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等8日企組次世代半導體公司Rapidus,日本政府加碼投資700億日圓

Sony等8日企組次世代半導體公司Rapidus,日本政府加碼投資700億日圓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半導體已經成為地緣政治中的重要物資,日本政府今(12)天宣布,注資新台幣156億元,和索尼等8家日本大企業合組新公司,研發生產次世代半導體,目標5年後投產。

(中央社)全球半導體短缺引發各國經濟安全疑慮之下,日本經濟產業省今(12)天宣布,索尼等8家日本大企業合組新公司研發生產次世代半導體,目標5年後投產,日本政府約注資新台幣156億元。

《法新社》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新公司名為Rapidus,參與的企業包括索尼(Sony)、軟體銀行(SoftBank)、豐田汽車(Toyota)和電信業巨擘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等8家,並鎖定2027年開始量產。

日本放送協會(NHK)昨(11)天引述相關人士報導,參與Rapidus的企業還包括日本電氣公司(NEC)、半導體大廠鎧俠(Kioxia)、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及電裝公司(DENSO),且Rapidus將以量產目前全球尚未實際運用的2奈米以下先進半導體為目標。

日本經濟產業省今天說,參與合資的企業每家將投資約10億日圓(約新台幣2.2億元),三菱日聯銀行投資3億日圓,日本政府則加碼投資700億日圓(約新台幣156億元)。

Rapidus社長小池淳義在公司發表會上表示,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日本經濟安全有很大的問題,因為許多晶片製造商是位在中國和台灣。

他對媒體說:「似乎所有人近幾年都已經了解到半導體的重要性。」他還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各界對於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衰退愈來愈擔憂。」

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已與索尼、電裝合作,在日本熊本縣菊陽町興建一座新的70億美元工廠,今年4月動工、預計明年下半年完工,目標2024年底前開始以28奈米、22奈米、16奈米及12奈米製程生產。

日專家:日本想重振半導體產業,至少需10年

(中央社)台積電將與索尼集團合作在日本熊本縣設廠,日本政府已決定補助的框架。東京威力科創公司前社長東哲郎受訪時表示,日本若要重振半導體產業至少要花10年的時間。

72歲的東哲郎是日本經濟產業省「半導體、數位產業戰略檢討會議」的召集人,他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時被問及日本政府對台積電在日本設半導體工廠提供4000億日圓的補助金一事。

他表示,日本如果要重振昔日居半導體全球龍頭地位的榮景的話,至少需花10年,投注10兆日圓(約新台幣2.5兆元)的資金,以台積電為核心,奠定技術的基礎,積極致力於日本目前呈現落後局面的邏輯半導體的研發。10年之間,前半的5年須匯集人才、技術;後半的5年讓事業上軌道。起初以政府為主提供支援,之後吸納民間資金發展。

有關日本政府提供巨額補助金給台積電在日本設廠,日本民眾是否能接受一事,東哲郎指出,日本政府是基於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認為需支援半導體產業,但再怎麼強調危機感,人民也不為所動。

東哲郎說:「半導體的技術該如何運用於產業上,就業機會是否增加,可讓國家更富庶嗎?在少子化之際,日本的產業若要維持競爭力的話,需有做為基礎技術核心的產業,這些事政府有必要向人民鄭重說明。」

被問及「台積電設廠是否就能促使日本半導體產業復甦」,東哲郎表示,首先是盡力與台積電合作,當然美國的存在也很重要,因為量子電腦等的商用化已相當活絡,要與美國企業合作,創造需要最先進的半導體的市場。政府在支援半導體的同時,如果不做這些事的話,很難重振半導體產業。產業界一定要攜手合作才行。

東哲郎說,日本向海外學習技術時,需付出相對代價的同時,為了不與夥伴競爭,需開拓不同的市場、創造獨自的價值。

針對有人指出台積電在日本設廠的技術是10年前的技術一說,東哲郎認為,即使把最先進的技術引進日本,如果沒能實際運用的話毫無意義。台積電合作的對象索尼將參與電動車(EV)的製造,台積電應該會製造車用半導體,擅長製造邏輯半導體的台積電可與索尼的感測器技術相結合。

東哲郎認為,懷抱高遠的理想很重要,但首先是要確實打造眼前看得到的未來。

被問及日本在記憶體方面曾席捲全球,為何落敗的原因時,他表示,日本就是不論是市場或調度方面都以日本為中心在思考,還有都懷著「紅燈大家一起過馬路就不怕」的心態,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才招致失敗。而且政府支援的作法也是半調子,結果演變成半導體須仰賴進口。

他認為,政府有必要基於中長期的觀點擬定戰略,持續對半導體產業提供支援。而且不是閉門造車,須有再一次向海外學習的心態才行。什麼都不做的話,是最大的風險,日本一定要有重振的決心才行。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莊貿捷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