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督學訪視中學有無提前通知到訪,監察院調查發現違法比例相差25倍

督學訪視中學有無提前通知到訪,監察院調查發現違法比例相差25倍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監察院發現,若督學在到校視察前1小時通知,與行前15日通知,學校違法的情形有非常大差異。在「非會考科目曾遭會考科目借走」的項目中,若是1小時前通知,學生回答違法的比率為40.78%,15日前通知,學生回答違法的比率為1.6%,相差25倍。

監察院去(2021)年曾進行國中小學教學正常化的調查,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指出,若主管機關1小時前才通知督學到訪,違法比例比起15日前通知相差甚大。青民協也數度接獲學生反映,學校事先知道督學將到訪後,會集合學生、試圖掩飾學校違法的情形。教育部長潘文忠對此回應,督學必須採用不定時的抽訪,才能了解實際狀況。

青民協昨(1)日指出,教育部的《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中明定,學校需編班正常化(不可能力分班)、課程規劃及實施正常化(課業輔導須符合規定)、教學活動正常化(不得借課)、評量正常化(早自習、午休、下課不得考試),且地方政府也會例行性到校,透過督學到校訪查、視導教學正常化。

監察院在去年調查教育部實施國中教學正常化措施的現況,在這份報告中,監察院發現,若督學在到校前1小時通知施測,與行前15日通知施測,學生回答督學問題時,學校違法的情形有非常大差異。

其中,在「非會考科目曾遭會考科目借走」的項目中,若是1小時前通知學校,學生回答違法的比率為40.78%,15日前通知學校,學生回答違法的比率為1.6%,相差25倍;在「課後輔導會教新的課程進度」項目,違法比率分別為35.92%、2.4%;在「早自習、午休或打掃時間曾用來上課或考試」項目,違法比率分別為73.79%、4.8%;在「有被學校強迫參加課後輔導的經驗」項目,違法比率分別為2.91%、0.8%。

312535932_437995871821187_35918965524918
Photo Credit:監察院調查報告

青民協指出,過去就已多次收到學生反映類似情形。

私立學校的部分,雲林縣一所私立國中的李同學曾指出,老師會先請被抽查到的學生集合,學務處的人要求,學生如果被問到學校會不會打人要否認,被問到有沒有髮禁,要說學生喜歡平頭,同時也要和督學講學校的優點。另一所桃園私立中學的王同學也分享,學校早就知道督學哪天會來,因此會透過導師宣導,如果被抽到,要說健康教育課在上健康教育、第八節都是學生自願上,並威脅不這樣講就轉學。

公立學校也有出現在督學抽查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青民協接獲比較常見的是教室日誌。通常督學抽查時都會檢查教室日誌,例如第八節或輔導課有沒有上課程進度的內容,而學生會被要求,即便課程上的是進度,教室日誌也要寫「複習」。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今日教育文化委員會開會前接受媒體聯訪,他表示國教署在110學年度有對訪視流程做調整,督學與教育局處人員到學校觀察教學情形時,要考量納入學生座談、了解學生真實反映。

潘文忠認為,督導要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進行,尤其是有被提出陳情、疑似有教學不正常或違規舉措的學校,更必須採用不定時的抽訪,才能了解實際狀況。教育部也將縣市政府的督導納入一般性補助款的規範,希望能夠讓地方政府局處更落實督導、讓辦學教學正常化。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