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在中共20大後與習近平會面,未來越南外交將更親中遠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北京一直盼望與河內關係能超越美越合作。越南富布賴特大學(FUV)國際關係講師阮成忠(Nguyen Thanh Trung)說,在各界猜測美國總統拜登11月中旬在印尼參加20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後,可能歷史性訪問越南的同時,越共最高領導人先行訪華,也顯示河內目前將越中關係置於越美關係之上。
文:林柏宏
在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舉行會談後,越共總書記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於週二(11月1日)晚上返回河內,「圓滿結束」對中國為期3天的訪問行程。
根據中越官媒發布的聯合聲明,雙方在海上、經貿及反台獨議題上達成共識,希望進一步發展中越關係。
儘管美越關係近期看似升級,但觀察人士表示,阮富仲此趟訪華顯示越南目前更重視與中國的關係,但兩國在南中國海齟齬短期仍難解,雙邊長期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也暫無緩解跡象。
據越南官媒越通社週二(11月1日)深夜發出的新聞稿,阮富仲在訪問結束後已致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我與越南黨和國家高級代表團對此訪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雙方在各場會談和會見中所討論的內容感到十分滿意,相信此訪將為推動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關係繼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指明長期方向。」
阮富仲是於10月30日抵達北京的,成為中共20大結束後,首位訪問中國的外國領導人。不過阮富仲只在中國進行了3天的正式訪問,與原先越方宣布的4天行程不同,對此河內當局並未詳細說明原因。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與越通社報導,中越最高領導人於10月31日舉行會談,習近平授予阮富仲「友誼勳章」,並對他介紹中共20大情況,表示「對社會主義事業和中越關係而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同時也「重視越南在東協中的地位和作用」;阮富仲則說,他「完全贊同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兩黨兩國關係提出的重要建議。越南高度珍視和重視同中國的關係,將發展對華友好合作作為對外政策的頭等優先」。
中國與越南均屬共產黨專制國家,除了這兩國外,全球目前僅有寮國、朝鮮和古巴仍在共產黨獨裁統治之下。
對於阮富仲的北京行,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國際關係講師黃心光(Huynh Tam Sang)表示,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逾8個月並攪亂全球地緣政治秩序之際,河內當局認為最高領導人訪華有其必要,以防止中國不會在未來對越南構成進一步的國安威脅。
在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举行会谈后,越共总书记阮富仲于周二晚上返回河内,结束了为期3天的对华访问。据分析,越中领袖会晤意味着越南仍高度看重跟北京的关系,甚至将中越关系置于美越关系之上,但两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争端、以及长期的贸易失衡问题,仍难使中越关系在首脑会谈后出现实质性改善的迹象。 pic.twitter.com/R7ivyDEIQX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November 2, 2022
中越關係大於美越關係
黃心光告訴美國之音:「對於越南來說,阮富仲先生訪問中國至關重要,因為在烏克蘭戰爭對毗鄰大國的小國造成揮之不去的安全影響之際,這有助於加強這兩個鄰國之間的關係。越南也需要向中國保證,這個東南亞國家仍然高度看重中越關係。」
至於中國方面,有鑑於美國拜登政府逐步擴大印太戰略佈局,以聯合盟友圍堵中國的態勢明顯,也在美國太平洋論壇WSD-Handa擔任非駐地研究員的黃心光認為,北京亦希望藉由會見阮富仲,來阻止美越關係進一步升級。
黃心光說:「對於中國來說,這個強國充分理解越南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重要性,特別是當許多國家正在努力加強與越南的關係,迫使越南選邊站隊。由於越南被認為在美中競爭中搖擺不定,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會向越南確認,(類似)烏克蘭戰爭(的衝突)不會在越南上演。北京將繼續重視與河內的特殊關係,且身為大國的中國還需要強調美國在參與(印太)區域事務所帶來的迫在眉睫的威脅,以阻止河內與美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早在2008年,越南就與中國就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隨後又與美國於2013年宣佈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在越南對外關係上,這比「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低了兩個檔次,也暫未升格至美方先前提議的戰略夥伴關係。
北京一直盼望與河內關係能超越美越合作。越南富布賴特大學(FUV)國際關係講師阮成忠(Nguyen Thanh Trung)說,在各界猜測美國總統拜登11月中旬在印尼參加20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後,可能歷史性訪問越南的同時,越共最高領導人先行訪華,也顯示河內將越中關係置於越美關係之上。
阮成忠告訴美國之音:「很多人熱議越南能否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但目前看起來越南較偏向中國。越南很看重與中國的關係,因為他們認為這有利於區域穩定。」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warded Nguyen Phu Tro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CPV) Central Committee, the Friendship Medal of the PRC. pic.twitter.com/UXwkM92OcY
— Hua Chunying 华春莹 (@SpokespersonCHN) November 1, 2022
南中國海歧異未解
雖然中共與越共最高領導人會晤看似進一步鞏固了雙邊關係,但兩國長期以來在南中國海部分海域有主權爭議,不時導致關係緊張。
不過,中越官媒在阮富仲訪華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已「就海上問題深入坦誠交換意見,認為妥善管控分歧、維護南海(南中國海,越南稱東海)和平穩定至關重要」,並說兩國同意「繼續推動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符合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南海行為準則」,也「不採取使局勢複雜化、爭議擴大化的行動。」
這份聲明是否顯示,中國將在中越領導人會晤後,減少其在南中國海的擴張動作?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的黃心光並不這麼認為,他說:「我預計中國的南中國海政策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中國領導人可能會對越南堅稱,中國不會在此爭議海域尋求霸權,但我們都知道中國領導人口惠而實不至可謂臭名昭著,所以中國可能會繼續在南中國海的人工島上建設港口、軍事前哨,甚至反艦系統。」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副教授陳宗巖也與黃心光看法一致,表示即便中越領導人在會晤期間談及南中國海議題,也難以化解兩國在這塊具主權爭議海域上的矛盾,中國在海上的灰色行動可能加劇,而越南恐難招架。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