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子宮不會把受精卵給踢出去?如果免疫系統出錯,中醫又能做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過一場「全面入侵媽媽子宮」的胎盤生成之戰,這個噴射拉屎的小鬼已經安頓好,準備舒舒服服的在媽媽子宮住到他想要出來為止。這邊讓我們一起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全面入侵的受精卵、逐漸長大的小鬼,沒有被媽媽子宮的免疫系統給踢出去呢?
- 診間速寫,為了避免速寫對象被認出,文章內容會適當的放大特徵或是縮小特徵或是扭轉特徵,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因為文章的內容而影響您的心情
世界各地被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了將近三年,我相信在這段期間,大家都已經從各大新聞媒體、社交群組裡「如何提高免疫力」、「如何預防肺炎秘方」等各式瘋傳資訊中,累積了大量的免疫相關觀念。
大家即使不那麼清楚「免疫系統的完整機制」,但愛看敝院長文的讀者們基本上應該也會知道:「特定的白血球,會辨識入侵人體的病原體,當發現它們是陌生的外來物時,就會啟動攻擊並摧毀這些不知好歹的傢伙們」。
辨識外來物、並試圖摧毀,正是先天性、第一線免疫活動的核心。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女性的子宮內,也存在著免疫系統。
子宮內的免疫系統
當數千萬的精蟲大軍通過陰道、穿越子宮頸、游進子宮、想要鑽進輸卵管去與卵子相會前,子宮內的巨噬細胞、嗜中性白血球等免疫細胞會先把大量跑得慢的、型態不正常的精子攔截並殲滅。
最後能到達卵子身邊、搶奪「再進去一點點就好」受精名額的精英蟲蟲,這個過程通常會從好幾千萬隻銳減成不到200位。
而這雖然是典型的免疫活動,但也是歷經演化而成的子宮內配子(這裡指精子)篩選過程,因為必須如此,才能確保與卵子結合的精子,真的是天選之「贏蟲」,進而生下健康的後代。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
既然子宮內也有免疫系統,也有殲滅外來物的能力存在,那為什麼子宮內膜最後會接納受精卵著床、並生成胎盤?
接受一個帶有一半來自腦公的陌生基因(精子),理當要被踢出去的外來物(受精卵),為何可以安穩落腳、生根在子宮裡,然後還能長出一隻好不容易在卸貨後,卻總是在半夜吵吵鬧鬧不睡覺,而且還會噴射青屎的小鬼?
而這一切得先從「受精卵著床的過程」開始談起。
著床是受精卵的全面入侵
就在精子與卵子結合後的第五天,受精卵會發育成「囊胚」,是一個以外部滋養層(trophoblast)包覆內部胚細胞(Inner cell mass)的結構。
「囊胚」就是在取卵療程中,大家巴不得每顆受精卵都可以長到第五天的那個「囊胚」,這是因為若受精卵能發育到這個天數,通常代表細胞分裂能力較佳、較健康,但是無法保證染色體就一定正常。
囊胚的外部滋養層會分泌荷爾蒙,先禮貌性的通知自己身處所在地的媽媽子宮:「Hi,I’m coming!」,而知會的同一時間也會快速增長,特化成合體滋養層(syncytiotrophoblast)、以及細胞滋養層(cytotrophoblast)。
接著,細胞滋養層迅速增生、「入侵」子宮的基蛻膜以固定胚胎,形成我們熟悉的胎盤(Placenta),同一時間逐漸取代母體血管中的內皮細胞,以確保胚胎可以得到充足的母體血液以交換養分、與排除廢物。
最後,絨毛膜最外層與基蛻膜相連的細胞滋養層,再特化為絨毛膜外滋養層(Extra-Villous Cytotrophoblast),與母體子宮的基蛻膜接觸,在胎盤形成「一側為基蛻膜細胞、另一側為絨毛膜外滋養層細胞」的「母胎介面(Maternal-fetal interface)」。
如此一來,來自母體子宮內動脈的血液包覆了胎盤表面,與胎兒的血管只隔著幾層細胞,而這種近距離接觸,可以讓母親與胎兒之間的營養、氣體與廢物交換,達到最大化。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胎盤會釋出大量胎兒的DNA至母體血液中,也因此只要取得母體的血液樣本,就能進行產前基因檢測,而這就是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簡稱NIPT)的原理。
- 合體滋養層(syncytiotrophoblast):負責向外分解子宮中蛻膜功能層的組織,並進駐(入侵)母體的血管,確保氧氣與養分的供應。
- 細胞滋養層(cytotrophoblast) :形成胎兒用來與母體交換養分的絨毛膜。
經過一場「全面入侵媽媽子宮」的胎盤生成之戰,這個噴射拉屎的小鬼已經安頓好,準備舒舒服服的在媽媽子宮住到他想要出來為止。
這邊讓我們一起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全面入侵的受精卵、逐漸長大的小鬼,沒有被媽媽子宮的免疫系統給踢出去呢?
因為事實上,子宮是懷孕女性身體裡的免疫特區(或稱為免疫豁免區)。
懷孕女性身體裡的免疫特區,兩個豁免機制
人體內有各式各樣的免疫細胞(統稱為白血球),其種類與名稱各異、也各司其職,而這個超大型的白血球家族一肩扛起絕大多數的免疫功能。
有些免疫細胞,會負責在人體內四處巡邏,我們可以把他們想像成「巡警」這樣的角色,例如: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 以下可能簡稱為NK cells)、肥大細胞(mast cells)、巨噬細胞(macrophages)、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s)、毒殺型T細胞(cytotoxic T cells)。
當自然殺手細胞、或是毒殺型T細胞這樣的巡警們在體內逛來逛去,遇到可疑人物時,例如細菌、病毒、受感染的細胞、癌細胞……就會先上前「查驗」對方是否為自己人。
查驗,是免疫系統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可以區分自我、非我,並且在「非我」這個區塊,再精細的辨識出有益的物質(例如:營養分子)、有害的物質(例如:病原體)。
人體正常的細胞膜上,都會表現「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簡稱MHC ),這是由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簡稱HLA)這種醣蛋白分子所構成、並存在於細胞膜上的基因組。
由於每個人所擁有的HLA組態都不相同,因而每個人的MHC也都不同,就如同身分證一樣,是個體不可混淆的「特徵」,也是免疫系統用來區分自我、非我的基礎。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