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習近平「國進民退」走回計劃經濟老路,「潤出」中國的外資將加速市場崩潰

習近平「國進民退」走回計劃經濟老路,「潤出」中國的外資將加速市場崩潰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習近平空降沒有中央歷練的李強擔任國務院總理,親信丁薛祥也沒有管理經濟的經驗,未來國務院「決策能力」勢必愈來愈弱,成了中共中央的「辦事機構」,貫徹習近平的意志,這對游移的外商企業來說,只會加快「出逃」的動作。

今年十月中旬,中共召開二十大前夕,鄭州疫情爆發,當時富士康鄭州廠宣布關閉食堂,要求員工在宿舍內用餐,為了能維持iPhone 14的產量,鄭州廠傳出廠內約十萬員工因疫情被隔離,而能上班的人皆被強制封閉管理,導致出現員工集體逃亡的現象。

無獨有偶,習近平全面掌握中共二十大之後,正企圖實施「供銷合作社」計畫,「公私合營」、「國進民退」的態勢愈來愈明顯,導致許多民營企業及外商心生恐懼,甚至陸續出逃中國市場,加劇中國經濟前景更加不確定。

「公私合營」的下一步,是「國進民退」跟「國有化」

在中共專制政體下,雖然中國人民沒有參政權利,但中共中央長期維持派系共治的模式,至少派系相互制衡能促使權力不會過度集中,改革派多少還能降緩政策過度左傾的問題。

不過好景不常,習近平破例跨入第三任期,鄧小平改革開放後遺留下來的政治慣例不再被遵循,改革派被下架,習家軍全面掌控黨國機器,單一派系掌權之下,力主清零的強硬派主導國家政策,習近平可能會走回計劃經濟時代,「國有化」路線恐怕會壓垮過去四十年的經濟成果,改革開放的市場活力戛然而止。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政治報告中,強調要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到初心。所謂的初心是什麼?他沒有太多的說明,但是對照他在十九大積極擴大政府監管市場的動作來看,極有可能是要削弱「民營經濟體」的市場力量。

換言之,習近平在延任後,將會陸續採取各種調節措施,一來實現「國進民退」的發展目標,二來打造「共同富裕」的中國社會。說白了,在習近平心中的「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壓制甚至消除「私有制」,而調節富人收入則是一種手段罷了,所謂的「共同富裕」是由政府來主導資本重新分配。

嚐盡市場開放果實的企業及富人,當然會對習近平的掌權感到擔憂,不但可能會面臨資產全部收歸國庫的風險,恐怕個人身家財產都將會不保,甚至落得「充公」的下場。不久前,國有企業入股民營企業的動作,以及「公私合營」模式已悄悄展開,這都說明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將會有劇變。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