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切都是「學習」而來的:創傷與解離的復原之旅

一切都是「學習」而來的:創傷與解離的復原之旅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有不同的情感,而其實我們可以避免一味用病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或「症狀」。很多情緒、行為和問題,其實也是「學習」而來的,背後也有原因和意義。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很多時候所謂的「情緒病」不過是生存之道,只是傷痛經歷中「學習」而來的東西。

從創傷與解離中復原,原來也是一趟學習之旅[10]。路雖艱,卻非不可能達成。

創傷與解離倖存者,往往就是過去有一些不太好的經歷,讓我們學習了一些不太健康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學會過度壓抑情緒,學會裝兇惡來避免被欺負),同時也因為缺乏一些良好的學習對象(例如:一個平心靜氣、懂得理性溝通的父母),使我們無法好好學習一些本應學會的東西(例如:原來生氣了,是可以用說話表達出來,而不是一定要掉東西來傷害對方的)。

從創傷與解離中復原,我們需要學習的事情有很多。

我們要學習健康的因應方式,例如情緒調節技巧、呼吸練習,來應對情緒和壓力反應。

我們要學會遠離危險和有「毒」的人(toxic people),學會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界線,為自己建立一個身心安全的環境。

我們要學習,原來適當地表達情緒,是OK的。

我們要學習,健康、和平、非暴力的溝通方法。

我們要學習,原來每個人內心都有很多不同的情緒、部分,這都是OK的,我們可以慢慢跟自己的「阿憂」、「阿愁」好好相處和合作。

我們需要學習,原來過去一些想法是不太理性的,那些非黑即白、絕對化、災難化思想其實都只是過去想保護自己的想法而已,現在可能已不太恰用。

shutterstock_259525439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學習,原來我們可以愛人,也可以被愛。從愛與被愛的過程中,從新的、健康的人際關係裡,我們重新學會小時候未有機會學到的一切──如何關心別人、如何照顧情緒、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讓彼此感到安全、如何哀悼過去的痛傷……

說出來當然容易,復原的馬拉松之旅當然不容易。

可是,只要有決心,我們可以創造一個適當的環境(遠離持續的傷害,建立安全環境),配合親友及/或專業人士的支持,從創傷與解離中復原,絕非不可能之事。

我們的大腦神經有其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既然現在好像「不太好」的東西是過去學習而來,那麼我們現在只要努力學習,也能培養出新的情緒和行為模式吧。就好像學音樂一樣,過去彈琴的手法學錯了,現在要重新學習當然不太容易,但這也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

共勉!

注釋:

  1.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SAMHSA's concept of trauma and guidance for a trauma-informed approach. 2014.
  2. McLean, C.P. and E.B. Foa, Prolonged exposure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review of evidence and dissemination. 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 2011. 11(8): p. 1151-1163.
  3. Ross, D.A., et al., An integrated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on formulation and treatment planning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 educational review. JAMA Psychiatry, 2017. 74(4): p. 407-415.
  4. Steele, K., O. Van der Hart, and E.R. Nijenhuis, Phase-oriented treatment of structural dissociation in complex traumatization: Overcoming trauma-related phobias. Journal of Trauma & Dissociation, 2005. 6(3): p. 11-53.
  5. Giller, E. What is psychological trauma? 1999.
  6. Fung, H.W. and I.W. Lao, Complex dissociative disorders: Cross-cultural trauma disorders (in Chinese: 複雜解離症:跨文化的創傷心理障礙). Clinical Medicine (in Chinese: 臨床醫學), 2017. 79(1): p. 39-48.
  7. Fung, H.W. and C.A. Ross, Be a teammate with yourself: Understanding trauma and dissociation. 2019, Richardson, TX: Manitou Communications.
  8. Fung, H.W., et al., A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etrayal trauma and dissociative feature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2022.
  9. Fung, H.W., et al., Recent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s for people with dissoci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Trauma & Dissociation, 2022. 6(4): p. 100299.
  10. Fisher, J. The work of stabilization in trauma treatment. Trauma Center Lecture Series, 1999.

延伸閱讀:破碎的心也可復原:認識心理創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