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證實布林肯2023年初訪中,《外交事務》:大多數專家反對「戰略清晰」承諾協防台灣

美國務院證實布林肯2023年初訪中,《外交事務》:大多數專家反對「戰略清晰」承諾協防台灣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布林肯近日頻頻警告中國決心加快統一台灣時間表,指多數手機晶片都是台製,若台海爆發危機,對全世界都是壞事;美中外長在這背景下第5次會面,台灣勢必再成談判桌上議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訪問50多位專家的意見,有39人傾向反對美方公開承諾會軍事介入台海衝突,亦即改採戰略清晰。

美國務院證實,布林肯2023年初將訪問中國

(中央社)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今(16)日公開證實,繼14日拜習會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明(2023)年初將訪問中國,雙方目前正積極安排行程。若順利成行,布林肯將是第3位訪中的拜登政府高層官員。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4日在印尼20國集團(G20)峰會前夕,與甫取得第3任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長達3小時會談。拜登上任以來,曾透過電話或視訊與習近平進行5次對談,但這是兩人首次面對面會晤。

拜習會後,美國媒體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透露,布林肯將訪問中國,時間暫定明年初;巴特爾今天公開在例行媒體簡報會上證實此事。

巴特爾表示,拜習會後,美方決定派布林肯訪問中國,目前正積極與中方聯繫安排行程,時間暫定明年初,但現在無法提供更多細節。

若順利成行,布林肯將是繼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凱瑞(John Kerry)、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後,第3位訪問中國的拜登政府高層官員。

接任國務卿以來,布林肯曾4次與中方對口、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分別為去年3月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Anchorage)、去年10月在羅馬G20領袖峰會場邊、今年7月在峇里島G20外長會議場邊,以及今年9月紐約聯大會議期間,都在中國境外。

兩人過去4次會晤,台海安全都是焦點議題之一。布林肯近日頻頻警告中國決心加快統一台灣時間表,指多數手機晶片都是台製,若台海爆發危機,對全世界都是壞事;美中外長在這背景下第5次會面,台灣勢必再成談判桌上議題。

RTSD6P9B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拜登昨天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逾3小時,美中重拾溝通管道。

美國是否介入台海衝突?調查:多數專家主張保持戰略模糊

(中央社)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4度表態若中國犯台,將出兵協防台灣。《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訪問50多位專家的意見,有39人傾向反對美方公開承諾會軍事介入台海衝突,亦即改採戰略清晰。

拜登於9月18日播出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專訪中說,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將出兵協防台灣;這是他去年1月上任以來,至少第4度公開表態願意協防台灣。

對於美國官方政策應不應該公開承諾,若中國入侵台灣,將動用軍力保衛台灣及其直接控制的所有領土,《外交事務》訪問了50多位專家的意見,並於昨天在網上刊登結果

這些專家包括具備專業回答上述問題的權威人士,以及此領域的頂尖通才。他們被要求提出是否贊同(分為強烈不贊同、不贊同、中立、贊同、強烈贊同)及其見解,並為自己的意見給一個滿分10分的信心水準。

調查結果顯示,不贊同的人數最多,共計24人,其次為強烈不贊同的15人。持中立態度的專家則有7人,贊同者5人,3人強烈贊同。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等人,都回答強烈不贊同(信心水準皆為10)。

葛來儀認為:「採取『戰略清晰』較可能刺激而非嚇阻中共侵台。美國必須加強軍事能力,好讓自己能夠做出可信威脅。宣告政策轉變若無足夠能力加以支持,是很危險的。除了可信威脅,我們還必須提供可信賴的保證。」

唐安竹表示,「中國已假設若入侵台灣,美國將軍事介入,所以公然承諾(保台)不會改變北京的認知,或是美國威脅介入的可信度」,美方保持彈性則能確保台灣為自衛做好適當準備,且不會不必要地使北京反感或挑起衝突。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史考克羅戰略安全中心(Scowcroft Center for Strategy and Security)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Tiff Roberts)持中立態度(信心水準5)。

羅谷表示,中國以行動改變現狀的威脅變得如此真實,「戰略模糊」顯然必須與時俱進。他認為應該透過行動或私下溝通來讓中國知道,美國如有必要,將出動軍隊保衛台灣,但「當前沒有必要公開承諾這是美方政策」。

羅谷表示,美國應繼續透過高層官員互訪、支持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貿易協議,來展現美台關係的重要性;美國也應該資助國人在台學習,鼓勵建立更多人際關係;而在持續對台軍售之際,美國也應該提供更多軍事訓練。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與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非常駐研究員馬明漢(Michael Mazza)回答贊同(信心水準7)。他認為美國堅定許諾,將允許雙方聯合規劃、區分責任、投資兵力編組,優化台美軍隊擊退中國入侵的能力;然而美國若改採戰略清晰,卻未投資相關能力,將導致中國更可能在台灣海峽使用武力。

回答強烈贊同的3位專家分別為: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東亞研究系教授巴塔查亞(Abanti Bhattacharya)、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