的人口大遷徙,是近幾千年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移動行為。這是重大的人類文明事件,生物學、考古學和語言學都提供了證據,而台灣更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所謂的「南島」(Austronesia),是1899年由奧國語言學者許密特(Wilhelm Schmidt, 1868-1954)提出,組合自拉丁文字的字根「auster」(意指南風),與希臘文「nêsos」(是「島」的意思),日本人將它翻譯為「南島」,而中文則沿用了此譯名。

南島語的分布,東至南美洲之西的復活節島,南到紐西蘭,西到東非的馬達加斯加,北與中國南方接壤,幅員廣闊,以台灣為北界,演化出上千種南島語言。

這個廣大的區域除了越南的一部分曾被中國冊封,大都是受到英國、歐洲、日本殖民的影響。而最新的研究更顯示,台灣是南島語系的母島。

台灣是南島文化的母島

南島語族指的是使用南島語系的民族,南島語系是現今全世界唯一主要廣泛分布在島嶼上的語系,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語系,東西延伸的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

南島語系分布的總人口數大約有2億5千萬。區域包括台灣、海南、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馬達加斯加、紐西蘭、新幾內亞、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等各地的住人島嶼。南島語系語言的數目也很多,根據《民族語》世界語言資料庫,其總數多達1262種。台灣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

南島語系在台灣的時間很長,台灣的原住民就是隸屬於南島語族。如今我們以漢語為主的文化,是來自17-18世紀時,來自明、清的移民所帶來的閩南語和閩南客家話。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日治時期又引入了日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了台灣,才統一使用現代標準漢語。

由於移民及近代殖民活動,不少南島語系區域內的島上也有使用南島語系之外的語言。除了台灣,如菲律賓相繼受到西班牙與美國殖民、夏威夷有美國殖民、紐西蘭受英國殖民、印尼是荷蘭殖民、馬來西亞也是英國殖民、越南與柬埔寨為法國殖民等,所有殖民母國的語言,在各島現今的語言系統內,仍舊有著持續的影響,殖民國家的文字更成為各地歷史、文化的主流載體。

當今華南已經沒有南島語,但是從菲律賓群島到印尼中、西部群島的語言共有374種,都屬於同語系的西部馬波亞群(Malayo-Polynesian)。南島語有四種亞群,馬波亞群最大,使用人口約有3億8550萬。散布於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南部地區。有945種,佔98.5%,其他三種僅集中在台灣島上。

台灣有著全世界南島語系最古老的歧異,可見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

台灣的大坌坑文化,是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一部分,又稱為繩紋陶文化。最早約在7000-4700年前出現於台灣,大坌坑文化與福建、廣東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表面看來也有類似之處。最近台南南科出土的大坌坑文化,還有稻米穀粒和家畜犬隻的遺骸,顯然大坌坑文化可能遍及全島。

在考古的遺址中,稻米、小米是生計的項目,除了魚骨、貝殼,深海漁撈工具石網墬、石錛也展現了以海為生的航海技藝文化特色,這些海用漁獵配件都製作得十分精巧。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物,又以繩紋陶和樹皮布打棒為最。樹皮布打棒是利用石器打擊樹皮,獲得纖維材料的主要方法,可製成繩索、漁網、衣布,泛見於太平洋島嶼文化中。除了實用,也十分具有觀察力和想像力。而繩紋陶器質的繩紋設計,令人神交祖先的藝術心靈,簡單卻不失風味。

大坌坑文化在各處攜帶的文化包裹內容有石器、素面紅陶、農作、豬骨、家畜等。而南島語族擴張的文化包裹含有磨製石器、豬骨、農作物、素面紅陶等,兩者同質性非常高。根據考古的出土文物定年結果,在西元前3000年,南島人從台灣進入了菲律賓、印尼的西里伯斯、婆羅洲北岸。西元前2500年抵達了帝汶,西元前2000年落腳在爪哇、蘇門答臘。西元前1600年,新幾內亞也有了他們的足跡,傳布頗廣。

南島語系的遷徙擴張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大坌坑文化是十三行考古區的最下層,時間當然是最早的,可能距今7000-6000年,本來從華南移出的南島人在台灣建立了一個航海基地,從5000年前開始,為了某些原因,他們南向菲律賓群島和東南亞沿岸諸島,展開了全新世最浩大的航海殖民樂章。在4000年中,足跡踏遍了幅員超過半個地球、所有可居住的無人島嶼。

南島擴張使用了相當先進的航海技術,譬如雙船體有支架的獨木舟,還有蟹爪帆(crab claw sail),南島語族仗著世界上最早的遠洋船隻,發動了世界首次的海上移民。

南島語族擴張的航海利器,靠的是船舷兩側裝了平衡浮木的風帆獨木舟。這種先進技術的舷外浮桿獨木舟是在船舷外側幾英尺處,裝上與船身平行直徑較細的圓木。固定舷外浮木的方法,是利用綁在船身與船身垂直伸出兩側的圓木,將浮木緊綁在上面。船舷兩側的浮木因為本身有浮力,重心更寬廣,可以防止船身因為稍微的傾側而翻覆。這種發明可能是促成南島語族群擴張的突破技術,或許就是南島語族能夠征服大海的關鍵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