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如果沒有海外華僑的支持,就沒有建校26年的國立金門大學

如果沒有海外華僑的支持,就沒有建校26年的國立金門大學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杜晉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走進金門大學校園,也許會看見一些台灣人不一定認得的人名,如楊忠禮理工學院、楊肅斌演講廳、黃祖耀人文社會學院,其實他們都是在東南亞富甲一方的金門人後代,如果沒有海外的金門華僑捐助興學,就不會有今日的金門大學。此外,儘管就讀金門大學的陸生減少了,但近年金門大學成功招收了更多僑外生,尤其印尼僑生人數增加,顯現了金門大學與海外華人社群連結的特性。

國際處成立後,顏郁芳在2020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前多次到海外招生,以及拜訪各國的金門僑團。顏郁芳在馬來西亞時觀察到,當地的招生狀況競爭激烈,馬來西亞學生多選擇到台灣本島的公私立大學就讀。李嘉瑩也提到,儘管馬來西亞的金門會館也會提供獎學金鼓勵金僑子弟就讀金門大學,甚至楊忠禮也設有獎學金鼓勵非祖籍金門的華人來金門求學,但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到台灣。

當顏郁芳到印尼時,發現其它台灣大學在印尼的招生並不積極,因此她決定應深入印尼,積極到各地區招生,並和多所印尼高校簽署MOU,最終事實也證明其策略是對的。不過顏郁芳也強調,儘管印尼也有不少祖籍金門的華人,但她並不是針對金僑子弟而已,無論是印尼學生,或是其他國家的學生,她只尋找合適的人。

顏郁芳坦言,金門這離島的繁華程度當然不比有101大樓的台北,甚至不比對岸的廈門,但不是每個留學生的狀況都適合在大城市生活。顏郁芳說,如果招生時,面對到的學生堅持想要到繁華的台北看看101大樓,她當然不反對,但她也會說明金門的優勢,如消費水平就比台北低很多。顏郁芳提到,有的外國學生就因此在金門存了許多錢,加上這裡的生活較單純,也更有時間去學習,因此她不認為到金門大學留學是無意義的。

顏郁芳強調,她不想要為了學生人數數字好看而拼命招生,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招太多不適合的學生,校方也無法妥善照顧他們,最常學生大學四年畢業都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的話,對她來說就是浪費生命。

前文提到,由於印尼曾發生排華運動,許多新生代的印尼華人的中文能力已不如上一輩,因此讓印尼僑生,還有各國的僑外生再金門大學學好中文也是顏郁芳重視的事情,因此顏郁芳鼓勵印尼僑生和各國僑外生,多選修加強中文能力的學分課程,這幾年她已看到許多印尼僑生有進步了,已能用中文順利溝通。顏郁芳分享道,有印尼僑生家長看到孩子回鄉後,因為能用中文在KTV唱中文歌而老淚縱橫,沒想過此生還能看到孩子唱中文歌。

_DSC2402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杜晉軒
圖文金門大學國際長顏郁芳(前排右四)與該校的外籍生合影。

日久僑鄉變故鄉

作為「中華民國台灣」唯一的僑鄉,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管制後,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海外金僑前來尋根的故事。例如李嘉瑩,由於她父親曾擔任巴生金門會館的署理主席,所以自小就接觸到有關金門的故事,而她在高二時,就曾參加金門會館安排到金門的尋根團,而她的祖輩就來自古寧頭。高中畢業後,由於兄姐還在台灣讀大學,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因此李嘉瑩選擇到金門大學求學。

金門大學校內30多名祖籍金門的僑生多是來自巴淡島、廖內地區的印尼華人。令顏郁芳印象深刻的是,當她到海外登門拜訪金僑家庭,鼓勵他們的孩子來金門留學時,當地的家長多會不厭其煩地再向後代們訴說祖先下南洋的故事,而在一旁的孩子會露出「不要再講了」的無奈表情。不過,當這些金僑子弟來金門大學,並在金門見到遠方親戚後,才發覺原來家裡長輩說的故事都是真的。

顏郁芳表示,國際處成立後,這幾年校方也會安排校內金僑僑生到金門各鄉尋根,許多金僑子弟到金門後,才有那種「Wow!我真的是金門人」的那種感覺。此外,也有僑生的家長請她協助尋根,尋找在金門的家族後人。對顏郁芳來說,無論是協助家長尋根,還是僑生到金門後尋根,都是令她相當感動的事情,這是她接任國際長的意外收穫。

最後,對於金門大學僑外生畢業後的出路,顏郁芳稱有的人回母國後,因為掌握中文能力而得到好的工作機會,也有的人選擇到台灣工作,不過這些到台灣工作的僑外生校友們都相當想念金門,不只是因為金門生活節奏沒台灣各大城市匆忙,還有金門獨特的人情味。

LINE_ALBUM_1101211尋根_221104_5
Photo Credit: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
圖文金門大學的祖籍金門的僑生進行尋根活動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