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風吹】美國期中選舉懶人包:有哪些重要看點?兩大黨的選情又如何?

【國際大風吹】美國期中選舉懶人包:有哪些重要看點?兩大黨的選情又如何?
Photo Credit: 國際大風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2美國期中選舉,關係到拜登執政成果,也會影響墮胎權、氣候變遷、俄烏戰爭、對中與對台政策,而民主黨選情並不樂觀,可能會失去眾院多數,他們能有效催出支持者出門投票的動力嗎?

台灣九合一大選即將登場,但在這之前,美國也要在11月8號舉行所謂期中選舉。

期中選舉的意思是在美國總統任期中間的時候,所舉行的大選。那期中選舉要選什麼呢?其實這一天要選的職位超級多,上從聯邦層級的國會議員,下到州政府和地方層級的首長、財政、司法官員、民意代表等等。全部加起來,這一天美國有好幾千場選舉要進行。

不過可別以為,這只是美國國內的政治活動,跟外國沒什麼關係,因為如果執政黨選不好,失去國會多數的話,拜登有可能此變成所謂跛鴨總統,想做什麼事都會被國會牽制,也影響美國內政和外交政策。這一集就來看看,期中選舉可能衝擊哪些議題?投票前夕,美國兩大黨的選情又如何呢?

期中選舉重頭戲:誰能掌握國會多數

當然,州長、州議會等等選舉也很重要,但期中選舉最關鍵的戰場,還是在國會山莊。

簡單介紹一下,435席的眾議院,是依照各州人口比例來安排席次,人越多的州,眾議員就越多。任期2年,每2年就要全面改選。而總共100席的參議院,則是不分大小州,每州固定選出2位參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3分之1。以這次大選來說要改選35位。

民主、共和兩大黨,誰能拿下參眾兩院的多數優勢,至關重要。畢竟國會掌握立法權,也負責審議政府預算和重大人事安排。

chart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穎像

而目前執政的民主黨,在眾院只有9個席次的優勢,在參院更是剛好只有50席。只是身兼參院議長的賀錦麗可以在表決平手的時候投票,打破僵局,除此之外根本沒有優勢。這麼小的差距,也反映出此刻美國政壇的激烈對立。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選後的國會很可能還是高度對立,不是一黨在兩院微幅過半,就是兩黨各佔一院,這一切不確定性會讓政府服務國家的效能,以及拜登落實施政目標,都更困難。

美聯社首席國會記者 馬斯卡羅(Lisa Mascaro)

期中選舉將衝擊哪些議題?

身為全球最大民主國家之一,美國在各種領域的作為,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全世界。那這次期中選舉的結果,會影響哪些議題呢?

首先是墮胎。還記得今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將墮胎是否合法的問題,交還給各州自行決定嗎?這個判決立刻導致13個州啟動或預告要實施墮胎禁令,同時也在民間引發激烈論戰。

共和黨通常比民主黨更支持限制墮胎。而這次期中選舉,州長和州議員候選人的墮胎立場,成為重要政見。同時,拜登喊出如果民主黨掌握國會多數,會推動立法來保障全國女性墮胎權,部分共和黨國會議員則已經提案禁止懷孕15週後墮胎。美國對於墮胎權的保護會增加還是減少,除了直接衝擊美國社會之外,更會激化其他國家的相關討論。

請各位記得,最後決定權不在法院,不在立場極端的共和黨籍議員,最後決定權在你身上,如果你做好投票的本分,我保證民主黨國會議員也會做好我們的本分。有你的支持,我明年1月就會讓羅訴韋德案立法生效。

美國總統 拜登

第二是氣候變遷。川普任內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拜登當選之後則連忙重新加入,同時最近還透過立法啟動更大規模的綠能投資。不過共和黨內懷疑或不承認氣候變遷的人比較多,所以如果取得國會多數,美國的政策有可能再度修正。作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碳排國,美國怎麼做,顯然會影響全球減碳的成果。

第三,對於民主體制的信任感,也是這次大選的焦點之一。畢竟川普堅稱2020年大選是民主黨做票,才會讓他輸掉。

儘管沒有任何大規模舞弊的證據,但示威者硬闖國會山莊,試圖阻止國會認證選舉結果的景象,顯示部分美國民眾對民主失去信心。事隔幾乎2年後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這次期中選舉有六位共和黨籍的州長或參議員候選人已經表明,不一定會接受選舉結果,另外有5位拒絕回答這個問題,其中有很多都在所謂關鍵搖擺州。

國會團體照_RTX8KOOL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地方選舉官員也說,這次有不少人對於信件投票或電子投票機產生疑慮,而萬一到時候再度爆發類似的暴動或暴力事件,恐怕又將撕裂社會。

我們真的碰過有人,一直來問不在籍投票的事,因為第一次來的時候他們不相信,因為在外面聽了太多謠言,他們說我不信,太容易舞弊了。

俄亥俄州德里鎮書記官 霍普(Evan Hope)

至於外交政策,通常不論政權如何輪替,都會有一定的延續性,但是這次期中選舉的影響可能會更直接。

首當其衝的是俄烏戰爭。今年開戰以來,美國對烏克蘭提供的軍事、經濟、糧食援助,總額已經超過650億美金。上次美國在一年內對單一國家提供這麼多的援助,已經是越戰時期了。

不過,現任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也就是如果共和黨在選後贏得眾院多數,就會成為議長的共和黨議員麥卡錫最近表示,美國人正面對龐大的通膨壓力,烏克蘭雖然重要,但我們也不能亂開空白支票。另外,像前總統川普也公開表示烏克蘭和俄國應該要趕快進行和平談判。

儘管共和黨也有對俄國的鷹派人士,但外界擔心,如果共和黨拿回國會,對烏克蘭的援助力道可能會衰退。

在對中政策上,兩黨的整體風向都是跟中國對抗。拜登任內,美國國會通過了晶片與科學法案以及通膨削減法案,兩個法案分別強調在半導體和綠能科技上,美國都必須取得對中國的競爭優勢。另外像針對從新疆進口製品的防止維吾爾人強制勞動法,更是順利過關。

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行程引起爭議的時候,共和黨的支持聲浪甚至比民主黨還大。更別提,關乎對台軍售與提升美台關係的台灣政策法,也已經通過外交委員會表決,列入參院議程。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分析中心主任吉爾認為,不論選舉結果如何,美國對中政策應該都不會有劇烈改變,但假如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都取得優勢,那麼未來如果有更強硬的對中法案,拜登就更沒有立場用總統否決權去阻擋。

美國兩大黨的國會選情如何?

那麼,美國兩大黨的選情到底如何呢?必須說,對執政的民主黨來說,國會選情並不樂觀。

從近幾十年的歷史來看,在任美國總統所屬的政黨,幾乎都會在期中選舉遭到選票懲罰,損失一些國會席次,只有很少數的例外。這個魔咒在華府幾乎已經是一種常識。

chart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穎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