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彼得杜拉克帶你看中共二十大(上):為什麼習近平敢不顧經濟成長,更加走上極權統治之路?

彼得杜拉克帶你看中共二十大(上):為什麼習近平敢不顧經濟成長,更加走上極權統治之路?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社會,當社會制度無法兌現「社會承諾」,最終民眾就會放棄支持現有的體制,期待一個能夠完成「社會承諾」,更加強而有力的體制取代現有的體制。這就是經濟人的末日,也是「極權主義」誕生的沃土。

作為民進黨的支持者,我當然會覺得蔡英文很冤枉,明明在全球因為疫情、俄烏戰爭、美中經濟大規模衰退下,台灣進出口跟高科技業還能繳出漂亮的成績單,執政團隊根本是神人。但從彼得・杜拉克的角度來分析,民眾哪會管你民進黨執政的經濟表現神不神。經濟表現得再好,沒有讓民眾感到生活水準提升,或是兌現讓民眾安居樂業的「社會承諾」,民眾一樣會想讓你下台。

這也是民進黨支持者看到黃白政黨(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一直拿高房價、高物價之類的議題來攻擊會這麼憤恨難平,因為站在總體經濟發展的立場,蔡政府的執政表現已經在水準之上。但黃白政黨的攻擊會如此有力,也是因為彼得・杜拉克告訴我們,一般民眾其實根本不在意總體經濟發展的表現,民眾在意的是生活水準有沒有提升,跟「社會承諾」有沒有兌現。

今天經濟表現再好,如果民眾生活感受到的是生活品質下降、社會地位下降,房子更難買,薪水沒有漲,一樣的錢買到更少的東西,那民眾也不會支持這樣的政府跟社會制度。

今天台灣人會尊敬竹科工程師,是因為竹科工程師賺到錢也能透過消費或是投資,帶動台灣其他人生活水準提升,兌現其他人期待的「社會承諾」。如果今天長期只有竹科工程師賺到錢,其他人的「社會承諾」得不到滿足,那台灣遲早也會爆發革命,把竹科工程師抓來吊路燈。

shutterstock_1731789352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扯得稍微有點遠,回歸正題。同樣的狀況無論是在「資產階級」控制的社會,還是在「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都是一樣,民眾其實沒那麼關心經濟發展,民眾關心的是「社會承諾」。今天民眾支持發展經濟,是因為經濟發展大部分的時候可以幫助「社會承諾」兌現,但要是經濟發展無法對實現「社會承諾」有幫助的時候,民眾就會懷疑整個政府跟體制的價值。

「民主危機」的誕生

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社會,當這樣的懷疑持續發展下去,最終民眾就會放棄支持現有的體制,期待一個能夠完成「社會承諾」,更加強而有力的體制取代現有的體制。這就是經濟人的終結,也是「極權主義」誕生的沃土。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實行民主制度的資本主義社會,那就是1930年代以及現代西方世界所遭遇到的「民主危機」。像是美國鐵鏽帶的白人藍領階級之所以會相信美國被「深層政府」掌控,然後尋求強人去對抗「深層政府」,就是源自全球化造成的產業出走雖然讓企業獲利增加,卻毀滅了過去美式資本主義社會保障這些藍領工人生活的「社會承諾」。

彼得・杜拉克說:「資產階級秩序的教義、機制和信仰,唯有基於他們對社會的承諾才能被接受,唯有這項承諾維持有效,他們才得以維持。」

那為什麼有些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體制比較強韌,有些卻相當脆弱?彼得・杜拉克認為差異在於構成這些社會的主體,主導社會價值分配同時佔有社會最高地位的資產階級(白話說就是大老闆跟成功企業家們),過去是不是有帶領社會克服危機,貫徹「社會承諾」的經驗。

如果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過去曾有帶領整個社會克服危機,成功維護「社會承諾」的經驗,這個成功經驗就會增加一般民眾對資產階級的信任,願意給他們機會去處理威脅體制的社會問題。但要是一個社會的資產階級過去從來沒有這樣子的成功經驗,社會大眾很快就會喪失對這些人的信任和尊敬。

彼得・杜拉克說:「資產階級秩序的教義和口號並不具情感的吸引力,他們的力量來自其社會承諾和社會意涵。因此,社會大眾對資產階級秩序的擁戴,與自身的情感毫無關係。一旦人們發現資產階級秩序的內涵無法實現,其教義和口號便不復存在了。」

這其實也說明了為什麼無論是台灣還是西方,「仇富」的情緒往往會伴隨社會問題孳生。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主導了社會價值分配,又享受著最崇高的社會地位。當今天民眾開始喪失對整個體制的信任和尊敬,自然也等於喪失對資產階級的信任和尊敬。當資產階級不再值得尊敬,卻又享受著體制帶來的好處,自然會成為大眾仇視的對象。

前面我們花了不少篇幅在講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危機」,其實是在論證「極權主義」崛起的背景。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們要來談這樣的背景如何在中國發生,催生了習近平的「極權政治」。以及討論為什麼極權主義能在造成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順利運作,藉此來分析習近平將帶領中國走向何方。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中共二十大”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