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志願軍曾聖光戰死,美媒Politico:凸顯烏克蘭對中國外交立場陷兩難

台灣志願軍曾聖光戰死,美媒Politico:凸顯烏克蘭對中國外交立場陷兩難
25歲台灣男子曾聖光加入烏克蘭志願軍,日前於烏東盧甘斯克州與俄軍交戰時受傷,失血過多而死。(圖取自facebook.com/jayjonathan.tsen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澤倫斯基承擔不起與中國對槓的風險,一來他要阻止北京提供更多援助或武器給普亭;二來,由於中國擁有龐大的基礎建設營造力,烏克蘭日後重建遭狂轟濫炸的城市時,幾乎可以肯定會呼籲中國扮演前線角色。烏克蘭這種兩難的立場,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個月針對中國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狀況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一覽無遺:烏克蘭最初投下棄權票,隔天改變心意時已無力改變投票紀錄。

(中央社)台灣志願軍曾聖光戰死烏克蘭,暴露出烏克蘭對中國外交立場的兩難。基輔深怕與習近平為敵會導致北京當局提供俄羅斯更多援助,因此對北京採取畢恭畢敬的路線。

25歲的曾聖光上週在烏克蘭東部盧漢斯克州(Luhansk)與俄羅斯軍方交戰時受傷,失血過多而死,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命喪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入侵部隊的東亞軍人。

美國政治新聞機構Politico報導,一方面,部分烏克蘭官員對曾聖光的英勇行為表達強烈敬意;另一方面,烏克蘭這條政治鋼絲更棘手的部分,與曾聖光擔任志願軍的動機有關。包括曾聖光本人在內,許多台灣人在俄烏衝突看到共通點,也認同這與台灣抗中如出一轍。

對俄烏衝突抱持這樣的觀點,複雜的諷刺之處在於,政治現實迫使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必須對俄羅斯的獨裁夥伴中國採取審慎恭順的立場。

澤倫斯基完全明白他承擔不起與中國對槓的風險,一來他要阻止北京提供更多援助或武器給普亭;二來,外交人員指出,由於中國擁有龐大的基礎建設營造力,烏克蘭日後重建遭狂轟濫炸的城市時,幾乎可以肯定會呼籲中國扮演前線角色。

烏克蘭這種兩難的立場,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個月針對中國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狀況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一覽無遺:烏克蘭最初投下棄權票,隔天改變心意時已無力改變投票紀錄。

曾聖光的林姓友人跟Politico說,曾聖光是擔憂台灣的未來,在受激勵下前往烏克蘭作戰。

他說:「他會出發作戰,是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這麼做,下一場戰爭就會在他的家園發生。」曾聖光在戰鬥區作戰時,與林姓友人曾有聯繫。林姓友人說:「他身在戰場時……我跟他說我了解他的決定,藉此鼓勵他,讓他知道在他的祖國還有世界各地,也有許多人支持這項任務。」

曾聖光在台灣曾接受軍事訓練5年,他是在6月抵達烏克蘭,兩個月前加入喀爾巴阡山(Carpathian Sich)武裝部隊地面部隊步槍營。

喀爾巴阡山步槍營副營長安德列科(Ruslan Andriyko)稱曾聖光戰死沙場對他們而言是「慘重損失」,並對曾家、台灣「能有這樣的兒子,致上最大的敬意」。

安德列科在臉書(Facebook)上寫道:「拋下平靜的生活、家園與家人,踏入充滿戰爭、泥濘、雨水、冰冷的地獄。在持續不斷砲火攻擊中、在連續多週無法闔眼情況下,身處冰冷壕溝的弟兄們,一顆顆熾熱的心撲通著跳著,曾聖光生前最後幾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

然而,這一切都不太可能改變烏克蘭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審慎外交立場,即便習近平連話都不願與澤倫斯基說上一句。

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告訴Politico,曾聖光是「前來捍衛我國的英雄」,但「遺憾的是,我不認為曾聖光的例子可以改變整體政策」。他說:「我認為物質利益扮演了關鍵角色,中國是我們的最大貿易夥伴。」

儘管必須討好中國,烏克蘭對習近平的態度目前為止還未能讓中俄「沒有止境」的友誼出現裂痕。確實,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習近平已多次透過電話或面對面與他口中「我最好的知心朋友」普亭交談過;烏克蘭雖一再試圖與習近平接觸,但卻徒勞無功。

知悉交涉過程的外交官說:「俄烏戰爭開打不久後,澤倫斯基的調解人就曾試圖請中國安排與習近平通話,但沒有回音。」這位官員說:「即便如此,他們還是非常謹慎,不發表批評北京當局的言論。」

習近平上週警告「核武器用不得」,並向普亭表達他對俄烏戰爭的「疑問」與「顧慮」,但北京仍願意支撐俄羅斯經濟。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上月中共20大後晉升政治局委員,他會後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通話時說:「中方也將堅定支持俄方在普亭總統領導下,團結帶領俄羅斯人民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實現發展戰略目標……任何阻擋中俄前進步伐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中方願同俄方深化各層級交往。」

Fgu2o-QXEAEwR0h
Photo Credit: ドブレ@Twitter @super_dobure

烏克蘭軍方譽曾聖光「無畏戰士」 向台灣致敬

(中央社)台灣青年曾聖光赴烏克蘭東部參戰陣亡。烏克蘭軍方9日形容曾聖光為有紀律、無畏的戰士。他的遺體已運至烏國中部城市第聶伯羅(Dnipro),軍方將於首都基輔為他舉辦追悼儀式。

來自花蓮的曾聖光9月中才剛滿25歲,8月19日加入烏克蘭喀爾巴阡山(Carpathian Sich)武裝部隊步槍營,本月2日於烏克蘭東部與俄軍交戰時受傷,流血過多喪生。

喀爾巴阡山武裝部隊新聞官納柯內奇那(Vasylyna Nakonechna)晚間對《中央社》表示,曾聖光與澳洲狙擊手傑達爾(Trevor Kjeldal)死於同一場艱苦戰役。俄軍以坦克及火砲攻擊,「這些日子的狀況非常非常糟糕」。

她說,曾聖光的表現,證明他是有紀律、思慮周全(balanced)且無畏的戰士。

回憶跟曾聖光為數不多的互動,納柯內奇那表示,他看起來是非常好的人,臉上總是掛著微笑,蠻聰明,能說西語。有些人加入武裝部隊因為自己無處可去,或是無役不與,曾聖光赴烏克蘭參戰的目標明確:他無法坐視俄軍肆意屠殺婦幼,決定起而與邪惡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