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如何藉由超軍事手段挑動全球性秩序之爭?

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如何藉由超軍事手段挑動全球性秩序之爭?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共二十大報告書出現的「全球安全倡議」並非嶄新的詞彙,實際上已埋藏於中國對外敘事的全球發展倡議。中國藉由全球發展的途徑由內而外的影響全球發展中國家的意識之秩序,進而謀求對抗自由主義與民主價值,甚至成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異化的對象,將挑動一場基於精神意識的全球秩序之爭。

自去(2021)年9月以來,美國主導的QUAD和AUKUS分別從印太戰略和全球離岸平衡的地緣面向,回應中美競逐的當代境遇。

對中國而言,一個潛在的「印太北約」,和全球性的地緣機制,正在制約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這不僅僅是美國重申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更是動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源和力量,壓制一個發展中的「意識之秩序」(order of consciousness)。

「全球安全倡議」的源起

為回應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對中國的制約,在今(2022)年4月的「博鰲論壇」,中國特別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有別於以往主題為經貿與區域合作的論壇主軸。在10月份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安全」的出現頻率更達50次,幾乎成為報告的主軸。

在俄烏戰爭陰霾和中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封控的嚴峻氣氛下,中國將國內外的總體安全作為國家發展的首要排序,並且表達對當前國際秩序的不滿。

「全球安全倡議」的主要內容有六項堅持,摘要如後:「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摒棄冷戰思維,反對單邊主義」、「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反對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學者傅泰林(M. Taylor Frave)指出「全球安全倡議」的概念為:「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Indivisible Security)。」

「安全不可分割原則」來自於冷戰時期,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該此原則曾出現在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議》,和1990年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巴黎憲章》中,近期俄國亦曾提出作為論點,過去在中國外交部門並未出現提過相關的論述。

從「總體國家安全觀」到「全球安全倡議」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