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各國專家怎麼看?

習近平的「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各國專家怎麼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所描繪的是一份鼓舞人心的願望清單,正像一個世紀前的社會主義承諾一樣是鼓舞人心的,甚至正在完成許多西方民主制度目前似乎無法實施的事情,不過這樣的共同富裕,也是一種既要吃掉蛋糕、又要留著蛋糕的不可能願望。

本次中共二十大會議上,「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中共二十大通過的黨章,修改了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黨章提出的「社會主義....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主張,提出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說:「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官方新華社在2021年8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以共同富裕為中心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後曾解釋說,所謂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的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富裕」,這明顯有別於鄧小平1992年寫入黨章的「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消滅貧窮,達到共同富裕」的主張。

「共同富裕」寫入中共黨章雖然才30年,但它作為政治目標,最早始於1950年代中共剛剛執掌政權之時。

毛澤東讓農村人民富裕起來

據中共黨史研究人員考證,中共最早提出「共同富裕」概念的領導人是毛澤東。1953年,毛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提出了「共同富裕」概念;他在1955年《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講話中又曾說:在逐步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地實現對於手工業、對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逐步地實現對於整個農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即實行合作化,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濟制度和個體經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

從歷史背景來看,毛澤東提出農村人民「共同富裕」之時,正值剛剛建立政權不久的中共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高峰時期。

經過中共自1951年至1956年對農業、工業和商業的三大改造,中國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96.3%、超過九成的手工業者加入了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者通過中共的「和平贖買」政策,使「剝削者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寫道:這場席捲全中國的改造「對社會主義的選擇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確的」,但承認「後期出現了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簡單劃一等缺點,遺留了一些問題」。

而這些問題包括:政治上統一管理,罔顧農業中的種植業、林業、漁業等的科學性;對手工業者的控制導致傳統手工業萎縮,給生活造成不便;「資本家中有些人白天敲鑼打鼓,晚上抱頭痛哭」。

此後的1958年中共推出大躍進、人民公社等更加極端的經濟政策,造成1959年開始持續三年的大饑荒,即中共所謂的「三年困難時期」。

2008年,曾擔任新華社高級記者的楊繼繩經過十餘年調查研究所著的《墓碑》一書中根據多方統計數據得出結論:三年大饑荒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3600萬。

鄧小平改革開放與「先富起來」

1985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大部分地區,然後達到共同富裕。

1992年年初,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到南方考察時發表講話,表示「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的: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這樣的背景下,「共同富裕」在1992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四大寫入了黨章。

在中共的宣傳中,追求「共同富裕」是自鄧小平以來歷屆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和現任領導人習近平都高度重視的問題,但國際間多方統計數字都顯示中國貧富差距正是在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下迅速加大。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的基尼係數自1990年開始一路上升,僅在十年間就超過了貧富差距的警戒線。

作為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一個國家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重要分析指標的基尼係數,在中國多年來居高不下。

基尼係數數值介於0到1之間,越大則意味著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

2021年9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在發布《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新聞發布會上承認,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係數「在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後,2009年至今呈現波動下降態勢,2020年降至0.468」。

路透社對習近平過去十年所做的總結認為:習近平把消除絶對貧困視為中共過去十年的一個重大成就,「但是消除貧富差距證明是一個更加艱巨的難題,特別是城鄉收入的差距」,「中國與美國一樣,仍然是經濟大國中貧富差距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AP22209281544746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共同富裕」政策影響力

在海外觀察人士看來,中國政府近期出台的多項監管政策,對諸多民營企業的整頓和打擊都是以促進「共同富裕」之名而展開的。

這些包括教培行業、電子遊戲行業、娛樂行業、科技行業,網路巨頭、電子商務,等等。

另一方面,中國多名民營企業家響應共同富裕政策的號召,踴躍慈善捐贈。中國媒體報導稱,阿里、騰訊先後宣布了千億元規模的「共同富裕」基金,字節跳動、拼多多、京東等網路企業也都紛紛宣布了相應的目標和計劃。

《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報導認為,中國「先致富」的時代正式結束,「習近平在第三個五年任期繼續掌權之日,確認了中國新經濟道路的未知性,即從資本主義轉向一個更受意識形態驅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