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挽銀河水》:李鴻章的外籍顧問馬士,看不慣清朝這種官僚「敗性」根深蒂固的國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使貪汙朋黨等問題不是清代獨有,但要毅然把這些惡習連根拔起,看在一般士大夫的眼中,無非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不太符合時代國情。在這個大前題下,馬士屢次與盛宣懷產生磨擦,大概也是意料之內;而盛氏對他的建議大多置若罔聞,我們也不難理解。
就以馬士為例,即使他並非土生於華、土長於華,但對中國官僚制度的情況、特質與弊病均具有一定的認知和觀察,當中有不少立論,更非一般士大夫所能大膽提倡的。
小結:中國官僚文化下的一種回應——馬士對其身分認同的選擇
從馬士的「在幕生涯」與其對「自強運動所持有的思想」出發,相信我們可以嘗試解構他來華之後,在身分認同的問題上,作出何種抉擇;至於他針對李幕「幕風」所提出的大小意見,大概也有助我們了解他對清季官僚體系作出的肆應若何。
事實上,馬士在來華以後,加入李幕之前,早已對中國問題愈漸關心;與此同時,他亦充分了解西洋雇員在東西交接與角力下的位置與角色,屢次發揮其專業為中國的自強事業貢獻綿力。例如他在一八七七年華北旱災的救援、籌款與善後工作;以及協助清室購買英艦超勇、揚威等事宜,無一不是身體力行,盡心盡力。
及後馬士在「兼容東西人才」的「李幕」內出任幕僚,為了加以鞏固招商局與海內、外洋商的聯結,他便積整籌劃和建議一系列的發展方向與藍圖(有關這一方面,我們在下一章將會繼續討論),凡此種種勞績理想,均沒有辜負他「佐主為治」的幕僚角色。
可惜的是,即使「李幕」在人物組合上是東西兼容,但其幕制理念與形態卻依舊無法與中國官場的「貪腐」與「結黨」陋習全然脫鉤。而李氏在「盛、馬糾紛」的取態,更加顯示這個「結合東西人才」的菁英集團,並不一定能夠妥善作出揉合;紛爭、衝突在這個幕府之內可謂時而有之。
在這種客觀形勢下,西方幕友便需自覓「生存之道」,作出相對的肆應。顯然,單憑積極建言而置「仕官文化」於不顧的顧問角色大多難以「生存」,反之能否與幕主與幕僚們建立一種穩定關係,方為箇中的決定因素。以實幹、廉潔見稱的馬士,最後便在這種氛圍之下,毅然作出離開李幕的決定。
就馬士對實踐洋務運動的理念而言,我們也可以了解他對清季官僚文化的認同程度。馬士認為「洋務」要健全發展,必先對中國官僚習性的腐敗因子作出衝擊。他認為貪汙舞弊、結黨營私,乃是中國自強企業未能大力擴展的死結。他在輪船招商局擔任顧問期間,已屢次向赫德、德璀琳談及招商局的各種陳陋惡習,他甚至以辭去幕員身分作為「示威性」抗議,希望喚起李鴻章去舊革新的決心。
然而,馬士針對洋務實踐的構想,就中國官僚文化的「根本性」和「習慣性」而言,所能衝擊的力量實在有限。再加上馬士當時只是李幕內的一名洋幕僚,在李鴻章「重華輕洋」的一貫原則下,馬士所能製造的更動自然更加輕微。
所以,馬士決定請辭,便是他對中國官僚文化未及認同、對幕府習性未能適從的有力證明。但馬士離開「李幕」後,由於與海關網絡的關係,以及他對中國的「情意結」,所以便堅持任職海關衙署接近二十二年之久。
自此,他未有對「李幕」,以至是中國的官僚文化再次作出「衝擊」,反而專注關務工作,著書立說。由此可見,馬士對清季官僚制度的挑戰是選擇「退而遠之」,但卻未放棄他對中國問題的關懷,相信這種肆應態度,大概可以看作是一種「半隱」與「淡出」。
總括而言,馬士在任職李幕時所作出的各種反響,或許能夠補足清季西方顧問的形象與角色。縱然部分西方專才只是擔當自強運動的技術性顧問,但當中亦不乏熱心中國國情、意欲扎根中國的「文化中介者」(cultural brokers)。他們未必能夠全面接受中國幕府、或是官場的習性而盡展所長,但透過馬士的例子可見,他們或會選擇像「洋海關」的「容身之所」,默默耕耘,為中國的自強運動作出貢獻,謀求福祉。
相關書摘 ▶《手挽銀河水》:薛福成意識到自強運動需要農政支持,重新解構士農工商的四民關係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手挽銀河水:清季人物、歷史與記憶》,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布琮任
以不同視角展讀清季歷史人物眼中的時代洪流,
在行雲流轉的文字中,
看到一個龐大揉雜的歷史空間。
本書通過對清季個別歷史人物進行的微觀研究,
彰顯他們的意志與信念,
呈現這群知識人對家國穩定、盛世太平的追求與盼望。
在人物的經歷更迭中,捕捉清季歷史的側影。
手挽銀河水,一展函夏雄圖。
自乾隆遜位、嘉慶登極以降,清帝國的內憂外患紛至沓來,衰世之象耳目昭彰。在這個日益多事的非常時代,不論是中國的知識分子還是在華的西洋顧問,也不乏矢志力挽狂瀾、積極追尋改革蹊徑的大小人物。值得注意的是,這批文化學人在苦思維新出路、急切謀求復興富強之際,卻不約而同地遭遇各式各樣的問題與制肘,致令他們對自身的經歷、信念和傳統涵養作出探問與反思……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