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談3小時:學者分析「護欄」成為關鍵詞,需定義「到什麼程度不會出軌」

拜習會談3小時:學者分析「護欄」成為關鍵詞,需定義「到什麼程度不會出軌」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時報導形容,拜登與習近平「謹慎承諾」嘗試改善美中處在數十年來最充滿敵意的關係,但兩人發言顯示台灣仍是最有可能引爆兩國衝突的因素。拜登警告習近平,中國對台咄咄逼人的姿態威脅區域穩定,最終可能危及全球經濟。習近平則回應,北京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和平穩定,但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

兩人會面前都經歷政治勝利時刻。拜登所屬民主黨在期中選舉的結果比預期好,習近平則打破慣例取得中共總書記第3任期。

紐時形容,兩人會晤前沒有昂首闊步,擺出拜登口中民主專制鬥爭的架勢,反而同意各自國家利益都受到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大流行、氣候變遷、俄烏戰爭及全球經濟危機的威脅。

白宮在「拜習會」落幕後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計劃明年初訪問中國。拜登與習近平同意重啟裴洛西8月訪台後中方片面切斷的美中氣候溝通管道,全球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恢復合作,對致力扭轉全球暖化而言算是突破。

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在拜登擔任副總統時曾陪同會見習近平。他說,拜登與習近平個人關係深厚,當面聽到對方的話有助化解疑慮,但沒有理由預期兩人會放鬆各自重心,或開始展現尊重對方口中的核心利益。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