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擴大「被動防禦+主動嚇阻」軍事抗中,布林肯與王毅通話也不是為了「謀和」

美國擴大「被動防禦+主動嚇阻」軍事抗中,布林肯與王毅通話也不是為了「謀和」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白宮一再對外表示「美國不怕競爭,也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美中兩國不必然會馬上劍拔弩張,雙方也會在有限的管道中保持溝通,但這並不是為了「謀和」,而是要讓兩國在競爭過程中,避免誤判而導致情勢失控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對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的疑慮日益加深,認為中共正在加速統一台灣的時間表,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強調,習近平持續領導下的中國,可能會採取更激進的對外政策,尤其是不願維持台海現狀,甚至是會對台動武,他不厭其煩的再三重申,美國會竭盡所能確保台灣的防衛能力。

不僅如此,美軍近期也積極部署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已在關島、沖繩等美軍基地增強先進武力,更規劃在澳洲部署多架可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美國種種的軍事舉動都是針對中國而來,顯示美國對中國的安全疑慮。

美視中為戰略競爭對手,防止中攻台爭奪霸權

由於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政治報告中,提到中國「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雖然他解釋這不是針對廣大的台灣民眾,而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但這並沒有消除國際社會的疑慮,甚至是讓歐美國家認為,這是在為「武力統一台灣」找藉口。

同時,外界更放大檢視習近平所指的「外部勢力」包括了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質疑中共要「使用武力」的對象很多,而「干涉」的定義相當模糊,國際社會任何挺台的舉動都可能會被中國視為「干涉」,這讓區域形勢更趨於不穩定。

縱然外界對於美中是否爆發軍事衝突的看法不一,但兩大強權日益競爭的關係,確實有可能會走向全面對抗,甚至是發動戰爭。

美國圍堵中國的動作愈來愈積極且廣泛,這不只是涉及軍事安全上的考量,更有著爭奪全球霸權地位的顧慮,對美國來說,中國就是戰略競爭對手,必須防範中國可能藉由侵略台灣,來達到「既成事實」的震懾效果,特別是突破美國在亞太地區設下的第一島鏈戰略,美國不可能放任中國為所欲為,畢竟攸關著美國的國家利益跟全球地位,也不利於地緣政治的現況維持。

事實上,中國早有崛起的準備,過去雖然強調「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原則,但從未放棄要「有所作為」的態度,換言之,中國改革開放後所展現出低調不強出頭的一面,只是礙於國力仍無法與美國匹敵的自知之明,待國家地位及影響力攀升之後,如今已不再掩飾內心深處的真正想法。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