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抗中保台」與地方選舉無關?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需要適格的民防指揮官

誰說「抗中保台」與地方選舉無關?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需要適格的民防指揮官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8年的地方選舉差點讓台灣再陷入中國泥淖,在2022年底這場同時是選擇地方民防指揮官的選舉,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務必要選出一位適格且讓民眾能安心的民防指揮官。

台灣地方選舉進入最後一個月的階段,隨著選情加溫,「抗中保台」也已成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地方首長雖然沒有外交、國防及兩岸事務的權限,但因其身兼地方民防指揮官的角色,台灣又長期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特別是在中共二十大後,習近平順利邁入改革開放後前所未有的第三任期的情境之下,各界推測中國更有機會採取有冒進的軍事行動,甚至在2027年之前有「武統」台灣的可能性。

面對中國的軍事恫嚇,保護國家安全已不分中央或地方,各縣市如何配合國安事務?地方首長的保防思維為何?以上的答案變得非常重要,提出「地方的民防對策」也成為有意擔任縣市首長的候選人責無旁貸的工作。

台灣地方選舉,其實也深深影響兩岸情勢

長期以來,中國對台統戰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滲透行徑更是不分中央或地方。習近平在今年中共二十大的政治報告中,明確表示「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顯然對中共而言,只要能完成兩岸統一的使命,要採取各種手段也在所不惜。

回顧過去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國雖然在馬英九執政時期,推出相當多特准的惠台措施,當時國民黨政府也毫無保留遞出橄欖枝,以為配合喊出「九二共識」就能換來中共接受「一中各表」,甚至求得可以苟且的「和平夢」;但是,事實證明,這只是中國緩兵之計,兩岸任何官方交流都只是「統戰」的伎倆罷了。

2018年地方選舉的結果,給中共「反獨促統」的幻想,當時親中政黨豪奪22個縣市首長,「韓風潮流」讓台灣差點陷入民粹式的民主倒退。不過當時香港面臨中國暴政的畫面也歷歷在目,讓國內多數民眾驚覺中國滲透台灣的嚴重性,同時習近平又推出了所謂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激發出2020年的大選結果展現出台灣抗拒中國的堅定立場,也因為如此,台灣才能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

無論是防疫、國會外交、半導體產能、國防安全等,主要民主國家都相當看重台灣的重要性,不只是戰略位置的價值,更有著民主政治信仰的認同,同時呼應了國際社會「抗中」的主流意識,台灣站在同一陣營的最前線。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2022台灣九合一選舉”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