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止不住,核酸改自費遭疑地方財政撐不下去,多家檢測企業應收帳款暴增

中國疫情止不住,核酸改自費遭疑地方財政撐不下去,多家檢測企業應收帳款暴增
圖為10月26日,福州市進行全員核酸檢測。Photo Credit: 中新社 via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地方財政被常態化核酸檢測拖垮再添實證。財報顯示,中國多家核酸檢測上市公司今年前3季盈利雖然大增,但應收帳款也隨之暴增,甚至超過同期淨利3倍,顯示公家欠債越來越多。

中國疫情止不住,多地核酸改自費遭疑財政撐不住

(中央社)中國官方3日公布新增3200例本土病例,多地本月起常態化核酸檢測改自費,遭質疑地方財政恐撐不下去;另廣西、安徽等地搭乘火車停止查驗核酸,但出站地仍要提供,防疫多頭馬車困擾民眾。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上午公布,2日零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共3372例(含確診與無症狀感染者),其中本土病例單日新增3200例、境外移入172例。

其中新增本土確診531例,包括內蒙古192例、廣東103例、福建52例、河南35例、北京28例等;另本土無症狀感染2669例,主要為內蒙古741例、新疆376例、廣東356例、黑龍江191例、河南141例、湖南125例等。

當天新增病例以內蒙933例及廣東459例居多。

中國本土疫情在中共二十大舉行前每日約800例,會議結束後感染人數激增,當前單日新增數已經突破3000大關,呼和浩特、廣州、福州及鄭州面臨防控考驗,鄭州航空港區2日更宣布實施7天靜態管理。

中國政府執行動態清零,地方過去買單核酸檢測費用,但貴州省貴陽市1日起除醫療人員、物流人員、商場人員等仍可免費受檢,其餘核酸檢測取消全面免費制, 另四川、甘肅、湖南省也有縣市發布相近通告。

有民眾在網上解讀,這是邁向正常化生活的第一步;但有人認為,出入部分場所仍被要求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配合政策卻必須自費,這不合理;另也有人說,地方財政恐是撐不下去了。

與核酸政策相關的措施還包括多地發布通知,乘火車飛機出行不再查驗核酸證明。中媒《界面新聞》2日報導,廣西桂林、柳州、賀州、梧州、貴港、來賓等6市與廣東湛江等地乘火車不再查驗核酸,但出站仍需要,另安徽合肥新橋機場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目的地仍要。

但網友對現行防疫政策多頭馬車深感困擾,指外出依舊不便,不查驗核酸檢測報告的地區非常有限,而且即便出了這個城市不檢查核酸檢,到了另一城市後很可能還是要核酸報告。

RTXJHSR8
圖為成都市民正進行核酸檢測。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地方沒錢了,中國核酸檢測企業應收帳款比利潤多

(中央社)中國地方財政被常態化核酸檢測拖垮再添實證。財報顯示,中國多家核酸檢測上市公司今年前3季盈利雖然大增,但應收帳款也隨之暴增,甚至超過同期淨利3倍,顯示公家欠債越來越多。

據中媒《第一財經》報導,在A股的8家核酸檢測企業,多數盈利繼續以2位數甚至3位數增長,但伴隨著收入增加,不少企業的應收帳款繼續居高不下,應收帳款甚至超過同期淨利潤。

這8家核酸檢測企業中,有6家企業的業績還在增長,分別是蘭衛醫學、凱普生物、迪安診斷、達安基因、譜尼測試、金域醫學。今年前3季,這些企業淨利潤分別年增240.73%、130.04%、96.94%、94.52%、94.10%、46.41%。

報導指出,核酸檢測企業的業績增長,COVID-19核酸檢測量增加是一大推動因素。迪安診斷表示,「公司助力各地抗疫防疫攻堅,積極開展核酸檢測業務,新冠檢測業務增量明顯」。

報導並指出,在業績增長的核酸檢測企業中,應收帳款相應也在增加。今年前3季,蘭衛醫學、凱普生物、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金域醫學、譜尼測試這些企業的應收帳款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75.25%、146.32%、84.18%、76.65%、65.67%、27.16%。

截至第3季末,多數企業的應收帳款超過同期淨利潤,其中,譜尼測試、迪安診斷、蘭衛醫學、金域醫學今年前3季的應收帳款是同期淨利潤的3倍以上。

蘭衛醫學表示,公司應收帳款增加,主要是報告期業務快速增長、大篩查核酸檢測業務「回款期較長」所致。

凱普生物則稱,公司上半年應收帳款增幅較大主要是接受政府委託(含香港地區)的新冠檢測服務收入增長迅速,相應的回款結算有一定的週期,導致應收帳款增加較多所致。公司主要客戶大多為公立醫療機構和各級政府,信用狀況良好,應收帳款發生壞帳的風險較小。

據醫藥領域自媒體《深藍觀》此前報導,在這看似遍地黃金之下,中國核酸檢測公司紛紛陷入了回款「拖欠門」之中。

在河南,知名的幾個核酸檢測大企業都有政府押款。有企業老闆為了扛住現金流的壓力,從銀行借貸了人民幣4、5000萬,墊在裡頭。

一家協力廠商檢測公司參與上海核酸大規模篩查,「做了一兩個月了,至今還沒有結過帳。如果是大產能的企業,一天光試劑,成本就是幾百萬。」

深圳的一家核酸檢測公司,去年核酸大篩查的回款,到今年3月份仍未收到。

「有的回款週期可以長達半年到9個月,一個季度一回的,算是非常快。像這種企業端的回款,拖個大半年、一年,很正常。」北京一家國資背景的核酸檢測公司部門負責人提及,拖欠幾個億的都有。

報導指出,這些大公司縱然有專門商務團隊去要這一筆筆應收帳款,最終也得負責人親自上陣,去追回款項。而後入場的核酸檢測企業,本身實力不強,就得老闆自己扛。但能扛多久,誰也回答不了。

報導並指出,現在入局的核酸檢測企業,難免遇到核酸檢測不斷降價、成本高企不下,但利潤越來越薄的局面,「以後核酸檢測企業越來越拼的是規模化成本和現金流。」這幾乎是所有入局的中國核酸企業檢測機構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