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彼得杜拉克帶你看中共二十大(上):為什麼習近平敢不顧經濟成長,更加走上極權統治之路?

彼得杜拉克帶你看中共二十大(上):為什麼習近平敢不顧經濟成長,更加走上極權統治之路?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社會,當社會制度無法兌現「社會承諾」,最終民眾就會放棄支持現有的體制,期待一個能夠完成「社會承諾」,更加強而有力的體制取代現有的體制。這就是經濟人的末日,也是「極權主義」誕生的沃土。

在剛剛閉幕沒多久的中共二十大會議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用了種種方式宣示了自己的權威。包括打破中共之前的接班慣例,開啟自己的第三個任期;在權力核心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中,徹底排除了其他派系,只任用自己的人馬;宣示比起追求經濟發展,未來中國將更貫徹習近平提出的「清零政策」跟「共同富裕」政策。

其中最衝擊外界視覺的一幕,就是在閉幕式上,習近平讓警衛直接將中共前領導人胡錦濤「請出」(或說是「架出」)場外。

面對這樣的發展,有的人見怪不怪,畢竟2018年習近平就已經通過修憲手段,將中國的國家主席任期改成終身制。現在習近平繼續當第三任的黨主席,也不過是讓「黨職」配合自己的「公職」任期,延續過去已經在走的政策路線,讓自己走向終身獨裁。但這樣的發展也讓有的人,特別是不少西方媒體跌破眼鏡。

畢竟共產黨的結構是「黨、政、軍」三位一體,其中「黨職」才是最掌握實權的角色。過去習近平雖然將國家主席的任期改成終身制,但這畢竟只是代表「政」的「公職」身份,很多西方輿論還是寄望在中共權力最核心的「黨職」上,習近平會依照慣例接班,最不濟也會推出像胡春華這樣其他派系的人物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培植接下來的接班梯隊。

但習近平最後的安排不只沒有做出接班的安排,甚至連本來在政治局常委名單中的李克強、汪洋等其他派系的代表人物都被踢出去。新任的常委都是習近平的舊部或是親信,其中最有機會擔任下一屆國務院總理的李強,更是從上海市委書記直接高升中央。而他之前最廣為人知的「政績」,就是在今年不惜讓中國GDP增長率砍半,也要堅持在上海嚴格推動習近平的「清零政策」。

伴隨這樣的人事變動,中共同時做出了未來經濟將往「高質量發展」的宣示。這個詞乍聽之下沒什麼毛病,但仔細看他的內容,這象徵了未來比起追求經濟發展跟GDP成長,中共將更重視習近平前兩年提出的「共同富裕」。同一時間,中國國家統計局忽然推遲公布今年第三季中國GDP增長數字,更讓人擔心這是否代表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放棄追求經濟增長,畢竟推遲公布GDP數字是過去50年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到了這裡,就進入了現代西方輿論更無法理解的領域。

一來西方在過去30年間,曾經寄望經濟發展能夠讓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追求民主,帶動中國的政治邁向民主化。結果現在習近平獨裁體制的崛起,證明了經濟發展不只沒有讓中國更加民主化,反而讓中國走向比鄧小平時代以來由中共菁英集體領導的「民主集中制」更加獨裁極權的方向。

二來中共在改革開放後所主打的統治正當性,一直建立在中共專政能確保社會穩定,社會穩定才能確保經濟發展這樣的三段論述上。因此多數的西方輿論都覺得確保「經濟發展」才是中共維持統治正當性的基石。但習近平現在的政策轉向,證明了經濟發展也不見得是中共維持專制體制的必要條件。就算未來中國經濟狀況越來越糟糕,也無法影響到習近平把權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這樣的發展相當反直覺,畢竟拋開中共自己的政治宣傳,經濟發展已經是現代世界衡量政府效能的主流指標。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維持經濟成長,輕則被選民唾棄敗選下台,重則激發民眾革命,讓政局陷入混亂跟動盪。

但習近平現在展現出的政策方向,就是未來在無法維持經濟成長的情況下,還要讓自己更加走向極權。這不由得會讓很多人認為,中共這樣的發展方向遲早會讓政權走向崩潰瓦解。

「保衛民主大師」彼得・杜拉克

但是早在80年前,西方已經有一位大師告訴我們,經濟發展的終點並非民主化,反而可能走向「極權」的興起。而且極權政治導致的經濟衰退不只不會激發民眾革命,反而有可能讓極權統治更加穩固。

這位大師就是以「管理學之父」聞名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台灣多數人對彼得・杜拉克的認識,都是來自他人生中後期的管理學著作。但他人生中出的第一本書,1939年出版的《經濟人的終結》(The End of Economic Man)談得卻是如何從極權興起的世界中「保衛民主」。

這本《經濟人的終結》寫作期間,正好是希特勒的納粹德國與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義大利在歐洲如日中天的時代,當時西方不只無法遏止極權主義在歐洲興起,英法等國更表現出「綏靖主義」的態度,放任這樣的狀況持續惡化。因此彼得・杜拉克這本《經濟人的終結》主要談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捍衛民主,還有強烈抨擊綏靖主義。

不過這本《經濟人的終結》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不像一般支持民主主義的著作那樣一面倒的歌頌民主制度的優越,唱衰極權政治必然瓦解,民主終將取得勝利。彼得・杜拉克很誠實的剖析了西方民主衰弱的根源,以及極權興起的力量究竟來自哪裡?也戳破很多當時(甚至後代)認為納粹創造的經濟奇蹟只是曇花一現,最後必然自我崩潰之類一廂情願的觀點。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很多洞見,不只符合1930年代的西方世界,更能解釋現代中國走向極權、西方「民粹政治」崛起的內在根源。接下來我們就讓「民主保衛大師」彼得・杜拉克來帶領我們,剖析中國為什麼會在經濟發展後走向極權。

「資本主義」跟「共產主義」本質上是一樣的?

我們首先要處理的第一個問題,來自有人可能會質疑,彼得・杜拉克研究的法西斯跟納粹等極權政府明明是「右翼」勢力,而中國共產黨明明就是「左翼」,兩者怎麼能夠相提並論?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很多人在研究中共時會遭遇的困難。明明中共的很多作為,跟右翼的極權政府差不多,但他卻是打著左翼旗號的共產黨。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