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軍破紀錄擴編,華盛頓憂核武發展失控勸上談判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62年,美國和蘇聯因為後者在古巴部署導彈而爆發一連串政治與軍事對峙,被認為是冷戰最接近升級為全面核子大戰的一次。現在美國警告,如果北京不願意將核武公開透明,危機可能重演。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路透社等)
美國高級官員週二(11月1日)表示,儘管有60年前古巴導彈危機的教訓,但中國對於討論減少核武器帶來的風險沒有興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才表示,北京將加強其戰略威懾力量。
五角大樓稱,中國正在進行核力量的大幅擴張,並正朝著到2030年擁有1000枚核彈頭的方向發展。但北京長期以來一直抵制與華盛頓的軍備控制談判,認為美國已經擁有更大的武庫。
負責軍備控制、核查和履約的副助理國務卿貝爾(Alexandra Bell)告訴在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辦理的論壇上表示,儘管美國做出了努力,但華盛頓和北京仍未開始就這一問題進行接觸。
貝爾說:「作為第一步,我們真的希望與他們就彼此的理論、危機溝通、危機管理進行對話」,並指出華盛頓與俄羅斯進行這樣的會談已有幾十年。
她也提到:「我們與北京還沒有進入這個空間。因此,我們認為在開始對話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貝爾強調,今年是古巴導彈危機的60週年,中美「不需要重複這種情況」,所以需要在談判桌上直接進行對話。
中國準備擴張核武?
美國空軍大學(US Air University)轄下的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China Aerospace Studies Institute)10月24日公佈《解放軍火箭軍組織》(PLA Rocket Force Organization)報告,披露中國火箭軍的部署,包括基地座標。
報告顯示,中國火箭軍(PLARF)目前轄下共有9處基地,其中6處負責各類彈道導彈作戰。分析研判,自2017年以來,中國火箭軍看似增加了至少10個導彈發射旅,超過三成的增速恐為了大量生產核彈預做準備。
1966年成立的中國火箭軍,前身為「第二炮兵部隊」(PLASAF),自2016年升格為解放軍的第四個軍種後,發展速度備受國際關注。中國火箭軍也陸續強化裝備,如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ASBM)和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的東風-41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ICBM),以及東風-17超高音速導彈(HGV)等。
其部隊規模也同步快速擴張,該報告指出,光是2017年至2019年間,中國火箭軍破紀錄地從29個旅增加到39個旅,擴張幅度達33%。相較10年前,中國火箭軍已從一支短程且易受攻擊的導彈部隊,現擴編為擁有各類核武及常規武器的現代化部隊。
中美爭霸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去年在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通話後說,兩人已同意「尋求開始推進關於戰略穩定的討論」。
但習近平在10月的共產黨大會上表示,中國將加強其戰略威懾力,這個詞通常被用來描述核武器。
美國國防部負責核與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政策的副助理部長強森(Richard Johnson)在論壇上強調,美國希望與中國就「更基本的事情」開始交流,而不是彈頭的數量。
他說:「如果那是北京給出的論據,我們並不要求討論數字……我們說的是,讓我們討論為這種關係設置一些護欄,以便我們不會出現不必要的危機。」
強森補充說,如果北京不願意進行雙邊接觸,可以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宣佈其用於民用目的鈈庫存,來「展示其核建設的一些透明度」。
中國方面,被問到美國國防部公佈《2022年美國防戰略報告》,認為中國對美國家安全構成「最嚴重的系統性挑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報告「充滿冷戰零和思維和唯我獨尊的霸權邏輯」,稱其「暴露了美方為遏制打壓中國刻意編造藉口的險惡用心」。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延伸閱讀
- 美國公布鉅細靡遺的《中國火箭軍組織》報告,勢必掀起一波共軍大清洗
- 解讀美國最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普亭已親手毀掉俄羅斯,美國的敵手現在只剩下中國
- 從中共二十大報告,全面分析習近平未來的台海與對外路線
- 中共二十大:習近平試圖重塑世界秩序,美國將如何改變對華政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