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海外華僑的支持,就沒有建校26年的國立金門大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走進金門大學校園,也許會看見一些台灣人不一定認得的人名,如楊忠禮理工學院、楊肅斌演講廳、黃祖耀人文社會學院,其實他們都是在東南亞富甲一方的金門人後代,如果沒有海外的金門華僑捐助興學,就不會有今日的金門大學。此外,儘管就讀金門大學的陸生減少了,但近年金門大學成功招收了更多僑外生,尤其印尼僑生人數增加,顯現了金門大學與海外華人社群連結的特性。
國際處成立後,顏郁芳在2020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前多次到海外招生,以及拜訪各國的金門僑團。顏郁芳在馬來西亞時觀察到,當地的招生狀況競爭激烈,馬來西亞學生多選擇到台灣本島的公私立大學就讀。李嘉瑩也提到,儘管馬來西亞的金門會館也會提供獎學金鼓勵金僑子弟就讀金門大學,甚至楊忠禮也設有獎學金鼓勵非祖籍金門的華人來金門求學,但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到台灣。
當顏郁芳到印尼時,發現其它台灣大學在印尼的招生並不積極,因此她決定應深入印尼,積極到各地區招生,並和多所印尼高校簽署MOU,最終事實也證明其策略是對的。不過顏郁芳也強調,儘管印尼也有不少祖籍金門的華人,但她並不是針對金僑子弟而已,無論是印尼學生,或是其他國家的學生,她只尋找合適的人。
顏郁芳坦言,金門這離島的繁華程度當然不比有101大樓的台北,甚至不比對岸的廈門,但不是每個留學生的狀況都適合在大城市生活。顏郁芳說,如果招生時,面對到的學生堅持想要到繁華的台北看看101大樓,她當然不反對,但她也會說明金門的優勢,如消費水平就比台北低很多。顏郁芳提到,有的外國學生就因此在金門存了許多錢,加上這裡的生活較單純,也更有時間去學習,因此她不認為到金門大學留學是無意義的。
顏郁芳強調,她不想要為了學生人數數字好看而拼命招生,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招太多不適合的學生,校方也無法妥善照顧他們,最常學生大學四年畢業都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的話,對她來說就是浪費生命。
前文提到,由於印尼曾發生排華運動,許多新生代的印尼華人的中文能力已不如上一輩,因此讓印尼僑生,還有各國的僑外生再金門大學學好中文也是顏郁芳重視的事情,因此顏郁芳鼓勵印尼僑生和各國僑外生,多選修加強中文能力的學分課程,這幾年她已看到許多印尼僑生有進步了,已能用中文順利溝通。顏郁芳分享道,有印尼僑生家長看到孩子回鄉後,因為能用中文在KTV唱中文歌而老淚縱橫,沒想過此生還能看到孩子唱中文歌。
日久僑鄉變故鄉
作為「中華民國台灣」唯一的僑鄉,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管制後,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海外金僑前來尋根的故事。例如李嘉瑩,由於她父親曾擔任巴生金門會館的署理主席,所以自小就接觸到有關金門的故事,而她在高二時,就曾參加金門會館安排到金門的尋根團,而她的祖輩就來自古寧頭。高中畢業後,由於兄姐還在台灣讀大學,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因此李嘉瑩選擇到金門大學求學。
金門大學校內30多名祖籍金門的僑生多是來自巴淡島、廖內地區的印尼華人。令顏郁芳印象深刻的是,當她到海外登門拜訪金僑家庭,鼓勵他們的孩子來金門留學時,當地的家長多會不厭其煩地再向後代們訴說祖先下南洋的故事,而在一旁的孩子會露出「不要再講了」的無奈表情。不過,當這些金僑子弟來金門大學,並在金門見到遠方親戚後,才發覺原來家裡長輩說的故事都是真的。
顏郁芳表示,國際處成立後,這幾年校方也會安排校內金僑僑生到金門各鄉尋根,許多金僑子弟到金門後,才有那種「Wow!我真的是金門人」的那種感覺。此外,也有僑生的家長請她協助尋根,尋找在金門的家族後人。對顏郁芳來說,無論是協助家長尋根,還是僑生到金門後尋根,都是令她相當感動的事情,這是她接任國際長的意外收穫。
最後,對於金門大學僑外生畢業後的出路,顏郁芳稱有的人回母國後,因為掌握中文能力而得到好的工作機會,也有的人選擇到台灣工作,不過這些到台灣工作的僑外生校友們都相當想念金門,不只是因為金門生活節奏沒台灣各大城市匆忙,還有金門獨特的人情味。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