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海外華僑的支持,就沒有建校26年的國立金門大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走進金門大學校園,也許會看見一些台灣人不一定認得的人名,如楊忠禮理工學院、楊肅斌演講廳、黃祖耀人文社會學院,其實他們都是在東南亞富甲一方的金門人後代,如果沒有海外的金門華僑捐助興學,就不會有今日的金門大學。此外,儘管就讀金門大學的陸生減少了,但近年金門大學成功招收了更多僑外生,尤其印尼僑生人數增加,顯現了金門大學與海外華人社群連結的特性。
今年的11月金門很熱鬧,除了11月7日是解除戰地政務管制30週年外,4日也是國立金門大學的26週年校慶。
實際上,國立金門大學(以下簡稱金門大學),不只是金門人的大學,或「中華民國台灣」的大學,而是世界金門人的大學。究竟是有怎樣的故事,讓建校僅26年的金門大學,有著不一樣的歷史厚度呢?
海外金僑回饋家鄉興學
走進金門大學校園,也許會看見一些台灣人不一定認得的人名,如楊忠禮理工學院、楊肅斌演講廳、黃祖耀人文社會學院,其實他們都是在東南亞富甲一方的金門人後代,或曰金門華僑(簡稱金僑),如楊忠禮(1929-2017)是馬來西亞上市公司楊忠禮集團(YTL GROUP)創辦人,楊肅斌是楊忠禮長子,而黃祖耀是新加坡大華銀行(UOB BANK)主席。
金門大學的前身,是1997年由國立高雄技術學院(現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在金門設立的分部,2000年更名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三年後獨立設校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最終在2010年核准升格為如今的國立金門大學。無論是在哪個階段,都少不了海外金僑的支持,才讓處在離島的金門大學能成功辦學至今,在校人數也達到了4215人(110學年)。
提到金僑對金門大學的支持,就不得不提來自馬來西亞的楊忠禮,楊忠禮對金門大學的發展貢獻良多,至今楊忠禮家族給金門大學的捐款已逾新台幣一億元。楊忠禮在2014年獲聘為金門大學的終身名譽校長,2017年仙逝後,金門大學為表紀念,在2018年12月成立楊忠禮紀念館。
除了楊忠禮家族,金門大學校內各處隨處可見的人名,多是散佈在海外各國的金門華僑所捐贈、認養的,如新加坡大華銀行主席黃祖耀認養的人文社會學院,還要以印尼STUD集團黃進益命名的休閒管理學院等,相關捐贈名單可參考金門大學的官網。



少了陸生後,來了更多僑外生
以往媒體報導就讀金門大學的福利時,多會提到教育及交通津貼、三節配售高粱等福利,為了招收更多僑外生就讀,至111學年度為止,金門大學也祭出第一年免學雜費的優惠,還有新台幣4萬元的獎學金招攬僑外生。不過,還有個更特殊的優惠是,只要是祖籍金門的僑生,就能享有四年免學雜費的優惠,費用完全由金門縣政府補助,而來自馬來西亞的李嘉瑩就是其中一位受惠的金僑子弟。
22歲的李嘉瑩來自馬來西亞巴生(KLANG),巴生市除了是馬來西亞肉骨茶的發源地而聞名外,也是許多祖籍金門的華人聚集的地區,而李嘉瑩曾就讀的巴生興華中學,楊忠禮生前就曾任這所中學的董事長多年,也為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出錢出力。
現就讀金門大學企管系四年級的李嘉瑩表示,只要沒有被連續二一退學的話,基本上大學四年就能享有金門縣政府提供給金僑子弟的教育補助,但如果延畢的話就沒辦法獲得補助了,至於如何證明自己是金僑子弟,李嘉瑩稱只要跟所在國的金門會館申請證明書就可以了,如馬來西亞的巴生金門會館。

金門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以下簡稱國際處)的國際長顏郁芳表示,在籍的金門籍僑生大概有30多人,她從未聽聞有金門籍僑生因學雜費全免而不思進取被退學。根據教育部110學年度的統計,金門大學的境外生共有162人,可見金門籍僑生比例不小。顏郁芳指出,近年積極在海外招生策略奏效,107學年度只招到9名僑生,111學年度攀升至67人,比疫情前還高。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出國招生(只能線上辦教育展),以及中國大陸不再開放陸生赴台就學的衝擊,但金門大學的境外生仍在穩健成長,關鍵在於該校在2018年成立了國際處,以往招生、輔導境外生(僑生、外籍生、陸生及港澳生)的工作都是掛在研發處。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金門大學境外生人數最高峰是105學年的211人,但當時的情況是陸生佔了64%(135人),接著整體境外生人數往下滑,最低是109學年的155人(陸生剩71人,仍佔45.8%),直至110學年境外生人數才回升至162人,而陸生只剩下47人(佔29%)。上述數據意味著,儘管受到兩岸局勢而影響了陸生的招生人數,但在2018年成立國際處後,金門大學在招收更多僑生、外籍生的策略已奏效,尤其是印尼的招生成果。

在105學年印尼學生只有2人,到了110學年已成了金門大學第一大境外生來源國,共有64人(佔39.5%),同時期的馬來西亞學生人數,則從105學年的36人降至119學年的26人。根據國際處提供的資料,即使是今年(111學年度)的僑生新生註冊人數,馬來西亞只有6人,印尼則有51人之多。對於印尼學生人數超車陸生、馬來西亞學生的現象,在2018年接任國際長的顏郁芳表示,因為馬來西亞已是紅海市場,而印尼還是藍海市場。
由於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體系完善,當地約700萬的華人的華語能力佳,因此多年來是台灣各大學樂於經營的市場。儘管印尼的非官方統計指當地華人也有1000萬人之多,不過印尼華人曾遭受排華運動影響,華文教育已沉寂多年,儘管近年也有復甦之勢,但華語能力仍不比馬來西亞學生。
顏郁芳指出,適逢2018年是陳建民教授接任金門大學第三任校長,其政策是積極招攬更多海外學生,因此國際處才得以這年成立,如2016年時才有一位外籍生(阿根廷籍),國際處成立後的隔年(108學年)才有更多外籍生就讀該校。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