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防疫精疲力盡的上海:個人自由取決於健康碼顏色,累積數千次荒謬就是正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核酸採樣、動輒封控都是生活日常。持72小時有效核酸檢測結果或24小時內核酸採樣證明才能搭乘地鐵;進入商場前,隨申碼必須掃過「數字哨兵」機器完成紀錄,好在疫調時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接觸者。在這裡,防疫就是打仗,沒有配合按時執行核酸檢測就是士兵失職。
文:李雅雯(中央社駐上海特派員)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近3年,在中國動態清零方針下,防疫嚴苛程度仍留在第1天。打著常態化防疫大旗,核酸檢測、動輒封控都是生活日常,健康碼顏色則綁著你的自由。
中國各地以防疫為名推出健康碼,追蹤持有人健康情形,這款健康碼在上海市稱為「隨申碼」。這個掃碼呈現資料包括,持有人在什麼時間採樣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結果、最新核酸檢測結果經過24小時、48小時或72小時。
「隨申碼」有綠碼、紅碼、黃碼等3種顏色,各自代表不同意義。綠碼為一切正常,可以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進入商場或辦公室;紅碼則為初篩陽性、混管陽性者,或是被劃為密切接觸者、次密接者(密接的密接);黃碼代表過渡期,例如,核酸篩查「應檢未檢」人員。
隨申碼顏色決定了持有人的自由,一旦獲得紅碼,什麼都做不了,搭乘地鐵、打計程車、進入商場、前往辦公室工作、去學校上課等權利都會在一瞬間被迫按下暫停鍵。

閔行區某家大型購物中心內某個餐酒館日前發現確診者足跡,防控單位竟回溯匡列前後5天所有涉及人員,只要期間踏入這座地上8層、地下3層、全域總建築面積達55萬平方公尺的建物即被匡列為次密接者,被要求居家隔離;推估在一夜間,多達2.5萬人拿到「紅碼」。
有的人只是利用這家大型購物中心連通道前往地鐵站,另也有人僅在一樓超商消費,全都被大數據資料庫抓出來。提問防疫人員,有沒有正式公文通知佐證這個「紅碼」防疫給得有道理,只換來一句「我現在『非常正式地』通知你」;再問居委「綠碼什麼時候還給我」;「等上級通知」,問了100次,答案從不會有另一個。
「抱歉,我忘了去做核酸檢測,沒辦法出門」、「他不會過來了,他們小區被封了,聽說有人碰到『羊』了」,這邊的人常用「羊」圖案指稱陽性感染者,或許這是面對擾民防疫的一種幽默。
核酸採樣、動輒封控都是生活日常。持72小時有效核酸檢測結果或24小時內核酸採樣證明才能搭乘地鐵;進入商場前,隨申碼必須掃過「數字哨兵」機器完成紀錄,好在疫調時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接觸者。在這裡,防疫就是打仗,沒有配合按時執行核酸檢測就是士兵失職。

一旦樓、棟出現密切接觸者或次密接者,採取措施是封樓、封棟,甚至是封掉社區,一樓門口會有俗稱「大白」的防疫人員守著,封控範圍怎麼拿捏,沒有人知道標準。封控期間所有住戶必須待在家中,等待醫療人員逐戶上門採樣核酸檢測,「5樓鄰居快點做,早點全棟完成、早些解封」。
動輒封控加上3月底至5月底上海封城經驗,「囤貨症候群」成了一種後遺症,儘管叫外賣、送生鮮單靠一只手機就能完成,卻總覺得「好像該多買些什麼放家裡」。前陣子傳出水質不佳恐釀供水問題消息,超市大桶水竟在一個晚上全搶購光,打聽街坊鄰居,在他們有印象以來,其實上海從來沒有停水過。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仍緊抓清零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發布優化疫情防控工作20條措施,主軸動態清零方針仍是不變。清零防疫讓這座城市精疲力盡,出現1例病例動輒疫調追出千人,究竟什麼時候是盡頭,沒人說得準。
「久了就習慣了」,對於防疫封控的感想,上海人大多會給出這樣的答案,說得也對,出現一次荒謬是荒謬;累積數千次荒謬就是正常了。好奇的是,政府教育人民將病毒視作洪水猛獸,利用連坐作為人民彼此牽制防疫力量,拉得這麼緊,有天要放鬆時,那個反彈力道會不會難以招架。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防疫軟體掌握行蹤強迫隔離,「彈窗」成北京人疫情下最怕一幕,也催生「養碼」產業
- 中國推「優化防疫20條」縮減封控力度,各地執行分歧,石家莊被指「躺平卸責」引爭議
-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抗爭被「紅標」禁足,證明中國健康碼已變成濫權監控的「維穩碼」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11-18 煽你七個巴掌改成五個,中國人民還得對「躺平防疫」的政府感恩戴德
- 2022-11-17 今日本土新增2萬0078例、死亡77例,莊人祥:首批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明早配發
- 2022-11-17 清零防疫精疲力盡的上海:個人自由取決於健康碼顏色,累積數千次荒謬就是正常
- 2022-11-16 本土增2萬2631例、69例死亡:疫情下降趨勢持續,專責病房開設比率擬再調降
- 2022-11-16 中國推「優化防疫20條」縮減封控力度,各地執行分歧,石家莊被指「躺平卸責」引爭議
最新發展:
-
今日本土新增1萬5283例、死亡37例:10日起有條件開放醫院探病,無暴露風險者可免快篩證明 5月前
-
中國19城搭地鐵不查核酸,網友嘆優化措施做半套,《路透社》:最快12/7宣布10項放寬新措施 5月前
-
本土增1萬5595例、53死:今起室外口罩解禁,王必勝「建議」跨年活動配戴口罩 5月前
-
今日本土新增1萬583例、死亡41例:12月1日起室外免戴口罩,10日起取消入境人數限制、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 6月前
-
本土新增1萬4138例確診、56例死亡,指揮中心估約6萬5000人因確診無法投票 6月前
-
中國「優化防疫20條」實施10天感染激增,分析指民眾態度不一、社會存在撕裂 6月前
-
動態清零明年有望鬆綁,但中國企業能不能熬過今年寒冬仍是問題 6月前
-
中國「優化防疫20條」亂象:防疫緊鬆不一惹民怨,官媒轉彎宣傳病毒不可怕,推出問答系列安撫民心 6月前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